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1-03-07 17:04:27余安妮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族自治政治环境

余安妮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要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仅仅依靠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需要一种新的媒介工具的辅助。而新媒体无疑是最好的工具选择,相比较传统的校园广播、海报、标语等形式,新媒体覆盖范围更为广泛,使用效率更高。但是对于新媒体工具的使用的规范和传播渠道建设的滞后和缺乏约束力等瓶颈问题也使得新媒体传播中的内容和质量无法控制,这也必然带来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问题。[1]新媒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的获取渠道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尤其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的信息的途径并非单一的,这使得信息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受到挑战;二是海量信息获取后如何鉴别信息的真伪,以及如何从信息中获取必要的、可靠的知识成为困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设计中,以往单一的从书本获取知识信息的垄断性被打破,互联网、手机、多媒体手段等层出不穷,原本较为统一的认知或者观点也随之出现不同的辩解范式。尤其是对于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的构成存在着地域、民族、文化等巨大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而新媒体带来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认知等问题的冲击,使得民族自治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并探索出一种包容性更强、效率更高、参与性和认知度更加广泛的教育模式。[2]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更加强调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些都为高校尤其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提供了新动力,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一、新媒体对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教育方式的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落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打破了以往存在的知识垄断和信息垄断的局面,也对教师教学的核心地位产生了冲击。当前全国高校尤其是西部地区高校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单一的“面对面”和“一对多”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在知识和信息的获取都变得成本低且便捷快速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处于形式化状态,课本固有的知识层次与内容设计在互联网发展面前缺乏统一性认知,从网络、手机等渠道获取的信息和未经筛选、查证的“知识”泛滥,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方式远赶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导致民族自治地区思想政治课程的僵化,很难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3]另一方面,民族地区高校教师队伍的知识层次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较大的群体对计算机技术和新兴的教学方式的掌握和运用存在着困难,更多的是缺乏教学模式创新和知识结构创新的激励机制,导致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管理缺乏管理创新的动力。[4]

2.新媒体对网络谣言以及危机事件的认知和诠释带来多样化

囿于当前网络监管问题的滞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开通,网络谣言也随之爆炸式的散布,由于高校青年学生好奇心的驱使,再加上尚未形成正确的认知观,使得网络渠道成为他们获取信息,扩散谣言等的主要方式,认知观的不统一,也使得民族自治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困难重重。[5]此外,我国对网民道德教育的缺失,也使得众多的高校学生成为网络谣言和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群体。网络监管和辟谣机制的缺失,给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随着认知的多元化和诠释渠道的多样化,形成统一的认知观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是习总书记强调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意义所在。

3.信仰的多样化,认知观统一的困境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民族的多样化带来了信仰的多样化,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更是存在着众多的民族、文化和信仰的差异。随着网络信息的进步,为邪教的滋生提供了便捷的传播方式,很多邪教所散布的认知观更多的依托已有民族信仰和对宗教制度的篡改、歪曲等方式来借助互联网进行大范围的传播,这种合法的以及非法的多样化的认知观的传播,进一步地带来民众认知观的不统一,尤其高校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蛊惑,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6]

(二)给教育者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带来,迫使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育范围以及教育内容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往单一的依托书本进行知识型传输的教育方式将被摒弃。此外传统简单的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场地设计范围将被扩大。这对于教育者自身来说便是一种较大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本人要在互联网技术水平上走在学生前面,在课程教育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介手段,在教育场地选择上灵活机动,在知识储备上要更为丰富,在认知观上要经得住考验。[7]为此,民族地区高校急需建设一支更加趋于年轻化和更具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统一性和纯洁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层次性和创新能力。

(三)给被教育者本人带来的挑战

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是具有多样化信仰的青年大学生,他们刚刚结束高中时代以“考试”为导向的“功利化”的教育阶段,刚刚迈进以成长和“教化”为导向的高等教育阶段,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伴随新媒体的多样化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海量的复杂知识的获取、阅读甚至吸收等,会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变得迷茫,困惑等。[8]一旦被错误知识所蛊惑就会有可能误入歧途,因此受教育者本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充斥着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下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方向

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也并非都是负面的,正确的利用新媒体,也会提升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因此,高校尤其是民族自治地区的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应把握以下三个方向:

(一)教育内容的创新

所谓教育内容的创新是指鉴于新媒体环境下民族自治地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应打破以往单一的以“课本知识”为导向的单一教育方式,要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筛选、过滤,在去除信息污染的前提下,将最新的认知成果传达给学生,包括领导人的讲话、国家重大会议的精神、中央下发的文件等,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的共享性和便捷性来扩充课堂教学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将最新的认知创新及时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9]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甄别、筛选等能力,要确保将最准确、最真实的信息和知识传达给学生。

(二)教育方法的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将打破以往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随着新的教学载体的出现,应该将最新的教育方式与最新的教育载体相结合。充分利用手机APP、微博、幻灯片、实地参观、角色扮演、演艺演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充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创新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应将民族信仰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统一起来,在充分尊重民族信仰的同时,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10]

(三)教育环境的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环境的创新是指充分利用新媒体方式加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报纸、电视墙、电视等多样化的手段打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使每一个受教育者时刻接受思想的熏陶。另一方面,在大力弘扬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同时,也要借助反面教材、案例、事件等来为受教育者敲响警钟。此外,新媒体也为研学旅游模式的介入提供了新的便利,通过研学旅游来增强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在研学旅游中借助微信、微博等新的媒介传播方式将研学旅游的内容辐射到更大的范围。

三、新媒体环境下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新媒体首先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民族自治地区的特殊环境又进一步加剧了挑战的严峻性。在新形势下创新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网络法律道德意识

新媒体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便捷,同时海量信息的涌现也进一步加大了甄别信息的难度,而信息传播方式的便捷化又助长了不良信息的传播,尤其色情、谣言、信息泄露等危害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不可忽视。因此,高校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将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通过互联网法律法规学习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等来普及大学生使用网络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和制度,同时也增强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11]通过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可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甄别网络信息、自觉规避网络谣言的能力,传播网络信息的法律意识,也更好地让多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推行研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给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更多的是针对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获取的网络信息自我难以甄别真伪,对于网络谣言又缺乏自我辨析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继续推行单一的课堂教育,会使得被教育者认知观产生动摇,甚至轻信网络谣言。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自我规避网络谣言的能力,应适时的推行研学教育。所谓研学教育就是通过实地考验参观、旅游等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实践的方式真实地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坚定学生的认知观。比如针对当前网络上流行的谣言和对红色历史的曲解,可以通过研学教育来甄别。将受教育者带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亲历和感知来提升认知能力,不仅可以甄别信息,破除网络谣言,也可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做到知行合一。[12]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增强认知观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该紧跟时代步伐,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有所创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爱国主义教育等范畴,对于民族自治地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加强信仰教育,抵制邪教等也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甚至网民素养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的内涵。[13]另一方面,新媒体带来的信息共享性,为以案例、事件和事实等为依据的警示性教育提供了便利性,通过反面教育可更好地警示受教育者本人,也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培育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的营造需要清新的空气、纯洁的水源、稳定的生物链等,良好的高校尤其是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生态同样需要各个环节的优化,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和桥头堡,首先应打造自身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得教育方式更加灵活而具有柔性,也让教育载体更加多样化,教育效果更为突出。[14]良好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需要上游的教育者本人的自我提升,提升教育水平,创新教育方式,加强自我教育等来优化上游的链条环境。处于中间环节的受教育者要借助新媒体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网络信息甄别能力、加强网络道德意识,规范合法的使用新媒体,这样才能够主动地借助新媒体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进一步优化中间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下游的教育服务者群体通过提升网络监管能力,加强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一步优化下游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只有生物链的上中下游环境均得到有效地优化,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才能得以整体的优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所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建设具有创新性和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教师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发起人,更是新媒体模式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践者。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将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思路与方向。因此,一是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尤其增强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其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的技能。二是要完善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只有具备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创新动力和干劲,只有提高管理水平,才能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效率性,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总之,本文从新媒体视角出发来探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发生的变化和面临的挑战,具体分析了新媒体对教学方式、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等产生的影响。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是新媒体给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当前来看挑战大于机遇。二是只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主动适应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只有从教育者、被教育者和教育服务者三个环节进行优化,才能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15]三是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专门化和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并且通过完善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其创新的动力。

尽管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给予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但是单一的某一个环节的完善或者优化并不能决定整个系统的状态,要从根本上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还要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着手,只有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因此本文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关注的焦点应该转换到如何打造优良的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方面,从整个完整的生态链出发进行系统研究考察,从而避免片面性。

猜你喜欢
民族自治政治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环境
发展型自治
民族自治地区关工委工作诹议
中国火炬(2015年7期)2015-07-31 17: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