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思考

2021-03-07 11:49:53晏琼坤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城镇化

晏琼坤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受到极大的改变和破坏,尤其是在去农村化的社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乡土文化被消除,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乡土文化的内在价值进行重构,并结合城镇化的异态共存的形势,采取针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本文主要对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的危机与挑战,以及其具体的保护路径,旨在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实现两者的共生共存。

关键词:城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和空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遭到破坏和毁灭,因此如何对城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进行有效性协调与平衡,是当前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点关注问题。在城镇化规划中注重非遗保护维度,同时在非遗保护工作中重视城镇化视角,实现两者的互动共融。

一、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挑战

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逐渐聚集,更多的乡村土地、房屋等被改造和拆迁,乡村人口越来越向城镇聚集,这种现象对传统乡土文化的生存空间与载体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如非遗地理空间、存续载体、历史根基备破坏。[1]这种破坏性导致非遗存在的载体不复存在,把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记忆进行掏空式侵蚀,逐渐对其遗忘;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迁移,人口流动性大,也对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概率造成了极大的稀释,人们逐渐淡忘民间信仰、文化自信和群体认同等。在城镇化进程中非遗等传统文化的消失逐渐成为一个普遍性现象。因此,结合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势在必行。

二、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

(一)对非遗进行异质化保护

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要导致其城镇化水平往往会处于不同的阶段,引起城镇化异态共存的现状。[2]基于此,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区域的非遗采取异质化的保护措施。针对一些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往往会在本土非遗基础上,自觉发起民间保护形势,实现非遗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融合渗透,如发展庙会经济、开展多样化的民俗活动等。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区域,可以开发非遗外价值、启蒙内价值等途径,对非遗保护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行适当的干预性引导,让当地居民在保护非遗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使其自觉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去。

(二)开展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类型的非遗对城镇化的适应性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也造成了不同的发展命运。[3]例如在乡村民俗中存在很多坚固的成分,往往會随着城镇化进程而得到新的发展,被城市公共文化所认同和融合,并以不同形式的节庆、赛事等文化活动形式在城镇化传承与发展。但是也有很多非遗类型难以适应城镇化的新环境,容易被集体遗忘直至消亡,如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民间非遗文学等。基于此,要结合不同类型的非遗,采取适应性与特殊性的保护措施。

(三)重新评估乡土文化价值

传统乡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一旦遇到外部环境的刚性限制后,往往会结合其自身发展规律,进行内在的精细化与复杂化发展,其发展往往只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缺乏扩张性的发展。[4]基于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对乡土文化的内在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乡土文化生态价值体系进行重构,同时要保障农民主体的认同感,并在整体乡村发展需求为切入点,构建更加系统化的乡村生态环境,对人们的乡土记忆进行重塑。如建设乡土文化生态保护带,保障乡村非遗传承人的合法性,并为其开展相应的传承活动,同时也可以依次为依托,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现双向发展。

(四)实现非遗保护的精细化

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细化管理,使其与新型城镇化规划相契合。[5]例如可以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性调查与分析,并将其作为城镇化规划的一部分进行综合性发展,并把对非遗保护效果作为城镇化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非遗保护制度,明确保护主体,积极鼓励大众群众自觉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并发挥其主力作用;在对旧城进行改造时,也可以对原生非遗随着市民进行迁移,并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为非遗迁移、传承等设置专门化的展示平台与活动,为非遗的传承发展创造充足的空间;要充分发挥非遗自身的规律使其积极参与到城镇化进程中去,大会大众的自觉创造能力,减少相关专家在背后症候式的指导现象。

(五)其他方面

(1)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可以为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要对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进行深度研究,以便为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践性指导,并助力其学理问题的有效性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对非遗保护中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制定针对性的处理预案,确保在城镇化进程中非遗能够得到有效性保护;(2)加强制度建设,可以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性和制度化进行,并为其实践性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政策性以及指导性意见。尤其要加强非遗保护资金的专项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性开展,同时要对非遗传承人的权利职责进行明确,保障其合法性。要结合城镇化发展形势,对非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条款进行适当性调整,使其更具精细化与操作性特点,保障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性开展。[6](3)要对以往的非遗保护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吸取教训,借鉴优秀经验,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稳步发展。(4)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不了解,更加难以自觉加入到对非遗保护工作中来,基于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让人们充分意识到非遗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尤其要注重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为非遗保护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对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与危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非遗保护力度,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性解决,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开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化进程的契合性和互动共融,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咪,聂洪涛.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法律应对[J].西部学刊,2019(24):14-17.DOI:10.16721/j.cnki.cn61-1487/c.2019.24.004.

[2]范小虎.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以“天下独一戏”安徽阜南嗨子戏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89-91.

[3]孙芳.关于做好城镇化进程中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建议[J].人文天下,2018(06):52-56.DOI:10.16737/j.cnki.rwtx81281190.2018.06.010.

[4]李浩. 城镇化进程中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7.

[5]周世琼.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大理海东地区白族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4):29-31.

[6]谢中元.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J].理论导刊,2015(01):75-79.

1574501186372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城镇化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1:26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全球化(2015年2期)2015-02-28 12:38:55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