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水萍在操作机台为书套烫角。 (邱春静 摄)
加工点成为官路村妇女增收的好门路。 (邱春静 摄)
“这里离家近,工作时间灵活,按件计酬,多劳多得,赚钱顾家两不误。”1月4日中午,刚做完家务的肖水萍来到浦城县官路乡官路村的胜力来料加工“妇女微家”,坐上操作机台开始给书套烫角。“一般一天能赚个八九十块,有空时多做点,会赚到一百多。”
在官路村的胜力来料加工“妇女微家”,笔者看到,20多位留守妇女正忙得不亦乐乎。“最近,我们在赶一单400多万张的书套。”负责人谢理仙说,村里的留守妇女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手脚利索的都能来工作。为了让更多人有钱赚,她也会定期把原材料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家中,他们做好后在微信群里发个信息她就上门收货。
2017年,时任官路村村委的谢理仙在做统计时发现,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多且相对分散,因为需要照顾老人孩子,大都无法外出务工或固定工作,她便开始思考如何带动这部分人就业增收。
受朋友启发,她通过引进来料加工模式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吸引有时间、有劳动力的农村留守妇女就业。“来料加工一般都是计件算工资,同一款产品做得越熟练工资越高。”谢理仙说,她认为对教育的重视是永不过时的,为此,她选择了文具加工方向,近年来,先后加工过铅笔、蜡笔、工艺笔、书套等。他们做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欧洲、东南亚国家。
“刚开始的时候,经常要出去跑业务接订单,做了3年多,我们的加工厂做工精细,品质高,也做出了好口碑,现在基本都有稳定的订单。”谢理仙高兴地说,接到每一款产品订单,她都会自己先去学习,摸索要领,再对工人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一年可以加工各种规格书套2000多万张。”谢理仙说,不仅在官路,在忠信、富岭、永兴等七个乡镇也有分加工点,平均每个月需支付工人工资15万元左右。“新的一年,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越来越好。”谢理仙对未来充满期许。
据了解,像官路乡胜力来料加工这样的“妇女微家”,在浦城已有46家,涵盖手工加工、家政服务、种养殖业和剪纸、古琴培训等,带动妇女就业1874人。
近年来,浦城县妇联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工作定位,通过成立“妇女微家”积极延伸工作触角,扩大服务半径,丰富服务内容,为广大妇女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近就业机会,带动更多妇女通过劳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邱春静 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