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意蕴、困境与优化路径
——以马克思主义为视角

2021-03-07 21:32张骞文周璐依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思想

张骞文,周璐依

(长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64)

“世界观”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是一个特别常见的概念,人们总是将其内涵理解为具有自明性和固定性,基本上认为对其不需要再做进一步解读。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作为有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我们必须要厘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如何而来、本质内涵是什么,又是如何拓展和深化的,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和思想精髓,来指导精神世界的构建与塑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高等学校的主体职能和基本价值是人才培养,而世界观教育居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成败。因此,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本质内涵

世界观作为人类关于世界的总体认知,它与人类的思想同龄,但是,这一概念也是近代才出现的。据海德格尔考证,世界观这个词语首次出现于康德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一书,“对广义自然的素朴统握”或是“对感性所予世界的观察”[3]5;从康德的观点上来说,世界观是人对现象界或感性世界的认知。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不管是康德之后的费希特、谢林,还是黑格尔或费尔巴哈,他们都曾从自身的哲学体系建构中对“世界观”这一概念进行了重释,比如费希特把世界观看作是上帝的超自然结果,谢林认为世界观是被心智创造出来的,黑格尔把世界观看作是理性的产物。其中,费尔巴哈对世界观的理解与马克思比较相似,但又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只是零散的世界观设定,如理论的世界观、实践的世界观等。

马克思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世界观概念的积极意义,建构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哲学。它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但同时又反作用于物质。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世界观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认知维度:第一,人对于自然界的认知;第二,人对于自身的认知;第三,人对于社会的认知。它涵盖人们对自然、社会以及基于对自身认识而形成的一个综合性概念,世界观不仅仅是一个认知问题,它还包含了人们对于自身、社会及自然界的认知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

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它是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本质是方法论,它不仅仅是为客观世界和生活世界提供一个终极理解和答案,最重要的是提供一个生活及行动的信念与方法。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664本质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包含了实事求是方法、调查研究法、全面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矛盾分析法、系统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方法、社会分析方法、群众路线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5]312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具体问题分析法。第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一个富含内在逻辑的开放性概念,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不断革新与变化的,甚至于人与人之间也有所不同,呈现差异性与多样性;在什么样的时代环境、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和分析所处的世界,直接关乎到一个人的精神动态发展,更关乎整个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

二、大学生世界观的基本特质

世界观是人类关于世界的总体认知,而大学生世界观,也继承和延续了世界观的基本内涵,但又有其独特的特质。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追求个性和自我表现,热心关注时事,乐于参与网络评议,同时拥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考虑问题以自我满足和现实利益为导向,世界观呈现主体性特质。另外,当代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是以当代中国发展状况为现实基础的,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印记。资讯的高度发达、网络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合力冲击、中西方多元文化的碰撞、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等,使得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也具有主体性、承袭性、开放性、可塑性等特质。

(一)主体性

人是通过对象化活动来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标的活动。大学生在对客观对象的主动认知及理想、信念、意志、情感等主观意识的驱动下,对文化知识和成长成才的渴望,具有非常强烈的主动意识。同时,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在当今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交融化、价值多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等背景下,容易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定式,世界观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色彩。

(二)承袭性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4]250世界观的发展,是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并非一成不变。“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6]14当代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建立在历史文化延续的基础之上,既承袭了人类思想进程中的精髓,又融合了当下多元价值文化因素。

(三)开放性

开放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辩证否定”的哲学表达,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世界观是不断革新和变化的,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开放之中,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6]93当代大学生面对价值多元化、新媒体冲击及资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乐于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所形成的世界观具有开放性特征。

(四)可塑性

大学生作为具有历史时代特征的群体,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具有每个时代的特质,如追求主流文化、主动接受社会思潮、自由民主意识的增强等。作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体,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处于最旺盛时期,求知能力也是最能得到锻炼的阶段。大学生主动去追求和探索生活、学习、思想和社会中的未知领域,他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模式等各个方面在这个时期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三、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意蕴与困境

世界观教育,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及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至关重要。人们如何看待自身、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形成最有益于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趋势,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世界观教育。蔡元培先生于1912年2月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首次提出“世界观教育”这一概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而惟时时悬一无方体无始终之世界观以为鹄。如是之教育,吾无以名之,名之曰世界观教育。”[7]134他认为,以思想自由、探寻真理为原则的世界观教育是超越一切教育之上的高级教育。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阵地,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直接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世界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正式提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青年学生。

但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融入当前大学生世界观教育中去,适应当前新形势,体现当代新特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大学生世界观教育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世界观教育在理想信念方面高度不够,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信仰障碍。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部分大学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无法有效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第二,世界观教育在思想引领方面广度不够,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情感认同障碍。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多元价值观的产生,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涌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遭受挤压,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发生偏差甚至是扭曲,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产生情感认同。第三,世界观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度不够,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行动障碍。部分大学生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缺乏科学的世界观指导,在面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时,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模式等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自我判断丧失而引起行为异化。第四,世界观教育在价值塑造方面深度不够,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认知障碍。高校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空间,由于存在自我认识较弱、辩证思考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以上出现的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大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环境的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教育对象、内容和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世界观教育不当的根本反映,同时,更是对当代大学生世界观教育构成了考验。

四、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优化路径

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的世界观正是趋于稳定、成熟的阶段,其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将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态度、评价标准和基本立场。面对当前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困境,我们始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去妥善处理,着力优化当前大学生世界观教育。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化新时代大学生政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2]对于大学生世界观教育,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铸牢红线底线意识。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马克思主义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坚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发挥思政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讲好中国故事,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和劳动精神,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向“中国梦”指导思想的大目标靠拢,实现当代大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夯实思政课培根铸魂基础,重视新时代大学生人格养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世界观教育培根铸魂的主渠道。“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8],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从众心理会对大学生世界观教育产生正面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集体主义精神;宗教文化及现象也势必影响到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必须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看待宗教文化及活动。

大学生世界观教育不能脱离实际、方法单一、搞形式主义,一定要贴近大学生生活与思想实际,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把大学生世界观教育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创新创业、暑期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养成。“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9]248,让大学生既要从理论思维、也要从社会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三)适应世界观教育的新矛盾,正视新时代大学生现实需求

新时代大学生世界观教育,要善于使用矛盾分析法,既凸显大学生主体性特征,又正视青年大学生功利思想、思想进步的渐进性以及人性的现实需求。把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特别要注意把精神传承、社会需求及人格发展相结合,从服务学生、环境营造及心理疏导等方面去引导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回归实践,把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及实践环节中去,让当代大学生从现实生活世界中获得情感认同。

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的前提下,“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中发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10]。要持续不断地解决大学生被动认知与自主学习之间的矛盾、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人格发展与价值引导之间的矛盾,在整个教育活动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四)重视网络思政育人的时效,引领新时代大学生价值塑造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世界观教育要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出发,“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11]。通过系统、辩证、创新的思维方法,更新观念、转换视角及重新审视,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强化高校网络环境中的阵地作用和吸引凝聚力,帮助和引领当代大学生塑造符合时代潮流的世界观。

通过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传播媒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宣传网站、易班、学习强国等,做好顶层设计和新型网络传播平台,创建绿色网络生态环境,提升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另外,大学生处于求知欲望旺盛的时期,要善于把日常化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多维度、多形式的网络育人模式,让当代大学生有理想、有文化、有信心、有能力去面对资讯高度发达、经济迅猛发展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新时代。

总之,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其本质在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指导精神世界的构建与塑造,帮助学生掌握认知诸多错误社会思潮和应对纷繁复杂现实问题的利器。另外,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凝聚更大合力,把大学生世界观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