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兹拉·庞德《比萨诗章》中的中国元素探析

2021-03-07 15:42王传章
文化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诗章庞德比萨

王传章

埃兹拉·庞德作为现代派著名诗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发起人,在20世纪英美文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影响巨大而颇有争议的人物。庞德同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和批评家,他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他的代表作《比萨诗章》(即《诗章》的第七十四章到八十四章)中包含着丰富且多样的中国元素。本文将从《比萨诗章》中庞德所嵌入的汉字在诗中的意义、诗篇中的“孔子”形象及其反映出的儒家思想三方面入手,分析庞德在创作时所使用的独特表现方式以及中国元素对庞德作品的重要影响。

一、《比萨诗章》中嵌入的“中”

庞德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主要受中日文学与艺术研究领域里的美国先驱者厄内斯特·费诺罗萨影响。费诺罗萨去世后,他的遗孀把包括《华夏集》和《作为诗歌手段的中国文字》在内的遗稿托付给庞德加工、润色和出版,从此庞德就与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费诺罗萨看来,象形与表意的汉字极富诗意,庞德受其影响,不仅喜欢上中国的文化,更是对中国的汉字情有独钟。在他看来,每个表意的汉字都像是由几个简单部分组合起来的一个复合体,类似于一种能表达出复杂内涵却又简洁生动的意象。因此,在之后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庞德常常把汉字当作一种特殊的意象嵌入自己的诗作之中。

《比萨诗章》中出现47个汉字(包括少数重复的汉字),其中还有不少书法峻秀的手写汉字,在英文诗里嵌入如此多的汉字实属罕见。这些在西方读者眼中近乎“天书”的中国汉字成为庞德《比萨诗章》的点睛之笔,有些甚至成为贯穿诗篇的线索和象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现3次手写的“中”字。

在第七十六章,“中”字第一次出现:“但让他们只守三周/我们怀疑/政府不会信赖这个中。”[1]59这里的“中”源出《中庸》的“中庸其至矣,民鲜能久矣”,“中”字即为中正、不偏不倚之意。庞德认为,哪怕让政府只守三周的中庸之道,恐怕也是办不到的。他以“中”字反衬出当时西方世界的混乱和上层统治的不得民心,他希望那些统治者能学习儒家的中庸之道,只有政府遵从了中庸之道,才能唤起民众对崇高道德的追求,进而共同建设一个精神上的美妙乐园。随后,“中”字又出现在第七十七章:“社稷整治/尽管不常,却为/事物遵循之某种水准/Chung中/居之中/不管垂直还是水平/‘(鄙陋之人)一旦得到它们(优势、特权),/他便无所不用其极地/保住它们。’”(此处的“中”为庞德手写,“Chung”为庞德所加注音)[1]76他的这一看法源出《论语》的“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庞德盼望一个坚守中庸之道的理想政府出现,于是他在诗中直率地批评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当局在治理社会时要秉持不偏不倚的“中正”标尺,同时希望政府不要任用那些难守“中道”的鄙陋之人。只有这样,自己的国家才可能如中国古代曾出现的盛世一般兴旺昌盛。“中”字的第三次出现是在第八十四章:“我们的中chung/对此我们顶礼/膜拜。”(此处的“中”为庞德手写,“chung”为庞德所加注音)[1]213庞德相信中国古代的志士仁人做到了“中”,而在他所处的时代,能践行中庸之道的统治者却并不多见。因此,他在《比萨诗章》的最后一章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古代的辉煌和坚守中庸之道的儒士美德的崇拜与颂扬之情。

“中”字是《比萨诗章》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手写汉字,也是被庞德赋予更多现实意义的一个意象,既可以将“中”理解为庞德对儒家中庸思想的凝练升华,也可以将它理解为庞德在与世界的争斗中失去平衡时的寄托。《比萨诗章》中嵌入的手写汉字还有很多,庞德在自己的诗作中书写如此多的汉字不是有意为难西方读者,而是要将自己对儒家思想和所处时局的见解借由汉字这种特殊的意象表达出来。

二、《比萨诗章》中的“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他的主张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庞德自认为是孔子的忠实拥护者,西方诗人中很少有像他一样推崇孔子学说的。他在意大利被捕时不忘带上英文本的《四书》,后来在比萨的劳改营里除了创作《比萨诗章》,还坚持翻译《中庸》和《大学》,“孔子”作为重要的中国元素出现在《比萨诗章》里便不足为奇了。在《比萨诗章》里,庞德引用《大学》2次、《中庸》4次、《论语》20余次、《孟子》9次,他对中国儒家经典的引用有时甚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庞德将孔子的话和与孔子有关的故事引入《比萨诗章》的开头:“温和的眼睛,安详,不含讥讽,/雨亦属道。/‘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橄榄树在风中吹白/在长江和汉水里洗涤/这样的白色里你们还能添加什么白色?”[1]4其中的“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出自《中庸》:“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为道。’”孔子的“道”实际上是指行为准则。孔子认为“道”不可以离开人,若因遵中庸之道而远离他人,便不能称之为“道”。“橄榄树在风中吹白/在长江和汉水里洗涤/这样的白色里你们还能添加什么白色?”则源出《孟子》。《孟子》中有:“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意思是孔子的德行就像曾经用江汉的水清洗过,又在秋天的太阳下暴晒过,洁白无瑕,没有谁能够相比。不难看出,庞德这里的引用意在表达自己对“道”的看法和对孔子的崇敬,他认为“道”实际上是为了寻求个人本心的宁静而与他人、与自然、与宇宙相处的和谐。紧接着,庞德这样写道:“风亦属道,/月亮妹妹/害怕神及民众的愚昧,/而孔子‘诚’的确切定义/传递给西格斯蒙多,/再传递给杜乔、祖安?贝林,或传到罗马外台伯……直传到我们的时代/神化的帝王。”[1]5庞德在此继续阐释“道”的含义,“道”既指自然之道,又指为人之道。同时,他认为“诚”是孔子伦理的主要成分,孔子不仅自己做到了“诚”,而且使“诚”传递到了遥远的西方。西格斯蒙多、杜乔和祖安·贝林这些艺术家都受到孔子“诚”的影响并践行了“诚”,还将“诚”传承至今。因而在庞德看来,孔子之“诚”在当时仍具启迪意义和现实意义。

他在第七十六章中将孔子赞为“献给国家最好的礼物”:“献给国家的礼物莫过于/孔夫子的悟性/那名叫仲尼的人/述而不作典集。”[1]59“最好的礼物”即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足见孔子在庞德心目中的地位。实际上,《比萨诗章》中出现的“孔子”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们所熟知的那个历史人物,而是一个由庞德想象的或者说再创造的中国人物形象,在一定意义上讲,那是庞德渴望的盛世乐园的象征。与其说庞德尤为推崇孔子,倒不如说他十分向往孔子的学说中所描述的盛世。他对孔子的赞赏不是为了将孔子神化,而是试图把自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带给当时西方的读者,最好是统治者。庞德被关押在比萨的拘留营时,依靠孔子的精辟之语和泰然的处世态度支撑起自己的精神世界,尽管他在《比萨诗章》中使用了破碎性艺术手法[2],但人们仍可从中发现“孔子”的影子。

三、《比萨诗章》中的儒家思想

前文提到,庞德十分敬佩孔子且在《比萨诗章》中多次提及“中”“道”和“诚”的意义,可见他对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独到的见解。纵观全作,其中涉及儒家思想的元素还有很多,但相当一部分关于儒家思想的阐发都是经诗人变形、加工过的,即庞德用诗的语言和诗的形式将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放在异于典籍的语境中呈现出来。

第七十七章的“社稷整治/尽管不常,却为/事物遵循之某种水准/Chung中/居之中/不管垂直还是水平”(此处的“中”为庞德手写,“Chung”为庞德所加注音)[1]76,其中的“事物遵循之某种水准”仅就此章来看是指中庸之道,庞德将中庸之道理解为“事物遵循之某种水准”,暗含着他对中庸之道的赞美[3]。如若将它与《比萨诗章》的其他章节联系来看,所谓的“事物遵循之某种水准”并非特指中庸之道,有时也可以泛指儒家思想。“仁”也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涵之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的“仁”同样影响着庞德的创作,如“以创造更丰富的人性仁”(此处的“仁”为庞德手写)[1]19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196,他在第八十二章和第八十三章中两次再现“仁”的概念并将“仁”理解为人性或仁者。庞德希望将他所理解的儒家思想中诸如“中”“道”“诚”“仁”等关键词作为衡量西方现代社会的尺度,故而在《比萨诗章》中对儒家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

中国文化中被庞德借鉴最多的就是儒家思想,在他看来,儒家思想可以被不断创新,也适用于西方现代社会。他发现,在古代中国,统治者以“仁”道治理国家之时,人民能安居乐业,中国的文化便取得巨大的进步;如果君王治国理政时忽视儒家思想,就会导致国力衰退、民众受苦,文化也会逐渐衰变。因此,庞德认为古代的中国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才出现了太平景象,现在的西方社会理应对中国的儒家思想进行研究和借鉴,以便更好地建设出一个文化繁荣的社会,这也是他将儒家思想引入《比萨诗章》的初衷之一。“不幸的是,……我们错认为中国人是个物质主义的民族,一个低劣的疲乏不堪的种族。……我们愚蠢地断定中国历史在社会演变中一成不变,没有显著的道德和精神危机时期。我们否认了这些民族的基本的人性;我们轻视了他们的理想……”[1]230可见,当时的欧洲对中国仍只停留在昔日的错误看法,致使庞德在《比萨诗章》中对儒家思想的阐发未能达到他所期望的效果。后来的事实证明,庞德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仅超前,而且正确[4]。

四、结语

庞德在《比萨诗章》中将诸多中国元素运用得恰到好处:被嵌入的“中”字等40余个汉字,有时因为诗人不拘泥于常规的理解而增添意想不到的诗意;被诗人视为模范的孔子,经过诗人的想象和再创造显得更加鲜活;对儒家思想的阐发也因加入了诗人独到的见解而更具创新性。庞德凭借自己的博学,跨越时空,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置于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中进行审美观照,把审美视域从单一的西方文化拓展到了融合东方视角的多元文化,以期用儒家思想陶冶民众、改造社会,打造一个真正美好繁荣的理想乐园。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庞德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元素的加入也使得庞德的《比萨诗章》更富诗学意义、美学意义和哲学意义,对后世的诗人来说,庞德这种在诗歌选材上的跨文化尝试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诗章庞德比萨
比萨
平分比萨
曹辛之的篆刻和聂绀弩的诗章
开心比萨
“走过同一块地毯”:庞德与詹姆斯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请你吃比萨
那些光辉岁月里的诗章
——向建国70周年献礼全国首届《散文诗》作品音视频作品再创作征集启事
中立
不朽的诗章
庞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