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底水油藏二次开发部署研究

2021-03-08 08:17郑世红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1期
关键词:剩余油高含水二次开发

摘 要:近几年,在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油藏的潜力方向,探索油藏目前开发中存在的矛盾,合理部署挖潜工作,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该块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随着侧钻技术以及水平井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区块开发效果,为老油田二次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块状底水油藏;高含水;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水平井;二次开发

前言

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符合油藏实际的构造、属性模型。在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部署水平井、侧钻井等挖潜措施,实现区块上产,提高油藏采收率。对底水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认识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改善开发效果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开发历程

该块于1981年4月试采齐2-7-10井(1900~1908m,8m/1层),初期日产油66t,不含水,揭开了齐2-7-10块莲花油层开发的序幕,到1983年2月按500m井距又投产油井3口,形成了齐2-7-10块基础井网。目前该块采出程度达到34.6%,标定采收率为39.2%,油藏进入开发后期。随着齐2-平1,齐2-莲H2等水平井的成功部署,齐2-7-10块将逐渐进入二次开发阶段。

开发现状

至2009年12月,该块共有油井41口,开井17口。日产油43.4 t,日产水101.8 m3,综和含水66.97%。累产油126.7798×104t,累产气26356×104 m3,累产水265.9989×104 m3,采油速度0.37%,采出程度34.73%;注水井5口,关5口,累注水276.0072×104 m3,累积地下亏空172.5546×104 m3,累积注采比0.62。

根据剩余油分布认识,1994~2000年在微构造高点和锥间带进行了200m井网加密调整,并利用高含水井和套坏井进行了侧钻挖潜,统计期间加密井和侧钻井生产情况和电测解释资料,油水界面已整体上移至-1893m。油井水淹后,水锥半径达到50~100m,油井可侧钻空间很小,即使侧钻,底水很快锥进,采油期短,累积采油量减少,统计历年侧钻效果,在逐渐变差。由于是块状底水油藏,油层无隔层,堵水措施难以运用,效果也不理想。

挖潜工作

在研究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利用水平井技术、侧钻技术挖掘剩余油,改善区块开发效果。近两年在该块成功布水平井2口,侧钻井3口,累积增油4.219×104t。

水平井技术

(1)部署水平井挖掘微构造高点及锥间带剩余油;平面上排驱面积大[4],泄油区域大,抑制底水锥进;提高纵向水驱波及体积;能够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2)水平井段合理位置优选:水平段位置距油水界面越远,油井见水时间越晚。水平段在底水油藏中的合理位置在ZW=0.8h左右。齐2-平1井,油层厚度25m,水平段定为距油顶5m,距油水界面20m。

(3)水平井方位的优选⑷,主要考虑三个因素:首要考虑剩余油分布情况,保证在剩余油富集区部署;其次,水平井走向尽量与构造线平行,且与河道主流线呈一定角度;最后,为减少储层非均质性造成层内、层间干扰,水平井段尽量处于同一沉积微相内。

(4)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该块成功部署两口水平井:

齐2-平1井:

于2004年7月份投产,初期7mm油嘴自喷生产,日产油45.5 t,含水9.8%,目前5mm油嘴自喷生产,日产油14.8 t,含水10%,已累产油3.8108×104t,开发效果较好。

齐2-莲H2井:

于2007年8月投产,初期6mm油嘴自喷,日产油41.8t,日产气2506m3,日产水3.2m3。目前3mm油嘴自喷,日产油5.9t,日产气1788m3,日产水11.3m3。已累产油2865t,开发效果较好。

2侧钻技术

底水油藏早期主要利用侧钻技术挖掘锥间带剩余油,针对高含水开发后期,侧钻效果越来越差的矛盾,我们不断精细油藏描述,寻找有利的微构造高点部署侧钻井,同时,为了有效的抑制底水锥进速度,提高油藏开发效果,侧钻井避射厚度应达到65~70%;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控制生产压差。

齐2-8-310C2井是部署在微构造高点的一口井,2006年5月完钻,位移90m,初期日产油23.5t,含水6%。目前日产油6.4t,含水68.1%。已累积增油3164t。

开发效果分析

通过对齐2-7-10块后期的挖潜工作,区块采油速度由0.19%上升到0.43%,上升了0.24个百分点,区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从该块采出程度与综合含水关系曲线预测该块最终采收率为43%,比标定采收率39.2%提高了2.8个百分点,增加可采储量10.22×104t。从开发效果看,水平井开发效果好于直井,水平井技术可以在该块继续推广应有,同类块状底水油藏二次开发也可以借鉴应用。

6、认识及建议

(1)齐2-7-10块是块状气顶底水油藏,边底水活跃,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导致底水同油层的压差不断增加,最终底水锥进,油井水淹,平面上和纵向上油层动用程度差异较大,严重制约了油藏的整体开发效果。

(2)構造高部位水淹程度相对较低,直井井间含油饱和度较高、剩余油较富集,纵向采出程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加。

(3)部署水平井见效明显,该块更适合打水平井开发,下步继续在该块4个重点区域开展微构造和剩余油分布研究,部署水平井,提高油藏采收率[5]。

参考文献:

[1]俞启泰.关于剩余油研究的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920:46~50.

[2]张厚福.等.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59~160.

[3]陈晓宇.水平井技术提高底水油藏采收率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增):204~205.

[4]万仁溥主编.采油工程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56~58.

作者简介:

郑世红,1968.07-,黑龙江大庆人,副研究员,大学本科,大庆职业学院,主要从事高职教学、培训、科研。专长:石油钻井教学与培训、课程开发。

猜你喜欢
剩余油高含水二次开发
特高含水油田的“硬稳定”之路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新理论与实践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推土铲参数化模块开发
高含水期水平井挖潜物理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