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明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
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和就业稳定率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也直接关系到千万个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更加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阻力,导致就业岗位减少。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中高速发展时期,岗位新增速度放缓。而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居高,更多的人需要就业。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因为受到学校办学硬件、社会认可度等因素影响,就业难度更大。笔者所在的地级市现有人口900万,有4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3所为2014年以后创建。2018年7月,全日制高职高专在校生为1.98万,平均就业率为91.1%,这就意味着还有近500人未就业。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笔者认为,除了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以及毕业生和家长就业观念等因素制约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兼职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中没有更好地发挥促就业稳就业作用。现就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促就业稳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究。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一般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在职在编专任教师,二是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的兼职教师,三是非在编外聘专任教师。其中,后者近一两年才开始出现,所占比例较小。从在教育教学中的分工来看,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又可分为通识课教师(含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含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的兼职教师根据其职责,又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指导顾问型,多为行业企业领导、资历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来校工作时间、频率不定,其工作质量企业和学校都没有实际的考核评价权;第二类是定期定量来校上课型,多为一线技术或管理人员、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其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权在学校;第三类是实习见习带教教师型,往往是一线技术或管理人员,其人事权在企业,教育教学任务由企业安排,质量考核评价权在企业。
1.2.1 专任教师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力度和实效不足 就业创业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履行促就业稳就业职责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从教师就业创业教育的工作力度和实效来看,在职在编的专任教师中,通识课教师教学过程中未有效渗透科学就业观念、创业意识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从基层干起的精神,所承担的就业创业教育比重极小,收效甚微;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执业资格考试,教学内容完全被教材、考试大纲牵着鼻子走,而对所教知识会用在未来哪个工作岗位或环节,往往不讲或讲不清。就笔者所在地级市相关院校看,“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为40.58%,加上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多数专任教师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接收本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企业人才规格要求不能及时把握和全面了解,导致在教学中能够传递给学生的相关信息微乎其微。
1.2.2 兼职教师促就业稳就业工作职责不明确 兼职教师中,第一类指导顾问型,他们有邀请才来,参与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工作,频率较低,往往不能及时把行业发展趋势及最新研究成果、企业用人导向、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经验等就业创业信息引入育人模式完善、专业建设、教法教材改革中来。
以上情况导致学生在校教育与未来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对自己未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样才能干好,知之甚少。这一缺陷,理论上还有一个补救机会,那就是靠实习期间的学习来弥补。如果实习单位管理科学规范、实习带教教师负责,学生学到的东西多,适应岗位快,就会大大缩短学生向员工身份过渡的时间;而一旦所在实习单位对毕业生实习管理不规范、考核评价宽松随意,带教教师忙于业务工作,不能严格监督指导实习生,则会出现学生结束见习实习时,依然岗位适应能力弱、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模糊。这样学生在校学习造成的就业创业教育不足没有得到有效弥补,毕业后就业成功率就很难保证,这就又回到兼职教师第三类带教教师的职责发挥上来。
如何形成学校、行业企业和行政主管部门一起促就业稳就业的合力,保证校内、校外所有类型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促就业稳就业的应尽职责,从而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和就业稳定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要时时处处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出口”问题。只管教学不管就业的教师,不能称为优秀的职教教师。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注意宣传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就业市场动态,还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择业观念。有不少毕业生存在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就一定要到工作环境好、待遇优、交通和信息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就业;要不就捧个铁饭碗,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导致基层单位、中小微企业招不到技能型人才,而一些毕业生又因为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宁可在家待业。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历年毕业生就业数据,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多在1%以下,而排在前几位的创业失败原因有创业经验缺乏、法律法规知识缺乏、资金不足、社会人脉不广。因此,通识课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就业观,引导学生乐于扎根基层和吃苦耐劳,在平凡岗位上通过奉献和创新,实现自身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另外,在教学中还要结合身边成功案例,或开展专题教育,向学生讲授就业创业政策法规、金融信贷知识、“互联网+”传统营销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专业课教师应运用校企合作平台、各级专项培训、社会服务等渠道,不断提升自身“双师素质”,做到登上讲台能上高质量的课,走下讲台可以进车间、进医院、进工地、到农村社区实操实干,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生产经营服务经验,及时传授给学生。在制订专业教学目标时,要衔接未来岗位,在专业知识讲授、技能训练和考证辅导中,能够清楚地告诉学生该知识技能将来会用在什么岗位,用在哪个工作环节,如何与其他知识技能联合使用等。另外,专业教师还要主动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就业特点,一则调整教学重难点,二则可以传递给学生就业信息。
“三有一能”即有较强的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为促就业稳就业做贡献的责任意识;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楷模;有把行业发展动态、前沿成果、就业创业资讯与个人职业发展经验及时与学校决策者、教师和学生分享的能力;能结合自己对职业院校教学指导、带教实习见习学生经历,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职高专院校要制订利益驱动机制,积极回应教师本人诉求,如把促就业稳就业工作成效纳入教师个人职称、职级评聘等的考核范围,把兼职教师纳入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增强其归属感和成就感;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开展专题培训和鉴定认定,保证兼职教师队伍规模稳定、素质优良。高职高专院校还要密切关注和努力回应企业自身发展的利益诉求,如与企业签订订单班人才培养计划,满足企业对优秀、特色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共建共享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发挥本校在职在编教师专业技术优势,与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或服务,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行业企业选派高职高专院校兼职教师,首先要考虑这些兼职教师的工作最终能否促就业稳就业。无论进院校指导、上课,还是在企业指导实习见习工作,应该考虑兼职教师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支持和激励兼职教师发挥自身优势,从职业院校招什么样的学生入校到3年的教育教学如何完成,再到毕业生在哪里就业创业,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把教师参与促就业稳就业工作纳入教师职称评聘、职级晋升、学习交流机会获得等的加分范畴,特别是对通识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参与就业创业教育的途径、考核评价标准、结果的运用,做出明确要求。对促就业稳就业成效突出的专、兼职教师,予以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给予更多发展机会等,以扭转多数在职在编教师不把促就业稳就业当作自身应尽责任的局面。政府行政机关和行业组织要把企业参与就业创业教育,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师资、孵化基地、用工信息、岗位技能标准等纳入判断企业享受税收、信贷、租金、用工等优惠政策的评价指标范围。把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参与职业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做出了多少贡献,作为其职称评聘、执业资格提升的必要指标,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工信、人社和教育等各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建立促就业稳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各自优势,分享信息,促进精准就业。各部门可以联合建立促就业稳就业奖补机制,对在就业政策研究、创新性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校企合建就业创业基地、积极招收一定数量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集体或个人,给予经费支持、挂牌确认、表彰奖励、公开宣传。
促就业稳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的一项重大民生事业和政治任务,随着实践的发展,职业院校专、兼职教师将会更加努力地促就业稳就业,社会氛围营造、有效路径探索、评价标准研究等机制,将不断得到创新。各院校也应根据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促就业稳就业的综合策略,但教师仍是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要让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达到高成功率、高对口率、高稳定率,必须做到以下3点:(1)高职高专院校各部门都关心并积极参与促就业稳就业工作,通识课和专业课教师都为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素养做出应有贡献;(2)行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职业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乐于接收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兼职教师,在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要做好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就业信息传递、优秀企业文化融入、职业发展成功经验分享等;(3)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主管部门应在促就业稳就业导向下,主动深入调研,制定和推行激励高职高专院校专、兼职教师履行促就业稳就业职责的政策,结合各级政府开展的教学督导工作,定期开展考核,把考核结果与企业利益、教师个人利益挂钩,激励、引导和监督专、兼职教师关心和参与促就业稳就业工作。随着各部门、各行业、各院校联合发力,开展创新性促就业稳就业工作,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一定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