李尧敏,袁志华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高校体育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其健康水平。[1]高校大学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对象,高校体育教育的培养关乎着国家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高校体育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近年来,因高校体育活动而受到的伤害伤亡事件越来越多,因体育活动而给学生带来的身体伤害和安全健康威胁变得越来越明显,导致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所受到的伤害伤亡事件发生率在不断上升,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降低或避免因体育活动而受到的伤害伤亡事件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体育活动而受到的伤害伤亡事件的频频发生,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学校带来一定的损失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心理、生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带来一定的打击、痛苦和不可避免的苦难,因此,解决因体育活动而带来的伤害伤亡事件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体能都在持续下降,随着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启,继而到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达到高潮,要求学生每天要坚持长跑,可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已然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1]随着高校体育活动的持续深入,体育活动已经变成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体育活动在给学生自身以及学校带来利益的同时体育活动风险也同时存在着,体育活动持续增加不断扩大,学生作为参与者对体育活动风险的认知不够全面,教师对体育教育活动风险的教育缺失,以及教育教学器材的不恰当使用,对学生的身体造成的运动损失不可避免,严重的会出现学生猝死事件,因而,不管是作为指导者的老师还是作为参与者的学生,对体育活动风险的认知都显得尤为重要。
1.1 高校体育活动
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不断地高速发展,高校体育的地位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成为必不可缺的课程,体育课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的同时也兼有选修课课程,要求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通过体育教育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身体、心理的全面发展,不仅增强他们的体质,而且还要让他们掌握体育活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及习惯、掌握体育活动锻炼的能力,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1.2 高校体育活动风险及风险分类
风险其基本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2]矛盾具有两面性,参加体育活动就避免不了风险的发生,然而体育活动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论是去参加体育课还是课外的体育娱乐活动,都有可能造成运动伤害,体育活动就如一把“双刃剑”,虽然增强了学生体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也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伤害甚至导致猝死事件的发生,相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却也是无法避免的(根据相关新闻报道整理,见表1)。
表1 高校体育活动伤害伤亡事故调查一览表(部分)
根据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项目,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风险可分为田径类项目风险、球类项目风险、游泳类项目风险、体操类项目风险、武术类项目风险、游戏类项目风险(见图1)。
图1 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分类
体育活动都会有一定的风险存在,体育活动风险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在平时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锻炼都存在着体育风险的发生,当代大学生对于事物有辨别能力,但是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事事有准备,近年来,大学生体育活动发生伤害伤亡事故的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的体质不得不让人堪忧,在学校,学好理论基础知识是以身体素质、安全健康为前提的,体育教育养成人终身锻炼的习惯,确保体育锻炼安全有序进行下去的前提是对风险的把握,有意识地去规避风险的发生,避免身体受到伤害。体育活动风险变化多端,不同的事物、个体因风险而产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如果进行了错误的体育活动行为,容易引起伤害伤亡事故的发生。
风险认知是个体对于外在的环境中的客观风险的主观认识和感受。[3]石岩、侯婵莉(2008)把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界定为“在体育活动中,参与者对不同体育活动项目风险存在的各种潜在客观风险的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4]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存在的风险,大学生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判断。
体育活动项目有着自身独特的活动特点,就有可能有运动伤害的发生。因此要想使大学生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那么了解体育活动的风险认知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大学生从主观上规避风险,从而减少学生因体育活动而受到伤害的事故发生。
石岩等(2012)学者结合我国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性质和身心特点,对高中生体育活动风险特征分析得出了5个认知特征,分别是:自愿性、知识性、恐惧性、可控性、结果严重性。[2]由石岩、侯婵莉(2008)以心理测量范式为基础,得出了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6个特征,从6个方面来解释,分别是从自愿性方面、从知识性方面、从新奇性方面、从一般恐惧性方面、从可控性方面、从结果严重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4]结合风险的8大特性和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特征来进行研究。
主要从以下几个特征来分析:
3.1 结果严重性
体育活动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使大学生在风险认知不全面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风险事故,给自身带来伤害,有些甚至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学生自己对体育活动的主观期望较高,但是得到的结果下降,带来了结果的偏差及心理的落差。
3.2 恐惧性
体育活动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使大学生在风险认知不全面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恐惧,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3.3 知识性
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等一切形式的运动训练来了解体育活动风险,对于风险的认知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体育活动等一切形式的运动训练对大学生了解体育活动风险有一定的影响。
3.4 可控性
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风险的发生有一定的把握,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因风险发生的事故概率。
3.5 灾难性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因体育活动风险而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心理的伤害,有的因为体育活动带来的伤害严重再也不愿进行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心理承受不了害怕再次带来伤害。
众所周知,有许多的因素会影响到高校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风险的感受与主观判断,因此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程度总是变化的,而变化会导致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风险产生认知偏差。通过查阅众多的文献资料,以下将从影响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两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4.1 内在因素
4.1.1 个体身体状态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身体状态、身体素质、身体条件都不相同,而且男女之间生理上也存在着大的差异,对风险认知的了解程度以及掌握状态也不尽相同,每个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态会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在不了解自己身体状态的情况下去参与体育活动,必然会给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因此,了解个体身体状态,对体育活动风险的降低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1.2 参与体育活动的经验程度
经验代表大学生对于所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的了解程度,有原因表明因为经验不足而导致风险发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体育活动中,大学生对所要参加的体育活动不了解,对参加的场所不熟悉,往往也会导致风险的发生。因此,如果大学生有足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经验,不仅会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在面对体育活动项目中存在的风险时也可以指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4.1.3 大学生体育知识了解程度
体育知识对于大学生了解体育活动风险是必要的,因为高校体育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大学生,所以他们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至关重要,以体育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来丰富大学生对风险的认知,如果他们缺乏基本的体育知识,就会降低对风险的判断,造成自身的身体伤害,因此,丰富的体育知识对于规避风险还是很有必要的。
4.1.4 大学生对风险的态度把握
在体育活动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选择的权利,因而他们选择的体育项目也是因人而异,对于风险的把握,让他们对于体育项目的选择因承受能力而定。如果对于要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存在的风险有把握,有利于避免事故的发生。
4.2 外在因素
4.2.1 体育器材设施
学校对于体育器材设施没有进行定时的保养及维护,使学生们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2.2 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安全教育知识的缺乏,以及对体育活动风险认识的不足,导致风险防范不及时,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没能及时规避风险,易导致风险的发生。
高校体育的地位不断提高,体育活动是大学生增强体质的主要途径,希望他们通过体育活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但是体育活动就如一把“双刃剑”,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伤害甚至严重的导致猝死事件的发生,因此,风险认知显得至关重要,通过风险分类、风险认知、风险认知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把握,对于今后参加体育活动犹如“上保险”一样,有利于规避事故的发生。
6.1 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本身对于体育活动项目有充分的了解,使学生自身做到心中有把握,避免自身受到伤害。
6.2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知识中了解风险,从实践中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