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力球运动述评
——基于中国柔力球发展20年的研究

2021-03-07 09:01韩睿智司文召马安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柔力球运动研究

韩睿智 司文召 马安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 山东 济南 250100)

前言

柔力球运动创编之初是从退休老干部群体中开始推广,导致其较长一段时期内参与者主要是老年人,虽然在发展后期有部分青年爱好者参与其中,但由于柔力球运动动作缓和等特点,年轻参与者对其兴趣不高,久而久之便不再接触柔力球运动,因此现阶段我国的柔力球运动仍主要在老年群体中开展。迄今为止,全国各地约有1000万以上的柔力球运动参与者,全国有100余所高校开设了柔力球课程,该项目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普及。2017年,柔力球运动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项目。虽然柔力球运动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部分国家不断普及,但其存在政府职能脱钩、组织体系不健全、参与群体单一等问题,这也导致柔力球运动发展缓慢,受众群体单一,社会关注度较低,所以该项目在学术领域的相关研究也较匮乏。目前关于柔力球运动的学术研究仅存在于国内,国外尚无相关研究。而国内关于柔力球运动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发展历程的研究、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价值的研究和技战术研究四个方面,且研究层面普遍较浅,例如,对柔力球运动发展提出的对策仅存于宏观方面,没有对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他方面也大多仅从全民健身角度对柔力球运动进行研究,而从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学校教育等角度的研究比较匮乏。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检索系统,以“柔力球”为关键词检索文献,并根据其期刊权威和文献内容对所得文献筛选,最终得到60篇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了解我国现阶段柔力球运动研究的主要趋势,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柔力球运动相关文献研究

1.1、柔力球运动推广与发展历程研究

柔力球运动由白榕教授于1991年发明创造,是一种以太极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弧形引化为技术核心,以套路演练和竞技对抗为主要运动形式,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球类运动。中国柔力球运动已经发展近三十年,有学者将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创作发明阶段 (1991年)、初期发展阶段 (1992-1996年)、停滞不前阶段(1997-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也有学者将柔力球运动从诞生到全国普及的历程分为初创阶段(1991-1992年)、推广阶段(1993-1995年)、普及阶段(2007年)四个阶段。综合对柔力球运动发展阶段划分的相关研究,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对柔力球运动发展阶段的划分也存在一定差异。

几乎与柔力球运动相关的文章都对其起源与发展进行介绍,但研究角度也有所差异。有从文化角度研究的,张路认为柔力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民族体育项目,其竞赛规则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郑勤认为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处处体现着中国哲学的“辩证”思想的项目。从柔力球运动形式的演变历程看,柔力球的运动形式从单打隔网竞技形式发展出初、中、高级的单、双打的隔网竞技对抗形式,后来衍生出了丰富的套路运动形式。随着柔力球运动推广的深入,其规则也有相应的发展,柔力球运动不断地发展进步,对其竞赛规则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运动项目推广的良好平台,可以促进柔力球运动在年轻群体中发展,陈丹认为柔力球运动的参与群体逐渐趋向年轻化,这有利于在校园内健康发展,但仅有一部分高校在尝试引入,没有真正推广与普及。总体来看我国柔力球运动参与者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但是仍存在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象,李恩荆认为当前柔力球运动发展管理松散,缺乏统一领导,致使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

综观上述研究,多数关于柔力球运动发展历程的文献仅仅围绕其起源、特点和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宏观的论述,没有系统地分析柔力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是怎样推动其逐步发展壮大,同时对柔力球运动发展出路的探究也比较匮乏,由此可见我国关于柔力球运动的学术研究仍处于相对空白阶段,因此对我国柔力球运动发展的探索是任重道远。虽然近几年我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推进,柔力球运动进校园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但基于现有学术研究,柔力球运动在校园中的普及也仅仅是泛泛而谈,对如何去开展课程建设或校园活动并无系统的论述,例如,柔力球运动课程建设方案、柔力球运动在校园的推广路径探究等。无论是从社会中普及还是校园中推广,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出路仍是当下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需要探究的问题。

1.2、柔力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柔力球运动发展现状和对策的相关研究占相关文献资料总数的三分之一,学者的研究层面主要分为社会层面和学校层面。

我国柔力球运动在社会群体中开展现状的相关研究较为单一,因此笔者择取较典型的文献进行梳理。黄建军认为柔力球运动不仅是一项适宜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广的国际大众化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项对抗性强、运动量大的运动项目,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锻炼需求。从文化视角看,李恩荆认为柔力球运动是具有东方文化内涵和哲理的项目。从全民健身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且单一,李小妮认为柔力球运动的发展要通过政府部门及社区组织进行推广,加强人才培养,积极推动竞技比赛,以此推动柔力球运动的发展。

柔力球运动在校园中具有较高的开展价值。高校公共体育应多体现“中国元素”,柔力球运动趣味性强,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在普通高校开展。周勇等人也认为柔力球运动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方式和现代竞技体育的运动特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虽然柔力球运动在校园内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但目前其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刘占峰认为柔力球运动在普通高校开展存在宣传不到位、认知度不够、运动器材难购买、教材和音响器材少、比赛次数少、学习难度大和缺乏柔力球课程等问题。杜先刚认为柔力球运动有健身、经济、文化和娱乐价值,高校内师生对开展柔力球运动有较强的意愿,但关于柔力球运动的宣传较少,校园内场地条件受限,致使高校师生对柔力球运动认识不足。单雅楠认为柔力球运动在校园内的推广应以继续教育、培训等形式在中学体育教师中推广。

基于柔力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相关研究,发现大多数学者仅仅从全民健身和校园普及视角进行研究,并无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与更新,而且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研究思路与结论基本都相同。柔力球运动在当今社会,尤其是老年群体中很受欢迎,其发展规模在众多新兴项目中是较广泛的一项。然而在这样家喻户晓的一项群众体育项目发展过程中,其相关学术研究却单一又匮乏,例如,诸多学者对不同地区的柔力球运动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得出的结论及对策却基本一致,甚至不在少数的文献仅仅对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情况泛泛而谈。作者认为对我国柔力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需要从更多的视角去探讨。虽然柔力球运动在我国很多地区发展已具规模,但其发展实质上仍处于一种“虚有其表”状态,不在少数地区的柔力球运动是依附于老年体育协会中发展,而较多地区的老年体协是否为合法组织仍有待商榷,因此可以说我国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是处于无组织状态,并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另外,关于柔力球运动在校园中开展现状的研究也较单一,多数学者仅通过分析柔力球运动的起源、特点,得出柔力球运动在校园中开展的价值,然后提出宏观的建议,对于怎样开展、开展的怎样、怎样可持续开展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综上两点,关于柔力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仍需要从多视角去探讨。

1.3、柔力球运动价值的研究

目前关于柔力球运动价值的研究方向主要分布于以下三个层面。

从心理层面看,柔力球运动的价值主要体现于调节人的心态。刘洋认为柔力球运动能有效地调节参与者的心理状态,是适合广大老年人长期坚持到终身体育锻炼项目。同样柔力球运动对促进年轻人心理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李可从心理学效应视角认为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良好效应。另外,柔力球运动对残疾人的心态也有积极作用,柔力球运动有助于残疾人疾病的康复治疗,可以稳定残疾人的情绪,帮助残疾人摆正心态。

从生理层面,柔力球运动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练习的运动项目。柔力球运动对老年人的心肺功能、体脂百分比、身体素质等均有所改善。对女性来说,柔力球运动可以改善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状况,对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柔力球运动的生理学意义不仅仅体现于老年群体中,王红光认为柔力球运动是一项适合在学校中开展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兴运动项目。对残疾人来讲,朱琼华等人认为柔力球运动有助于残疾人保持健康心态,是一项适合残疾人康复训练的项目。

从社会层面,柔力球运动价值在社会学层面的研究并不多见,从全民健身角度讲,陶意敏认为柔力球运动是具有健身、教育、经济、社会价值的群众体育项目。从文化传承角度讲,柔力球运动蕴含着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因此柔力球运动堪称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之一,对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的价值。

基于现有研究,似乎每位学者对柔力球运动价值的研究都只集中于以上三个视角,像是在仿造体育项目的价值来论述,并且都是流于表象的分析,没有较多深入的研究,由此导致关于柔力球运动价值的研究千篇一律。从心理和生理层面看,诸多学者都仅围绕年龄、性别、群体特征三个方面来简单论述柔力球运动的作用,关于其他方面的价值研究仍是空白。例如,柔力球运动对不同职业人群的身心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柔力球运动对儿童的身体机能是否有积极作用等。在社会层面,大多数学者都只从全民健身角度分析柔力球运动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有极少部分学者是从文化传承视角进行探讨。反之,社会对柔力球运动是否同样有推动作用,这方面的探讨至今仍是空白,例如,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否能推动柔力球运动的普及等。另外,关于柔力球运动在校园开展的价值研究也都过于单一,不外乎是从课程建设和学生锻炼两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列出宏观的建议,对于如何将柔力球运动在校园内可持续开展的研究,仍缺乏系统且深入的探讨。

1.4、柔力球运动技术的研究

柔力球运动技术在近几年才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线,一方面是因为柔力球运动在群众体育项目里受众范围窄,发展较为缓慢;另一方面是由于近些年国家在大力倡导开展群众体育赛事,赛事活动的增加推动着柔力球运动多方面的改良与创新。李亚男等人认为,柔力球花式项目对运动员动作完成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肢体和器械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将是项目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自编套路技术选用在动作类别和难度动作上较为集中,抛球动作较少,部分难度动作重复的次数过多;不同技术风格在艺术性和表现力发面各有所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提升作品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可行途径。官云申认为花式柔力球与网式柔力球区别较大,在打好基本功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器械技术结合身体技术动作”的练习。他将花式柔力球技术体系划分为动作元素和演练元素,将握拍方法分为正握拍法和倒握拍法,将基本动作分为“摆绕类”“捻翻类”“摆抛类”和“绕抛类”。李恩荆等人系统地研究了第十三届运动会柔力球项目参赛队员的技术特征,总结出在发球方面,男女队员的发球技术的稳定性、落点的准确性、发高远球的高度和远度都有待提升。接发球方面,男单的抢攻得分能力更为突出,但存在回球线路单一的问题。相持球方面,男单和女单在打法上都偏向保守,进攻意识偏弱,得分主要来源于对手的非受迫性失误,因此柔力球运动参赛选手的技术水平仍比较薄弱。李文娟分析了柔力球运动的核心技术“弧形引化”,认为在竞技训练过程中,要明确运动原理,充分热身准备,持拍熟悉手法和步法,多运用组合练习,以此提高柔力球运动的整体技术水平。

目前,柔力球运动从群众性的娱乐项目转为竞技性的项目不久,关于柔力球运动技术的学术研究不多。柔力球运动在套路表演和竞技比赛上的技术是不同的,从竞技比赛角度来考察柔力球运动的技术,有利于提高柔力球运技术水平,是实现柔力球运动与现代竞技体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作者认为,对柔力球运动技术的研究视角不能仅局限于单一学科,结合多种学科对柔力球运动技术进行分析,更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改良与创新。另外,现有的研究也仅仅是对花式柔力球运动进行探讨,至于网式柔力球运动技术和套路表演技术的相关研究尚属空白。

2、柔力球运动相关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

2.1、缺乏柔力球运动推广经验的总结

对发展历程的回顾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推动柔力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但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关于柔力球运动发展历程的研究并无系统地研究其发展中社会各界的推动作用,对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出路的探索仍是空白,在校园普及上,对柔力球运动课程建设方案、校园推广路径等探究也比较匮乏。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无论是社会还是校园,需要更多的对柔力球运动发展过程中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探索可行的推广路径,以促进柔力球运动的普及。

2.2、柔力球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层面单一

关于柔力球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大多偏向于老年群体,而且都仅围绕于全民健身和校园普及视角,研究思路缺乏创新性。就现阶段实际情况看,柔力球运动的开展存在较多问题,例如,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认知度偏低,赛事活动经费不足,校园课程开设困难等。作者认为,关于柔力球运动现在的研究需要多角度去探讨,例如,赛事活动开展的现状,社会体育指导员分配现状等。此外也要着重关注柔力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开展情况,寻找如何推动柔力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发展的路径。

2.3、关于柔力球运动价值的研究不够全面

柔力球运动的价值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生理和社会层面,然而对于现有方面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抛开柔力球运动项目来看,这些价值研究似乎与每一项群众体育项目都能匹配。作者认为,关于柔力球运动价值应从多方面去深入探讨,发掘柔力球运动独有的存在价值及推广意义。例如,以我国的柔力球运动发展趋势来看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看,柔力球运动对我国体育教育的推动是否具有特殊意义等。

2.4、关于柔力球运动技术的研究需继续推进

各界学者对柔力球运动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分析比赛过程中的技战术特征,只有少数学者针对技战术的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总的来说,在竞赛方面,柔力球运动是一种新兴起的比赛项目,尚缺乏对其运动技术的针对性探讨,这就需要学者们结合多种视角去探索柔力球运动技术,不断地开发与创新适应当前及今后柔力球运动赛事的技术动作,以刺激柔力球运动的发展。

3、结语

柔力球运动在我国发展近三十年,已经形成极具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闲暇生活,提高了群众的身体素质,而且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柔力球运动的不断普及,现有的学术研究势必无法满足该项目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学者们要更深入、更具体地对柔力球运动进行探讨。不仅要对柔力球运动发展中的理论基础、文化背景进行系统的分析,还应更深入的去发掘柔力球运动推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这项运动更好的发展提供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强的依据,最终服务于全民健身战略。

猜你喜欢
柔力球运动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太极柔力球的发展研究
太极柔力球与太极拳在中老年人群教学模式中的对比探究
不正经运动范
从江县老干活动中心派员参加省直属机关老年体协柔力球培训
我国柔力球运动近20年学术研究进展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