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并行,挖掘单元课文的教学价值

2021-03-08 15:27王小荣孔祥明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王小荣 孔祥明

【摘要】“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是近几年语文教育界逐渐形成的共识,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安排,明确教学内容,挖掘教学价值。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分析单元课文教学目标应如何拟定和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什么 怎么教 目标策略

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研究语文教学“教什么”,其次才是“怎么教”,在此基础上,再思考“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三篇课文,现以这三篇课文为例,谈谈如何立足单元主题,关注篇章教学。

一、基于教材安排,确定教学内容

有人说,语文教材的内容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材的内容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但不能等同于语文教学内容。课程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整,但课程的本质是教学内容。评价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精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定位;而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恰当、准确,又关系到教学效果。

二、立足语文要素,拟定教学目标

统编版小学《语文》在编排单元内容时,以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双线并行的结构设计,表现为每个单元都贯穿“宽泛的人文主题”和“具体的语文要素”两条线,均衡递进。教材编写者提出一个核心概念:语文要素,即语文学习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全套教材统筹规划语文要素,以语文要素作为单元训练的主线、明线,尝试建立语文训练体系。

统编版教材试图改变以往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材中的比重,注重阅读与表达的横向联系,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的均衡,以引导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統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一般从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各安排一个训练要素,每册有两个重点训练要素,教学目标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课后思考练习题围绕单元的训练要素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增强了可操作性。因此,教学前教师先要搞清楚本单元的主线语文要素,拟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三、明确教学方法,挖掘教学价值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从阅读的角度看,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第四至六自然段中找出关键的语句;《美丽的小兴安岭》最后一段的“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关键语句,可以借助这个关键语句理解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不同的美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写作的角度看,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有机联系。《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小练笔是落实习作要素的典型练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选做题也是习作要素的实践训练。

本单元的习作与阅读教学关联非常紧密,因此,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相机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小练笔,并在习作教学时以课文的典型段落引路,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依,降低习作难度。针对不同的课文,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圈画出景物,进行梳理,明确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的;再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第五自然段的意思;最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并选择一幅“小练笔”中的图画写一段话。

理解、运用环节的具体要求是: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提供表格,落实课后第一题。

(2)词句段理解:细读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海水之美,感受海底生物的有趣、丰富、多彩;借助关键语句,理解第五自然段的意思(教学重点)。

(3)积累表达、词语积累:学习介绍(课后练习2),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课后小练笔)。

2.《海滨小城》一课可以借助插图导入,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大致把握课文描写的场景,再圈画景物,了解场景的样子,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接着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交流“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理解、运用环节的具体要求是: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结构。全文共七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五个场景,第七自然段点出海滨小城的主要特点:美丽、整洁。

(2)词句段理解:通过描写景物的词句,体会海上、海滩两个场景的美;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体会庭院、公园、街道的美(教学重点)。

(3)积累表达、词语积累:课后第三题安排了摘抄交流的练习。

3.《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浅显,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可引导学生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段落,初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再通过想象画面、替换词语、对比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语句的生动,感受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美;最后,引导学生围绕喜欢的季节里特有的景物介绍小兴安岭。

理解、运用环节的具体要求是: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词句段理解、联系生活:理解“绿色的海洋”;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教学重点);迁移学法,感受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

(3)积累表达、词语积累:课后第三题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课后选做题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表达运用。

对教材的解读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文本解读上,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研究,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并有所收获,不断提升其语文素养和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

368750058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