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景观中的“禅意”设计

2021-03-07 12:38于子森
艺术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禅意意境

关键词:寺庙园林;禅意;意境;牛首山佛顶寺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1-0-04

1 寺庙园林与“禅意”

中国的文人墨客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自然山水的精妙绝巧,所以他们在造园时也着力于再现自然,师法自然[1],但中国园林并不仅仅是拙劣地模仿、照搬自然景观,而是以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山石水土、植物草木进行精心布置,体现出造园者寄情山水的山情野趣,借助山水花木解忧怡情。

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和佛教影响颇深,依旧以自然山水为造园要素之重,但比起中国园林对自然之美直接呈现的手法,日本园林更倾向于运用写意的方法,逐渐将真实的山水景观转变为枯山水,用石头代替山川,用沙砾代替水流,仅仅以白色的沙砾和形态各异的石头来突出作为自然和生命力代表的植物这一主体,将高山流水的悠远意境以简简单单的元素勾勒出来,简朴、庄重、肃穆、深邃又精妙绝伦[2]。枯山水几乎摒弃了所有具有动态感的景观,也不会使用会开花结果的植物,多用常绿树、绿苔、沙砾、岩石等静态元素,营造静谧的氛围,营造沉郁、空灵的意境。这种沉郁的意境之感来源于每个人的人生和历史的沉重、苍涼,以及对世界的哀怨愤懑,但这种哀怨愤懑是哀而不伤的,是温和、纯净的。而空灵之境是禅宗之中“悟”的文化境界,是主张从丰富充实的日常生活的“有”中领悟空寂缥缈的天地宇宙之中的“无”。在这沉郁、空灵的意境中静静悟道,犹入参禅之境,体现了闲寂幽玄的禅的意趣。

寺庙因为自身的特殊性,承担着连接世俗与信仰的责任,在这一基础上,寺庙独有的园林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其景观色彩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地方环境等都是息息相关的。而寺庙园林的受众与用途皆与其他园林不同,所以寺庙园林更加注重园内景观对“禅意”的空间表现,让游人的内心感受到淡泊、宁静。美学家叶朗在《美学原理》中提出美的层次分为三层:材料层、形式层和意蕴层[3],顾名思义,便是美的表现形式由实体向意象的转变。而寺庙园林中的“禅意”格调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也从草木之画境(材料层、意蕴层)升华到了自然的意境(意蕴层)。意境是由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交融结合的产物,情景交融,相辅相成,在营造作为最基础的“材料层”——花石草木的过程中,以小见大、叠山理水、动静结合,在咫尺之内体现万里之遥,在方寸之中展现千里之峻,给人以脱离尘世辛劳诟病之感,清静无尘,领悟物我合一的禅意之境[4]。

禅宗对寺庙园林的影响是细致又深远的,两者在根本上都是抒情写意的意境,但在中日园林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的园林更能体现那些文人墨客的闲情雅致,是雅俗共赏又超脱世外的,给人闲趣高雅的感受,施法自然又不限于自然。而日本园林则是在自然景观中提炼出想要体现的元素,进行纯粹的物化与抽象,用枯山水的写意手法表达宇宙洪荒的凝固永恒之境,借此达到“物我两忘”“超脱物外”的禅宗的精神境界[4]。

2 牛首山佛顶寺景观中的“禅意”设计

2.1 曲径通幽的路径设计与质朴统一的铺装

在所有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园林的整体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在园内遍布各地的园路,根据各个区域自然的、跌宕起伏的地势巧妙地布置园路,不仅通过各种形式的园路将整个园林分割成各个功能不同的景区[5],还通过遍布全园的园路系统,犹如一条纽带一般,将园内看似不规整、零散的景观、景点富有层次地串联起来,构出一个景色鲜明、布局统一、具有韵律的林园空间。

园路作为连接园内主要建筑与场所的重要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交通通道和景观构成要素。园路的骨架、网络是园路景观的重要表现形式,园路的处理手法都追求“斗折蛇行”这样深幽空远的意境。在牛首山佛顶寺旁就有一条通幽的曲径(见图1),蜿蜒向前方,用绿植遮蔽视线,这条小道的起点到出口的直线距离只有短短不到数十步,但让人一眼望不到尽头。以这种处理手法营造的是更加深邃、幽远的园林景观,在视觉和空间上都极大地拓展了园林的层次[5]。

砖、瓦、石这一类冷色调的铺装材质,也具有特别的意义,能够彰显自然、朴素之感,其与周边建筑、植物等各种元素的色调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空间。在佛顶寺更有着独具寺庙特色的莲花纹饰的青石铺装(见图4)。在庄严肃穆的佛顶寺,青石砖的冷灰色调更显韵味,而莲花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元素,使游人生出质朴、淡薄的心境。

植物对于园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景观要素之一,在所有园林中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对植物种类的选择,更要考虑植物品种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且将场地内的设计理念和精神文化展现出来也是植物景观的重要作用。就牛首山内的景观来说,迎合园内的“禅意”文化是十分关键的,牛首山的重要建筑——佛顶寺内大量运用枯山水景观,所以很少使用开花的植物。寺庙的植物景观往往统一整体、主次相辅,在大体上仍采用较多深邃色调的植物,以便更好地突出佛教传承之地的庄严肃穆之感。除此之外,园林中还在深邃色调的基础上搭配些许具有趣味和色彩的植物,增强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就如牛首山佛顶寺,在主要的绿植中加入火红的红枫(见图5),彰显“禅意”中的生命之感,再加上植物前的僧人景观小品,更显活泼有趣,让游人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也能有轻快、宁静的心情。

2.3 肃穆庄重的寺庙建筑

寺庙的建筑与其他地方的建筑最直接的区别是表面上古朴,但依旧不缺恢宏的气势来展现佛教的庄重肃穆。无论是大殿还是楼榭,建筑结构和细节都精致又不失大气,能让游客产生肃然起敬的情怀。佛顶寺以白灰色调为主(见图9),灰白的墙面透露出质朴素雅的格调,用来分割各个区域的围墙利用漏窗通透的视线,使空间不至于沉闷,结合周围的景观营造出内外一体的空间格局,从而形成光影的效果,不管是地表的青砖,还是各种建筑,往往都能够诱发人们对禅宗意境的想象[4]。

2.4 简洁清晰的道路导视

牛首山的导视系统,不仅仅是要给游客提供信息、指示、引导,更是要与大环境相融合,体现出“禅意”的主题。园内的导视风格以简约的立式竖向导视牌为主,采用白底深灰字或是深灰底白字,依靠简洁的线条和文字,给人一种轻松、静谧之感,同时在材质方面,也使用木料与石料,与寺庙园林的景观相融合,不破坏整体感,放置在景观节点与道路交叉口处,给游客与朝拜者更好的引导指示(见图10)。

牛首山的导视系统不局限于导视牌的设置,在一些铺装细节上也会有体现,如在临近佛顶寺的一个枯山水景观的角落,有一小块木料与石料相结合的,引导佛顶寺方向的铺装(见图11),在起到导视作用的前提下,比立式竖向导视牌能更好地融入环境,又更具有“禅意”质朴、宁静之感。

2.5 宁静深邃的水景设计

水是园林景观的“生命之源”[6]。水是无色无相的,所以水的色彩和形态往往是通过外物形成的。就如堤岸旁随风摇曳的嫩芽垂柳、敦实的土黄石块、旺盛生长的乔木、灌木等,以辅景的色彩和水中辅景的倒影体现出水体景观的色彩。就如牛首山隐龙湖边的景观(见图12),草木、黄石、铺装映入波光粼粼的湖水中,岸边的辅景为实,水中的倒影是虚,虚实结合,相互交织,意境深远,将寺庙园林景观的宁静、深邃、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以水池、水潭这些形式营造水景之外,也惯用潺潺溪流,用花木与之相互掩映,引起游人无限遐想。

佛顶寺位于南京牛首山的腹地,西边有竹海涛涛,南边有松林肃立,氛围庄重肃穆。佛顶寺的建筑结构风格是仿造唐朝建筑,但寺庙内园林的布局是典型的日本枯山水风格,这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唐式建筑中轴对称的森严沉闷、令人感到压抑的宗教空间氛围,增强了视觉空间上的节奏性和流动性[2]。

虽然佛顶寺的景观是典型的日本枯山水风格,但有着与众不同的创意和构思。山石作为枯山水庭院不能缺少的构成要素,在石景的处理上展现了极致的抽象与纯净。寺院多用白色的沙砾和石块组合搭配,白砂那純净的白色象征着洁净,而布满白砂的圣洁之地,拒绝一切世俗的污垢,体现出禅宗“心性本净”的境界[2],以这种象征明净之物,安置于寺院空旷之处,“观空如色,观色如空”,给人以空寂、荒芜之感,以利于沉思与修行。

枯山水的山水景物是恒定不变的,在这尺寸之地,水是纯净白色的沙砾,山是堆砌的石块,而植物都是选用四季常绿的树种,丢弃了真实水体的随意性,也失去了植物生长、凋零的交替,摆脱了盈涸运息,摆脱了四季荣衰,园内沙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柔软”与岩石的“坚硬”,各个石块不同的表现形态一一形成对比,一实一虚,一刚一柔,一生命一非生命,以这种造景手法,渗透出细腻、凄清、悟彻的物哀之美。游客往来于园内,体会枯山水静谧、朴素、自然的氛围,感受景观本身以外的禅宗意境之感。

枯山水的庭院承担着为僧侣提供冥想、参禅场所的职能,没有高低起伏的地形,没有太多曲折变化的空间[1],没有诗情画意的景观,园内景观是被提炼之后的自然、纯粹的意境,追求禅的朴素、玄幽,追求亘古不变的永恒之美,不受尘世的惊扰,超脱物外,让人凝神于其间。

3 结语

叶朗《美学原理》中美的三个层次恰恰形象地说明了隐匿在园林之中的禅宗意境。对于第一层“材料层”,还停留在“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状态,欣赏的也仅仅是山水景观本身,但当欣赏者抱着情思游览园林,看到竹林会想到高洁,看到松树会想到坚忍,就如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在景物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等达到最后的“意蕴层”,园林景观便不再有概念的分析,而是在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中领悟精神上的意境。在牛首山,运用枯山水的造景手法,不仅是山水植物的表现,更是寺庙园林独有的禅的意境的表达。

参考文献:

[1] 刘婉华.文心与禅心:中日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之比较[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4

[2] 彭姝文.寺院中枯山水庭院的禅意表达:以南京牛首山佛顶寺为例[J].现代园艺,2018(21):130-131.

[3] 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27-259.

[4] 钟泉潇.禅宗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初探[DB/OL].佛教在线,http://news.fjnet.com/fjlw/201108/t20110809_183470.htm,2011-08-09.

[5] 孟伟.解析原理园林绿化中的道路规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1):180-181.

[6] 庞佳童,徐江凤,樊亚明.我国寺庙园林景观色彩时空分异特征探析[J].建筑与文化,2021(5):103-104.

作者简介:于子森(2001—),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寺庙景观中的“禅意”设计。

猜你喜欢
禅意意境
浅谈“禅音壶”的创意与禅意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SHIKAKU四方-禅意厨房
中國畫的意境
禅意人生
禅意(外一首)
品一杯充满禅意的茶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