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龙 胡雯 张海涛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8)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近几年国内体育产业的增长韧性强,其中体育服务业增长显著。“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将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预计未来3年内行业整体将继续维持稳健的增长水平,体育产业增加值有望在2020年突破1万亿元。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在于国家顶层政策的强力助推,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会得到政策大力扶持,在此期间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有了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带动了这些国家人民对于体育认识的思想改变,在这样的基础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体育产业大力发展的情况下,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却没有及时向体育产业化方向发展,依然秉持着公益事业单位的发展思路,工作主要处在单一完成教学任务层面上,经费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的拨款,院校领导在发展上有严重的稳和要的落后观念,不愿也不敢走出去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导致体育教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脱节。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较好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但是,仍然存在着缺乏专业的管理经营人才、现有管理人员不专业或者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统一组织和发展、与社会市场脱节导致缺乏市场调查和市场信息收集严重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市场经济的融合发展。当前社会背景下,这一融合发展既没有相对规范和有效的思想理念,也没有具备一定使用经验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需要院校结合自身的特色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民族风俗情况、体育运动项目发展情况等来进行不同方向的探索总结经验。
现在已经有不少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有一定的合作,但是高职院校主要工作还是放在完成教学任务上,既没有成立真正的体育企业和体育机构等实体单位,与社会体育行业及相关企业的联系合作也是很少,甚至没有。即使有一定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学校与企业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双方在各自的任务责任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和贯彻,没有形成真正的校企合作的默契,两者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体育消费行为的增加,而体育消费行为的增加则需要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消费意识的提升。在高职院校中,体育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不仅包含专业技术技能,还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等专业理论知识。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更加专业化和深入化,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学习体育的思想方向,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体育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使更多学生毕业后走上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各行业的工作中,或者依旧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影响着周围的人群的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带动他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增加体育产业经济活动中的体育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敢于尝试和追求新事物的群体,在不断推进和发展的体育教育工作中,丰富专业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对于终生体育的意识和价值观越来越有认同感,大学生群体越来越能意识到体育活动对于社会生活中个人和群体的重要作用。这种相对于其他方面的影响力而言更为巨大的更为高级的精神层次的提升,无形中引导着大学生参与到体育产业经济活动中,改变着大学生和他们身边人群的体育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他们会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坚持的体育项目中或者不断尝试更多时尚、新鲜的体育项目和活动中,增加了体育产业经济活动的参与人群素质,推动了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融合在一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需要主动适应社会体育产业的发展,因为体育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需要作出更多新的改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基本都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发展,政府拨款资金决定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模式和数量,很少谈到社会需求,很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相吻合。要想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首先要与市场衔接,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适当的引入市场机制,学习社会企业发展的经验,对体育教育的体制做出相应的改变或者改进。采取校企联合办学等多种途径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充实经费和条件不足等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完善学校对于体育产业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体育教育和体育产业的社会化和商业化融合,体育教育帮助社会缓解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社会体育产业行业帮助学校弥补体育教育资金缺乏的短板,将高职院校和市场实际相结合,发挥高职院校“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开辟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创新发展的路子。
校企深度合作融合,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行业之间的合作沟通交流,使双方行业资源都得到最大的优化和整合,使双方都能得到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首先,高职院校提供强大的体育教育人才资源、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设施,体育产业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双方资源互补,整合资源共同宣传打造体育产业品牌、树立良好健康形象,吸引和形成高度集中的体育产业消费人群,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既有利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品牌宣传。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融合需要一支相对专业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团队。高职院校汇聚了大量的体育教育方面的优秀师资力量和人才精英,但是高职院校教师普遍与社会环境接触少,主要以教学训练为主,对于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不是很擅长,同时也缺乏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所以,高职院校首先要整合高职院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和人才精英,引进一批懂得经济管理、财务法律的专业人才,培养一支既能进行高职教育教学训练,又能进行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管理的人才团队。既提升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水平,又充实了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的也能力和素养。
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所具备的人才资源优势、场地器材设施、科研创新优势等,与企业社会合作,首先,开展以知识结构为主的投资少见效快的各类体育培训项目,比如,各类各级体育裁判员培训、各项目各级别的体育教练员培训、各种水平层次的社会体育培训、以及体育进入中小学的课外活动培训课程等,同时还可以开展体育产业经济发展需要的与相关体育专业学历提升有关的函授、进修过班;其次,充分利用好全民健身大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的契机,引进和创新全民健身及相关体育竞赛器材设备,适当的对外开放租售,合理的有偿接纳多样性的社会体育活动开展,既能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又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1)优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
高职院校要认清自身在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准确定位以及角色。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需要跟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专门的体育产业课程,以保证体育教育相关的专业人才不会在体育产业化的过程中造成人才资源的流失。高职院校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结合体育产业的需要,做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质量提升,将更多体育产业的新鲜内容和元素加入到体育教育的课程中,使学生不仅具有体育教育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相关知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让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成为拉动社会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力军,拉动社会群体在体育产业中的消费比重,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2)优化高职院校体育设施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需求相关政策的支持,积极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引进更多先进科学的器材设备,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融合创造更好的基础性条件。既有利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训练,也有利于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1)教育改革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院校的学生区别于本科生的优势在于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是具备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不仅具有促进学生身心、智力、个性发展和品德教育的体育功能,还具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为主的社会功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学生拥有新时代背景下既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运用体育教育专业技术的能力,是对于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诠释,是新时代社会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资源。
(2)以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为教育目标。
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人们从思想上树立健康人生和终生体育的习惯和目标。终生体育是提升人民体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培养学生健康体育、终生体育的意识,使人才资源在源头上就得到深刻的影响,让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在体育产业基础环节就起到终身体育的基础性作用,为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