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伟,方方强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安徽 蚌埠 233000)
沙河水库为Ⅲ等中型水库,导流建筑物级别为4级。考虑到本工程施工导流采用的挡水围堰形式是常规的土石围堰,围堰高度较小,工程规模和施工难度均不大,大坝枢纽工程设计施工期人工围堰是1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围堰顶高程364.5m,围堰洪水位363m,导流洞设计泄洪流量为455.5m/s,拟采用将人工围堰堰顶364.5m加高到367.5m,加高段的上游面为2m厚堆码沙袋,下游面为碾压石渣,拦挡20年一遇超标洪水,围堰洪水位366m。导流设计洪水标准重现期取10年一遇。导流时段为全年导流,相应1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462m/s。导流洞设计泄洪流量482.6m/s。坝体度汛标准为50年一遇,相应5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643m/s。导流方式为围堰一次断流、导流隧洞泄流。
所处长头河流域内无气象实测资料,距沙河水库坝址东北9km的武隆区设有武隆气象站。根据武隆气象站1957-2014年实测降水量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3.8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20mm,多年平均气温为17.2℃。
填筑时应注意铺料平整、厚度要均匀,上下游应超铺至少30cm,以保证边缘能碾压到位。
堰体上升2m左右,应及时地采用反铲进行坡面削坡和干砌块石堆码。
心墙体渗透系数设计为K≥1×10-5cm/s。土料含水量不应大于15%,压实后的干密度应超过1.7t/m,铺土厚度50cm。用18T的振动碾压基本达2遍即可,各层碾压后须用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刨毛。
上游回填料以泥岩和土混合料为主,渗透系数控制在K≥1×10-3cm/s左右,含水量20%,干密度1.9~2.0t/m。碾压遍数2~3遍。
戗堤工程量小,施工时直接采用大坝开挖粘土料和土石混合料进行填筑,1.2 m反铲配20T自卸车运料,反铲和装载机配合填料,由左岸进占,戗堤合拢后,及时进行加固后,再进行围堰施工。围堰结构为粘土心墙土石围堰,为全年挡水围堰。
堰顶高程为364.50m,围堰轴线长82m,堰顶宽8.0m。围堰迎水面边坡为1:2.0,背水面边坡为1:2,河床两侧覆盖层采用抽槽至基岩回填粘土的方式进行防渗,河床部分采用粘土心墙接不透水岩层防渗,心墙顶宽4m,深入岩土分界线。上游坡面采用40cm厚干砌块石固坡防冲。
围堰布置在坝轴线上游约200m,左侧接原1#施工道路,右侧接自然围堰山体,人工围堰在自然围堰的基础上填筑。
下游因河床坡度较大,导流洞出口水流不会倒灌,为此不设下游围堰。
图1 上游围堰纵断面图
图2 上游围堰3-3断面图
另外在大坝趾板上游开挖线与围堰之间,在原河床合适的部位,设1个集水坑,深4m,长6m,宽5m,汇集基坑渗水,采用抽水泵抽排至上游围堰河床中,以创造旱地施工条件。
截流、戗堤填筑→围堰岸坡及截水槽开挖→围堰河床段基础开挖→围堰堰体和心墙填筑→干砌块石护坡→基坑抽水。
截流施工项目及工程量
①组建截流施工指挥小组,确保截流及围堰施工质量安全。
②各种材料的备料充足,质量符合要求,弃渣场内弃料与利用料分开堆放。石渣料使用岸坡开挖的混合石渣料。粘土使用土料场的粘土料。
③施工道路通畅,施工机械设备准备充足,各种应急措施应安全可靠。
围堰基础处理以1.2 m反铲为主,将基础范围内植被、淤泥、松渣、各种植土清除干净,岸坡开挖至不透水层或山体岩层,截水槽开挖至不透水层。开挖后的渣料可用部分可就近堆放,用于后期围堰填筑,不可用部分运输至弃渣场。
围堰石渣料填筑采用1.2m反铲挖装,20T自卸车运输,运距50~100m,装载机和反铲铺料平踩,层厚0.8m,振动碾进行碾压密实。填筑时应注意铺料平整、厚度要均匀,上下游应超铺至少30cm,以保证边缘能碾压到位。堰体上升2m左右,应及时地采用反铲进行坡面削坡和干砌块石堆码。
粘土心墙料就近从渔家坝土料场取料,运距500m以内,1.2反铲挖装,20T自卸汽车运输,层厚0.4 m,振动碾碾压。粘土心墙应与堰体土石渣填筑同步上升,铺设时应按分区线严格控制,防止填筑料混杂。
砂砾石反滤层随粘土心墙和坝体填筑同步进行,采用人工铺设施工方式,按设计的顺序和骨料的级配分类进行铺设,层厚0.5m,铺设完毕后随同心墙一同进行碾压密实。
上游坝坡干砌石护坡,在堰体上升至一定高程后,即开始进行堆码砌筑,砌筑块石料选用大坝开挖的大粒径块石料,汽车运至堰体,反铲进行坡面砌筑。砌筑时应保证坡面平整,各石块间卡扣紧密。
堰顶考虑交通行车需要,宽度设计8m,在围堰填筑施工完毕后,根据实际情况,堰顶采用级配块石铺垫,形成施工道路。
围堰填筑闭气后,立即根据施工安排在大坝趾板上游开挖线内开挖6m×5m,深4m的集水坑,开挖区内合理地规划几条排水沟,将基坑积水汇集到集水坑,将渗水抽排至基坑外。
①经常性排水
截流后,考虑基坑渗水和地表水汇集,为确保坝体基础开挖和填筑干地施工,需对基坑内渗水、施工废水、降雨汇水进行集中抽排,形成经常性排水。
排水方式:围堰形成之后,上游基坑渗水量大,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设计上游围堰内侧设截水沟,将沟水引入集水井,集中抽排;坝体轴线下游积水主要通过明沟或临时泵站(潜水泵)排至下游河道。
设计最大排水量:上游基坑渗水、施工废水、施工期降雨等设计排水强度为350m/h。
②排水水泵选型:
上游基坑排水泵站选择水泵250S24(Q=360m/h,H=30m,N=30kW)三台(两用一备);下游基坑排水泵站选择 排 水 泵 250S14(Q=330m/h,H=17.5m,N=30kW)一台;同时上游基坑设4个临时移动排水泵(采用7.5kW潜水泵),下游基坑设2个临时移动排水泵(采用7.5kW潜水泵)。
该围堰已按设计、规范、方案施工完成,达到了预期效果,并经一年的汛期考验,建成后,各项监测监控数据表明该围堰稳定性强,为大坝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