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时·时节:朱利安的时间观

2021-03-07 23:23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朱利安时节古人

姜 楠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 210023)

朱利安是法国当代著名汉学家、哲学家,其治学思路是经由中国反思欧洲思想产生的弊病。对于西方哲学中“时间”概念,他有独到的见解,相关论述主要体现在《论“时间”:生活哲学的要素》一著中。西方对“时间”的思考非常丰富,但无论是从物理时间概念去思考,还是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将时与间对立,都是把时间划为可以切分的序列,而这便造成了一种断裂的罅隙。然而,朱利安发现,在中国思想里,时间并非均质,也没有办法去切割,中国古代并没有“时间”一词,中国人强调的是“时”与“时节”。中国人通过对“时”的思考去强调事物的过程与变化;“时节”可以使人们顺势而动、因时而变,从而准确地了解节令的变化。因此,朱利安认为汲取中国“时节”所流露的智慧同样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以朱利安的时间研究为核心范畴,探讨中国古人对“时节”的思考以及“时节”的益处,从而进一步分析“时节”中蕴含的智慧与价值意义。

一、可切分的序列:西方对时间的思考

早在古希腊时期,自然哲学便有本源的时间意识。在柏拉图之前,有关宇宙起源的一些学说就已经出现。柏拉图之后,哲学便与时间这一概念绑在了一起,人们就如此安居在“时间”这一概念之中。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奥古斯汀,还是现代哲学家康德、柏格森、胡塞尔等,都对时间进行了丰富且多样的讨论。发展至今,西方的时间观念也一直以明确性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之中。

朱利安在《论“时间”:生活哲学的要素》中把西方的时间观划分为物理的时间观与形而上学的时间观。顾名思义,物理的时间观指的是物体运动所占有的时间,它思考的是“运动当中的物体”,这是根据物体进行位移的地点来思考以及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时间,如动植物的生长所占有的时间[1]3。这种生长周期、生长运动也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显而易见。在这个过程中,时间与运动之间相互测量、相互规定,物体也只能在时间当中运动。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物理的时间观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时间的切割性。

柏拉图认为,时间属于永恒的摹本,理念是个永恒的“一”,但它的摹本又是永恒的运动着的事物,因此时间就是永恒的运动。这种说法认为,宇宙在创设之初,最缺少的就是这种永恒。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是运动的数,他的时间观也落回到形而上学的追问方式当中去。亚里士多德把时间进行了空间化,在《物理学》中,他就认为一切物体都是在空间之中的,离开了空间,其他事物将不复存在。奥古斯汀也曾说道:“时间不论如何悠久,也不过是流光的相续,不能同时伸展延留。永恒没有过去,整个只有现在。”[2]因此,他所强调的“时间”,也是不能够伸展和延留的,它不是一个过程的延续,而只是表示了“现在”。这种说法,将时间的“永恒”直接限定于“现在”的框架之中,忽视了“过去”和“将来”。但众所周知,时间不可能没有过去和将来,如果空有一个“现在”,那么便会造成一种割裂的现象。因此,形而上学的时间观具有一种“断裂”的特点。

无论是物理的时间观还是形而上学的时间观,在西方的时间观念里,它们都强调了时间中“间”的概念。“时间”被理解为一种可以切分的序列,人不能够回到过去,亦不能够预知未来,所以“过去”和“未来”这两个部分由于自身的不确定性而无法成为时间的一个部分,它们并没有“时间”的属性,有这种属性的只能是可把握的“现在”。所以说,在西方的时间观里,确定性是“时间”的基本特征,西方人遵时、守时观念的形成,也正是受到这种流传至今且根深蒂固的时间观的影响。当然这种时间观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是一个可以切分的均质,它们每一块都是确定的,是明了的,更是有始有终的。人们可以清楚明白地认识到每一部分的时间,明确每一个阶段需要去做的事情;此外,由于西方的时间观不强调过去与未来,所以这种观念让人更加珍惜当下存在的生活,并更好地去把握当下。但是,西方哲学对于时间的思考方式也存在巨大的弊端:由于把时间当成序列进行了切分,西方对于“间距”这个概念也进行了刻意的强调,这种思考方式便制造了裂缝、制造了“间”。由于这种断裂的特性,它就自然而然地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动态变化和过程,并且呈现出一种快速僵化的倾向[1]5。西方的时间,在世界当中制造了裂缝,而人们恰恰又生存于这个裂缝之中。相反,古代中国都是用“时”字来表示现在所说的“时间”这个概念的。中国古人并没有从物理时间的概念去思考“运动中的物体”,亦没有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将时间与永恒进行对立。

二、跳出“时间”的皱褶:中国对“时”的思考

在朱利安看来,思想是容易产生皱褶的,“时间”这一概念,在西方的思维模式之中被塑造成形,已然变成一种墨守成规的思维习惯。他认为不能沉溺于这种思维习惯之中,必须跳出“时间”的皱褶,看向外部[1]7。中国,正是西方人需要看向的外部世界。如前所述,古代中国用“时”表述时间概念。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制造这种无“间”之“时”[3]呢?

朱利安发现,西方思想对于时间起点与终点的思考很全面,思考“创世记”、思考“世界末日”,并且采取公元纪年的方式来记录时间[1]21。中国人对于西方“从何开始”这种历史开端的说法没有兴趣。中国古汉语中没有“是”这个动词,“是”字的意思指“这”。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中国古人的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是一种流变的观念,所以没有“间”这样的裂缝存在,也没有去思考与设想对立于时间的“非时间”[1]22。因此,中国古人跳出“时间”的皱褶,转而对“时”进行了思考。

这样一种对时间的思考方式在中国其实是贯穿始终的,中国古人在对“时”进行定义时,往往都不会给出明确的概念,如古诗当中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上与黄昏,都是非常模糊的时间概念。纵使亦有诗云“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这里的“黄昏”是作为时辰名出现,而非前者与“月上”这一模糊时间相对应的词语“黄昏”。但是,这种看似“精确”的时间概念,不确定性依旧是显而易见的:“黄昏”和“人定”分别对应现在的19—21时、21—23时。如果从原诗《孔雀东南飞》的上下文进行分析,便会发现这是女主角刘兰芝殉情的时间。但是从19时到23时,足足有4个小时间隔,这显然又是不符合逻辑的。虽然这种描写手法有古体诗行文时讲究艺术表现的因素,但也同样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时间的思考仍然是模糊的,它没有对时间进行清楚明晰的界定,没有明确的时间意识。

此外,由于没有“间”所制造的裂缝,中国人也不强调起点和终点。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对于这句话,通常可理解为孔子在为生命的短暂而感伤。但前文已经指出,中国古人不强调起点与终点,因此孔子这里讲到的河水是流动的,是不断变化的。可人们只看到水从始流向终,却忽视了它的流动性与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逝者如斯”或许并非一种悲观的思想,而是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对水顽强生命力的乐观态度。在中国的思想里,“终点”就是“起点”。中文里有“周而复始”“终而复始”等成语,中国人认为生命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一种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并非“时间”这一词语所能够限制的。因此,中国古人在思考时间时,注重的是事物的过程与变化,强调“终始”而非“始终”。“终”的本身也就是“始”。所以,中国人耐心厘清的并非“时间”,而是“过程”。

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无论是阴盛阳衰还是阳盛阴衰,都是阴阳往复的过程。它们不是一个个呆板的对立面,而是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关系。《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万事万物都可以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之中,最终形成新的和谐体。《周易》云:“生生之谓易。”万物是生生不息的,变化也是前进不已的。因此,在中国人看来,并不存在着时间之外的永恒的东西,因为现在所拥有的,就是生生不息的变化过程。这说明,中国古人注重过程的“流变”,他们认为世界的运行是无穷无尽的,且这种运行模式必须被置于一个整体之中,它们是紧密相连的,是无“间”的。此外,中国人既讲“阴-阳”,也讲“春-秋”。人们通过“春”与“秋”来道出时间在一年中的运行。

既然中国对“时”的思考是模糊的、是过程的,那么它必然不会像西方的时间观一般去创造裂缝的罅隙。既然不是断裂的,而是变化的过程的,那么它强调的就是“久”。这便容易让人们误会中国的“时”只注重过程,而不强调时刻与节点。事实也并非如此,因为朱利安在这里也讲到了“适逢”的概念,即“良机”。朱利安说道,当“时”转变为“机会”,它便开始体现为一种个别而明显的特殊状态,足以让为求制胜的谋略家攫取掌控[1]136。所以说中国人也在通过“时”来思考机遇,比如《道德经》中提到“居,善地”和“动,善时”(《道德经·八章》)。“善时”的“时”所指并非时间,而是“时机”。老子这里意在说明需要“等待”且不容错过时间。再如“圣之时者”的孔子,他之所以会被尊为圣人,也正是因为他懂得顺应“时”,顺应良机。因此,中国人思考的是位置和机会,而不是空间或时间本身。

中国古人跳出了西方“时间”的皱褶,转而对“时”进行思考,无“间”之“时”强调了过程与连续,但它又没有否认“节点”与“时机”的存在,而是提出了顺应良机的重要性。那么这种思考方式有什么好处呢?由此,必须提到另外一个概念——“时节”①朱利安认为,时节这一观念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主导着中国古代的社会思想,无论是在祭祀、礼仪上,还是在政治上,皆如此。参见朱利安《论“时间”:生活哲学的要素》。。

三、“时节”存在何以可能:凡举大事必顺其时

“时节”是中国特有的概念,语出《管子·君臣下》:“故能饰大义,审时节,上以礼神明,下以义辅佐者,明君之道。”朱利安认为,在中国虽然没有“间”的存在,但人们会去思考位置和机会,这说明中国古人也是注重节点,并伺机而动的。

“时节”在法语中是saison,而这个单词本身也有季节、四时之意。中国的“时节”特点是透过气候显示出来的,且每个时节都有不同的活动,这个词本身便含有情况和机会的意思。既然中国的时间思想中蕴含“机会”之意,那么“时节”的出现便显得顺理成章。首先,“时节”在农业生产活动当中最为常见。《礼记·月令》云:“凡举大事,毋逆天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这句话就完整地概括了古代中国“时节”的含义:先民根据每个时节不同的特点进行多样的劳动,亦根据农业出现的具体问题在恰当时机采取行动,他们顺势而动、因时而变。举大事,必顺其时,中国古人通过“时节”与万物和谐相处。

中国古人以“凡举大事,必顺其时”来说明“时节”在中国得以存在的必要性。那么“时节”的存在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中国有关时节的阐述在《礼记》当中出现最多。如:“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礼记译解·月令第六》)[4]209又如:“水潦降,进献不用鱼鳖。”(《礼记译解·曲礼上》)[4]24这些,足以见得时节的观念始终主导着中国古代的社会思想,它无论是在祭祀礼仪还是政治上皆如此,“时节”所揭示的意义便是“合乎时宜”。《礼记》严格地规定了每个时节、每个月份应该去做的事情,作为规范的四时鼓舞着人们各种各样的行为,使人们在四时中适应着天地之间的变化。如“孟夏之月,日在毕”“其日丙丁”“其虫羽”“其数七”,等等。可见,“四时”构成了每一个“时”应该做的“细目”,而礼的制定者便在此基础上规定出一系列符合时节的模式。朱利安认为,四时是不断更迭的过程,是一个时节透过另一个时节进行更新的过程,“四时”所代表的并非仅仅是生活环境的点缀,而是组织着生命律动的场景。中国人也并没有因为不断交替的“时节”而把“时”所蕴含的过程性局限在周而复始的刻板印象里[1]61。庄子认为,“真人”既是“凄然似秋”,又是“煖然似春”的,他的喜乐与四时相通,他的情绪贯穿在各个时节当中(《庄子·大宗师》)。因此,“时节”之所以出现在中国,且让中国古人如此重视,正因为它不仅具备了“时”的过程性和连续性,还强调了时间的机会性,从而揭示出世界生生不息的绵延进程。中国古人通过“时节”从农业生产中汲取智慧,遵循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规律特点。这便是中国“时节”的特殊意义所在。

那么,注重“时节”在中国古代有什么好处呢?首先,由于每个时节皆召唤、对应着不同的活动,所以遵循时节有助于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古人“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才能不“违”农时、无“失”其时、勿“夺”其时。《吕氏春秋·审时》云:“凡农之道,厚之为宝。伐木不时,不折必穗;稼就而不获,必遇天灾。”这里强调,农作的原则必以笃守天时最为重要,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合适的时节伐木、捕鱼、狩猎以及屠宰,如若违背天时,便必然遭到上天的惩罚。人只有通过遵照“时节”的变化才能与自然合拍,只有懂得正确地利用和保护资源,方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同样也是自然和社会的双向互动[5]。其次,遵循时令有助于统治者的统治。如果政治活动按照节令的变化而推行,对于统治者来说,便可为所推行的政令找到客观依据:好的政令便是遵循时令,因为这是自然界所赋予的,并非是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所强求的,如果出现朝令夕改,那么“时节”就会遭到破坏,社会秩序将会变得紊乱。君王必须充分尊重不同时期的农业活动,尤其要注意不能够在收割时期征召百姓。因为只有遵循时令的规律,才能使人民真心诚意地服从于统治者的统治。最后,遵循时节同样有助于奠定一个国家的道德观。这一点是建立在第二点基础之上的,如果统治者通过遵循时令的方式使人民对其统治心服口服,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

由此观之,古代中国之所以强调“时节”的重要性,是因为它利用了自身所蕴含的“机会”特点与过程性,使得中国古人凡举大事必顺其时。如今,由于已经习惯于对自然的驾驭,人们在“所有的时节”进行任一活动。科技的进步虽然能够确保人们在面对自然环境时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与选择性,但这也同样会导致对时节秩序的无动于衷。朱利安重新提到“时节”,正是为了让人们重新认识古代中国的独特时间观,重新回到使人成为自由且具使命感之主体的事物上游。

总体而言,朱利安对西方的时间观进行了反思,并主张跳出“时间”的皱褶,重新思考中国的“时”与“时节”。他认为,中国的时间思想突破了“间”的局限,更加注重过程与“久”,而“时节”则更体现出中国古人对机遇的把握。它们脱离了“时间”的框架,更加贴近实际,也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猜你喜欢
朱利安时节古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寄追思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ense of SchoolBelong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初夏时节要缤纷
好雨知时节
外国多格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