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而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身坚定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较好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以往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运动负荷不适宜大的情况,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甚至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给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较大挑战。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节,便于提出一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通常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负荷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锻炼时间、锻炼强度、练习密度、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的影响因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才能够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设置与调节,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1)锻炼时间。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随着锻炼时间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运动负荷也将随之提升,若是学生处于长期的运动状态,那么学生的运动负荷很容易超出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不符合学生健康锻炼的要求。由于平时课程繁重,学生在平时疏于锻炼,只有在体育课上进行集中的活动。体育课程课程时间短,课程任务量大,所以在短时间内集中的高强度体育课程特别容易导致学生运动负荷超过身体承受范围。因此,在体育课程中需要掌控好课程时间和课程运动量,并做好热身活动;
(2)锻炼强度。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一定时间内消耗的体力及机体的紧张情况就是学生的锻炼强度,而训练负重量与训练速度对学生的锻炼强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比如在进行百米跑步训练的时候,学生采用快跑的方式完成训练,其心率达到每分钟180次;采用快慢的方式进行训练,心率处于每分钟100次左右,那么前者的锻炼强度相对较大;
(3)练习密度。在一定时间的训练过程中,学生重复训练的次数反映出自身的练习密度,练习密度越大,那么学生的运动负荷也就越大。在高校体育课堂中,体育课程中对训练密度以及负荷的测量有三个方面的指标,主要为外部负荷指标、内部负荷指标和综合负荷指标。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运动练习完成的时间、速度、次数进行有效的记录与评价,通过分析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实际运动情况进行汇总与分析,制定一套适合学生共同进行运动的设计方案。从而避免由于训练过程训练密度过高引起的身体负荷过度导致的健康问题;
(4)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学生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为相同的训练项目、训练时间、训练强度下,学生的心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必须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与实施运动锻炼,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身体素质的锻炼目的,促进学生的运动耐力与运动强度。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身体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利用负荷指标的数据与对比,增加对学生运动负荷的有效控制与调节。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学生训练项目、时间和强度应进行差异化调整,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科学合理的体育指导;
(5)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学生运动负荷产生的影响较大,比如学生分组不够合理,使得学生等待时间较长,那么学生的运动负荷就显著降低,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由于高校体育课堂标准下的教学模式与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必须制定出合理完善课堂规划以及课程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身体素质,在保证每一位学生体育课程效果的同时,避免由于个别同学身体差异,体育锻炼负荷过重而导致健康受损。此外,教师要积极利用运动负荷与体育课程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能动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善体育教学方法。
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时候,需要按照国家体育标准的相关规定对进行运动负荷合理设置,确保体育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以便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讲,可以对不同负荷、不同性质的教材进行合理搭配,且必须保证教材的数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将运动量较小的内容与运动量较大的内容结合起来,能够实现合理的运动负荷,使学生的锻炼效果得以提升。其次,在确定课程任务的时候,需要充分把握好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具有的趣味性进行挖掘,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活动中。对于运动负荷的设置,需要对心率曲线进行预计,根据教材的不同来进行运动负荷的设置,且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班级的人数,以便能够对运动量进行合理调整。
由于学生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保证运动负荷的合理性,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设置。具体来讲,可以对学生的心率进行测量,将学生划分为身体素质高、身体素质中等、身体素质差等多个层次,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运动负荷,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可以将体育能力中等的学生作为基准点,围绕精准点的波动来进行运动负荷的设置,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运动效果。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教师要仔细观察这些学生的运动情况,尤其是一些存在身体疾病的学生更要密切关注,以便能够及时对运动负荷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运动负荷过大造成学生身体损伤的情况。此外,在进行实际教学中,要仔细观察运动负荷的变化,针对不同的模块、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段进行科学指导,减少运动负荷过小或过大的问题,使全体学生的运动负荷都能够更加合理,使学生能够获取更高的运动效果。
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观察法、询问法、脉搏测量法等各种方法进行运动负荷的测量,便于及时对运动负荷进行调节。首先,需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熟悉掌握脉搏测量法,使其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脉搏变化,做到及时调整自身的运动负荷。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观察法对学生的运动负荷进行观察,依据学生的反应速度、出汗量、喘气、表情、脸色等情况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合理。若是运动负荷过小,那么学生的运动效果就无法得到保障;若是运动负荷过大,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身体损伤,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观感受,便于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调节。由于学生是体育运动的主体,必须要重视对自身运动负荷的调节,结合自身的出汗量、呼吸节奏、心率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合理控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总之,教师与学生都要重视对运动负荷的设置和调节,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身的运动负荷调控能力,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根据以往高校体育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来进行体育教学,这就使得学生的运动负荷缺乏适宜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想要实现对运动负荷的有效调节,就必须要做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保证学生运动负荷处于合理范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高效体育课堂中,教师应该对体育知识有条不紊的讲解,对于专业娴熟准确的进行技能展示,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与学”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理解运动知识,领会运动技术要领,掌握运动技术动作。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的高效学习与锻炼,教师不仅要抓住机遇,充分把握新课改下对体育教育方面的重视,有效利用体育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并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与运动负荷,以达到最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比如:循环训练法、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等等都是比较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需要将这些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对运动负荷的有效调控。同时,可以对练习范围、练习次数进行合理调整,还可以将一些障碍物加入到学生的训练活动中,使学生的训练难度得以提升。若是运动负荷过大,则需要对练习时间进行缩短,减少练习场的障碍物,使运动负荷得以有效降低。总之,不同的教学方法对运动负荷的调节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需要做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调节得以顺利实现。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包括体育课程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课程训练方法、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等,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些影响因素,积极利用运动负荷与体育课程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能动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善体育教学方法,便于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设置和调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到合理安排教材及课程任务,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及实际需求,坚持人本理念、重视学生主观感受,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实现运动负荷的调节,通过各种方式来保证学生运动负荷的合理性,使学生的体育运动更加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