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燕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高州 525200)
书院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形式之一。书院的缘起与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尽管随着朝代更替、时代变迁,书院制度逐渐被学堂制度所替代,但随着国内教育领域的日益发展,传统文化备受大众关注,书院制度也再度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书院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值得现代高等院校教育所借鉴,是极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之一。
首先,在我国古代,选址是书院建设一个关键环节之一。通常而言,书院会选择在山清水秀的位置展开建设。人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不仅使学院内师生免受世俗干扰,而且也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便于学问研究工作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贤回归山林、崇尚自然的良好愿景。例如,在我国山西著名的白鹿园书院,就矗立在五老峰之下;而象山书院则坐落于龙虎山东部。可以说书院的选址极大限度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突出和谐之美,反映了学者的崇高理想与伟大追求。将书院建立在风景胜地,突出了学院文化的建校特点。虽然书院的选址曾经受到外力的控制与官学化的影响,不得不嵌入在城市之内,但由于城市环境与书院所追求的清新淡雅要求不符,因此多数书院选择建立在城郊地区。由此可见,书院选址是书院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之一,同样也是书院文化得以发挥的重要助力[1]。
自春秋时期以来,德行修养始终渗透在每位知识分子脑海当中,成为亘古不灭的教育内容。可以说,书院文化是一种以明德学问为主的教育形式,是我国儒家文化弘扬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德育教育也是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书院制度的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古代人对于德行培养极为重视,他们以修己安人为教育目标,强调培养书院生徒的德行与学问,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涵养,成为济世救民的人才。除此之外,书院文化的特有价值在于没有世俗的名利之争。书院师生以光复儒家文化为读书的意义,他们推崇至善之道、至诚之道、至美之道,同时关心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注重履行读书人的义务与责任,体现了书院文化当中强烈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彰显了我国古代先辈的风骨[2]。
尊师重道不仅是我国传统美德,而且也是书院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为此,书院制度长期秉承尊师重道这一办学准则,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己任。书院生徒虚心地向教师展开求教,共同探索知识,以此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与此同时,书院教师也秉承爱岗敬业的教育精神,与书院学生建立了深厚情谊。以王阳明为例,他不仅与全体学生共同展开交流学习,而且深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在此环节,书院生徒追随在学术领域与道德领域有极高造诣的文化大师、 艺术大师展开学习,通过与大师的朝夕相处,深受其深厚道德情操的陶冶,不断受其教诲与影响,一方面学习大师的知识与精神思想,另一方面也与大师养成了浓厚的师生情谊,秉承师训、延续传统文化[3]。
书院建设之初是用于整理图书收藏图书的特定场所,并因这一功能而得名。虽然经过发展逐渐成为传道授业的场所,但历朝历代,无论书院的规模大小,都将藏书作为考核书院优劣的重要标准。自宋朝开始,藏书便成为整个书院活动的核心构成部分,板书阁曾有此论述:“书籍为教士之具,使有书院而无书,则士预读不能。”由此可见,丰富的藏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同时也有效促进了书院整体发展。除此之外,祭祀活动也与藏书有着一样的功能与作用,并且古代书院对祭祀活动极为重视。传统书院祭祀活动的开展有别于宗教活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通过纪念教育先辈,为全体生徒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4]。
现如今,思政教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而书院文化同样注重德育教育、思想教育,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人文内涵作为教育宗旨,因此,为现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启迪,值得每位高等院校教育人员借鉴与学习。一方面,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各行各业都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我国高素质人才需求发生巨大转变。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培养也更加重视技能培养,对于文化弘扬、处世之道等精神层面的教育则相对欠缺,导致目前国内高素质人才人文修养、 道德修养相对淡薄[5]。针对这一情况,高等院校应当秉承德育为先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不断对德育课程教学内容展开优化与调整,切实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修养与道德修养,有效提升全体高校学生的思政水平,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除此之外,高等院校应当配备良好的创新型教育人才,结合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将传统文化融入通识类教育课程当中,发挥书院文化在文化育人环节的作用与优势,使高等院校成为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综合素质的核心阵地[6]。
书院文化注重营造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与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这不仅促进了古代书院制度的发展,同时对现代高校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国内高等教育的扩招一方面使高校教育逐渐趋于大众化,另一方面导致高校学生数量与日俱增,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次数日渐减少,使得校内师生关系日渐淡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流于形式。目前高等院校的主要问题就是师生关系无法破冰,无法发挥书院文化的育人功能。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足,导致无法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培养与就业指导,使得言传身教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高校教师身处教育岗位,其自身的人文素养与思政水平势必会对学生带来重要影响。为此,高校教育人员应当以平等互动的教育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关心、关爱学生,这对于目前高等院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针对这一情况,高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师生应当展开密切沟通。结合目前高校教学而言,部分教师严重欠缺教学热情,主观能动性不足,通常将目光放在学术研究上,而对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他们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缺乏学习兴趣,无法与教师展开有效的交流沟通。再加之师生之间相处时间不长,缺乏必要的了解,师生关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也因此得不到有效保障。针对这一情况,古代书院则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书院内部师生同吃同住,朝夕共处,拥有良好的交流机会与沟通机会,便于情感生成与建立。目前高等院校师生之间应当保持紧密的沟通与联系,尤其是研究生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教师对学生决不能仅限于开展学术上的教育与指导,还应当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关怀。教师在教学环节尊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对学生展开引导,从潜移默化之间对学生展开教育。
当代高等院校应当秉承以下办学原则:首先是高等院校应当注重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拥有更加宽泛、更加广阔的学术探讨空间。与此同时,学术自由是高等院校发展的核心基础,同样也是学术研究活动开展的基础。书院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倡导质疑与辩论,而质疑与辩论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我国清朝时期,部分书院会将学生的质疑情况与读书情况分别纳入考核与管理。他们为学生发放个人日记簿,日记簿记录内容为每日的读书情况以及行事情况,若是在读书环节存在疑问或者读书心得,都可以记录在日记簿上,并且交由师长批改。而在培养创新精神方面,书院文化则通过会讲形式来体现,邀请各个学派学者就各自的学术观点来展开精辟辩论,营造“百家争鸣”的自由讨论氛围。著名的“鹅湖之会”就是经典案例,在此次学术研讨当中,著名的书院大师陆九渊和与朱熹展开深度辩论。不仅如此,注重思想自由也是在现代教育当中引入书院文化的关键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与制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这一问题。校内外结合程度、互补程度不足,师生之间欠缺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导致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欠缺创新意识、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学术研究的发展,不仅需要专家与专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样也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这可使学生的思想在沟通环节得到有效提升,而学术研究活动也可以在沟通环节不断得到创新。为实现这一目的,高校教师应当邀请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课题研究环节,在小组研讨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表达自身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范围。结合某个具体问题与学生展开深度探讨,以便获取新的学术观点,鼓励高校学生在学术研究活动当中培养自身的学术素养。不仅如此,教育人员也应当通过积极参加学术研究大会以及学术讲座来开阔视野,提升学术研究的深度,并且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为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氛围形成提供助力。
书院制度有别于其他官学机构,它提倡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进行反复的经典学习与经典传承。不同于科举一类传统模式,这种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强调教育与学术研究的有机融合;其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书院内部拥有大量藏书,而且配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可以在书院当中展开独立学习或者独立钻研,这也是学生自主意识培养的关键因素。而书院大师作为学派的研究者,将学术研究融入教育环节育人环节。在学院当中,学术研究不仅是学院力学根本,也是各个书院大师的共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服务于人才培养,因此书院的教学效率才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正因如此,通过讲学才可以使学术研究变得更加完善。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人员需要将研究与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既能储备丰富的知识,也可以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探索自主学习的有效路径,从而尽快走上自主研究道路。教育人员只是学生能力成长的引路人,应针对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进行纲领性、指点性讲授。优质的教育活动可以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的环境,而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受到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的限制与影响,教师长期处于课堂中心地位,学生的参与度偏低,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不到充分重视,创新意识与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有效培养。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育人员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体、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体优势。
古代书院的选址也能为促进目前高等院校校园环境建设起到重要借鉴作用。梅贻琦就曾表示:校园建设需要以古代书院为重要启迪,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校园内部的一草一木、一湖一楼都可以做到交相呼应,使高等院校成为优美的人间景观,学生身处校园中,会不自觉地受到来自环境的影响与师长的熏陶。目前国内有不少人文底蕴与周围风景有机融合的案例。例如,厦门大学被称之为国内最美大学,厦门大学之美来源于面朝大海,与山海交相呼应,并且具有热带风情的点缀,使整个校园环境更加迷人,清一色的建筑风格彰显了厦门大学的独特美学情趣,而这与古代书院也极为契合:多数书院会选择将自然风景融入到校园环境当中。为此,高等院校应当以古代书院为启迪,构建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使校园内部的整体建筑与周围风格形成统一,使校园内部的一草一木都变得更加生动并富有情趣,实现寓教于景,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使高等院校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
综上所述,现代高等教育与传统书院文化极为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传统书院现已逐渐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助力,因此也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与重视。古代书院学生数量与办学规模远远不如现在学校,却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精英型人才,正是因为书院文化有效促进了教育活动的开展,其价值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