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
《山本》是贾平凹继《古炉》之后的一篇新作,小说中,贾平凹以自己的故乡秦岭为根据,写了涡镇这一处发生的事,给我们展示了涡镇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而饮食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自然是文中少不了的叙述对象。《山本》中的饮食描写贯穿全文始终,各式各样的饮食不仅参与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成为人与人之间感情传递的媒介,同时完善了小说结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现出陕西农村的民风习俗与礼仪,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秦岭,深深地印在了贾平凹的作品中,贾平凹非常熟悉陕西农村农民的饮食。秦岭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小麦,所以贾平凹在《山本》中所描写的日常生活以面食为主,如蒸馍、烙饼、面条、麦面、苞谷面糊糊、荞面饸饹等。在小说中,陈皮匠的儿子陈来祥饿了,找陈皮匠要吃的,陈皮匠生气地说:“你肚子里有掏食虫呀?早上吃了三个蒸馍,这才半晌午就饥啦?”[1]可见蒸馍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早餐的主要食物。井掌柜的二儿子井宗秀向买地的那户人家询问他的父亲井掌柜的死因时,这户人家为了招待井宗秀给他端来了蒸馍,并且催促他的老婆去擀面,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不管自己吃,还是招待客人,蒸馍、面条都是当地人的主食。杨掌柜的儿媳妇陆菊人的爹生病以后,想吃水煎包子,这说明,人老了、生病的时候,最怀念的还是自己经常吃的、自己地里种出来的食物,那是自己的根,自己的血。井宗秀吐酒醒了以后,立刻让他的媳妇去给他煮碗面条,以便暖暖肚子,正是由于平时吃惯了面条、蒸馍等面食,所以肚子难受以后,这些家常饭就成了一剂最好的药。
我国自古就有“不时不食,顺时而食”的说法,所以很多时候人们所吃的食物也都是依据自然节令的变化而变化[2]。小说《山本》中就有对一些特殊节令饮食的详细描写。
在冬至这个节日,井宗秀媳妇说:“天这冷!今天初几了?”井宗秀说:“今日冬至哩。”井宗秀媳妇说:“啊!冬至讲究吃饺子,你起来去买肉,我掏些萝卜的。”这里作者借井宗秀媳妇的话引出了冬至要吃饺子的习俗。井宗秀的媳妇掏完萝卜以后遇见五雷,又对土匪头子五雷大声说:“今日冬至吃饺子,我给包猪肉萝卜馅的!”这里,作者又重复了一遍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之后,作者重点提到的节日就是中秋节了。在中秋节的前几天,井宗秀装了一笼子的核桃仁馅的月饼,麻糖、酥饼,还有一笼子葡萄、梨子、枣,送去了庙里给五雷的手下王魁,让他过中秋节的时候吃,这时王魁才知道要过中秋了。从井宗秀给王魁送的中秋节礼物可以看出,当地人中秋节要吃月饼、麻糖、酥饼等食物,这也是陕西人民的风俗习惯。
《山本》中也有许多对喝酒吃肉的描写,体现了当地宴席的特色。通过文中几次对酒席的描写,可以看出宴席食材的丰富性,五谷蔬菜、飞禽走兽都可以成为宴席的组成部分。
阮天保的爹得知阮天保当了保安队队长要为他庆祝,便去林记肉店买了一整个猪头,猪头里面还叼着猪尾巴,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猪肉是农村宴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当军队经过县城时,麻县长带着井宗秀和井宗秀的师兄杜鲁城请军长吃饭,这时窑工周一山在一品香酒楼订了包间,他点了八个凉菜,十二个热菜,热菜是四炒、四煮、四蒸,从中可见菜样的丰富性。陆菊人听完刘老庚的女儿花生因井宗秀有病而婚姻生活不幸福时,便在许记暖锅店定了一桌酒席请大家吃饭,借机让陈皮匠的儿子陈来祥诊断井宗秀的病到底怎么样,这一桌上了三个大暖锅,秦岭的暖锅和四川的火锅差不多,大锅是铜做的,中间有个火筒,燃着木炭,而火筒周围的锅里是猪蹄和鸡翅熬制的汤,汤烧开后,投放腊肉、黄花、木耳、豆腐、粉条、丸子、竹笋、藕块。荤素搭配,样样都有,可见宴席食材的丰富性。
在《山本》中,饮食描写与人物的塑造息息相关。通过对饮食的描写,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使之更加丰满。在小说开头,陆菊人的爹因还不起棺材钱,将陆菊人许配给杨掌柜的儿子杨钟当童养媳,陆菊人长大要进杨家门的时候,陆菊人的爹流着泪给女儿煮了一盆鸡蛋,一颗一颗剥着让陆菊人吃,通过这盆鸡蛋可以看出陆菊人的爹并不是不心疼闺女,但更多的是无奈,所以将家里能拿出手的东西都给了陆菊人,这些关于饮食的描述将陆菊人的爹对陆菊人的愧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岳掌柜喝面汤必须是二锅面的,这充分体现出他爱讲究、爱体面的特点。开面馆的畅掌柜见来了熟人,就向后厨喊“来三两碗面哟!”馆里来了生人要喊“来两三碗面哟!”三两碗就是把三碗面条分成两碗,两三碗就是把两碗面条分成三碗。作者在这里将“真相”和盘托出,读者从中可以看出畅掌柜的奸商本性。
作者也经常在食物中注入感情,将食物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当井宗秀来杨家谢忱,给陆菊人的儿子剩剩带了一封糕点。街上买来的糕点都是麻纸包了,用细绳扎着,但这封糕点用的却是一条红丝绳。陆菊人把糕点让剩剩吃了,用红丝绳扎了头发,她知道这头绳是井宗秀送她的。在这件事中,井宗秀以糕点为媒介,用红丝绳传递自己对陆菊人的感情,他人不懂,两人却心知肚明。当井宗秀当上预备团的团长,大家为他表演铁礼花,陆菊人看了以后心里为井宗秀高兴,她连续三顿都做扯面,煮熟了,泼上油,再拌上用肉、豆腐、木耳、香菇剁碎了做的杂酱,以此来表达她的欢喜。文中还有两个人,那就是井宗秀的媳妇和五雷,两个人的感情在文中并没有明说,但都在食物里面藏着。有一次,井宗秀的媳妇听见街上有人叫卖饸饹,她连忙说“他爱吃饸饹,我去买一些”,而这个“他”指的就是五雷。冬至的时候,井宗秀的媳妇要包饺子,她大声对五雷说:“今日冬至吃饺子,我给包猪肉萝卜馅的!”五雷说:“给我留一盘。”这里,井宗秀的媳妇借饹饹、饺子两种食物来表达自己对五雷的感情,且从井宗秀的媳妇死后五雷的行为表现来看,两人之间确实是有感情的,这也说明书中所描写的饮食起到了表达感情的媒介作用。
饮食描写在情节发展方面也起着独特的作用,它在小说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成为结撰故事、连接情节的筋络[3]。在小说开头,井掌柜被绑票,井掌柜的妻子先用互济金把他给救了出来,回家以后井掌柜想卖地来填补这个窟窿,去卖地的时候,买家请吃饭,没想到肚子疼去上厕所,却掉到厕所里淹死了。井掌柜的两个儿子回家埋葬井掌柜,饮食便由此在小说中登场,这顿饭也就成为重要的点,将主人公引出,且为下文发展作了铺垫。在小说中,井掌柜的大儿子井宗丞去寻找遗落红军的路上,想在一户人家讨水喝,没想到喝水的搪瓷缸子上的五角星被砸掉了,猜测家里有可能有遗落的红军,但那老汉不让进去住下,后来井宗丞答应把背着的菌分老汉一半,老汉想用这些菌给他老婆做菌汤,所以答应让井宗丞住下,没想到这老汉的老婆便是遗落的红军,这些菌在这里便成为井宗丞找到遗落红军、推动情节往下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也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完整。
《山本》中的饮食描写尽显了陕西的地域特色和民风习俗。在小说中,作者大量提到了蒸馍、苞谷面糊糊、扯面、擀面、放醋的凉粉、土豆等,这些饮食都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其中的一些饮食描写还体现了陕西农村的民风习俗。比如,当杨钟和陆菊人结婚的时候,宴请来客的主要食物是饺子,读者由此可知陕西农村结婚吃饺子的习俗;陆菊人生产之后,按照当地的习俗,坐月子的早饭要吃得结实一些,所以杨掌柜给她准备了烙饼,用鸡蛋醪糟泡饼子,鸡蛋要嫩些,饼子不要掰得太大;文中还描写了用鸡来占卜的习俗,几个士兵把鸡头剁下来,在打仗之前占卜,如果鸡头剁下来,脖子朝着自己就是平安,如果脖子朝外就是凶多吉少;对于吃羊肉也有一定的讲究,花生她爹给旅部送了一只羊,杜鲁城吩咐厨房做一道清炖羊肉,陈来祥立马阻止,因为在秦岭有一个吃羊肉之前必须先领牲的习俗。秦岭养牛、养猪的多,而养羊的少,所以杀羊必须领牲,领牲就是主人许个愿,往羊身上泼水,如羊抖掉水,这羊就是领了,可以杀掉;如果羊没抖掉水,杀羊的人就得跪求羊抖,如果羊还是不抖,那就不能杀了。从古至今,食物都是每个节日、每种习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这在《山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拉近了小说与现实的距离。
对于小说《山本》来说,其中的饮食描写可能并不是小说创作的重点,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是从文本的整体结构来看,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小说中早已经超越了维持生存的功能,升华到满足人的精神追求的境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说中,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寄托于食物,通过食物来传递感情和思想,这种关系也成为科学、艺术、哲学相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