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与生态小区规划探讨

2021-03-07 06:59廖俊知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8期
关键词:实施要点绿色建筑设计

廖俊知

摘要:在转型升级发展时期,绿色建筑设计与生态小区规划的推广是必然趋势。通过探究当前绿色建筑设计与生态小区规划实施要点,从人与自然、资源利用角度出发,阐述绿色生態小区规划实施要点。

关键词:生态小区规划;绿色建筑设计;实施要点

引言:随着某地区《关于推进绿色建筑高品质高质量发展意见》及 2020 版《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的颁布,某绿色生态小区项目正式进入“绿色竣工运营时代”。为探查竣工项目反复出现的重点问题及其致病因素,该文通过对近两年评价的 40 个竣工项目进行梳理,总结竣工现场出错频率较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项目前期、施工过程、验收之前各阶段中相应的对策,为绿色生态小区高质量进军“绿色竣工运营时代”打好过程管理基础。

一、绿色生态小区规划实施要点

1.1 贯彻落实循环、节能、环保原则,节能环保是绿色生态小区建筑规划的理念之一。设计师在开展绿色生态小区建筑设计工作前期,必须坚持节能环保原则,选择绿色建筑材料,保证对居民身体不造成伤害。

1)科学选择节能墙体材料 节能墙是绿色生态小区建筑的首要选择。节能墙包含外保温墙体与内保温墙体。考虑到住户装修的风险与内保温法的实际效率,常使用外保温墙体。

2)隔噪系统的节能设计 有效隔绝噪声污染是生态小区建设的重点。在设计之初,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周围噪声进行数据分析。室外声环境系统应符合白天噪声不高于 50d B,夜间不高于 40d B。住宅建筑应采取人工降噪措施,如使用复合材料制作隔声垫、种植树木等方式减少噪声;外窗设置多层中空隔声玻璃,使声波传输过程产生折射,降低噪声分贝;公共设备采取减振与隔声手段;室内水管使用隔声棉包裹等。

3)光环境系统的节能环保原则 光环境系统分为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系统。在绿色生态小区规划中,应避免产生光污染,减少大面积玻璃幕墙、霓虹灯的使用。同时,公共场合应全部采用节能灯具,利用新能源提供绿色照明,使小区照明节能高效。生态小区内道路识别,宜采用反光指标牌、反光道钉等,以提高安全系数、减少资源浪费。

4)固体废物回收 固体废物在本文指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半固体垃圾,如残次品、建筑垃圾。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循节能环保原则,将其回收、循环利用,使固体垃圾创造经济价值,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小区的建设。通过对小区固体垃圾进行分类,如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等,通过回收处理,减少填埋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依托自然资源借势设计

1)利用自然景观规划布局小区,营造绿色宜居环境 小区绿化布局有利于提升居民居住体验。以重庆市为例,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对小区植物要求植物种类高于 60 种,并增设植物季节性设定,使小区四季有花、有景。基于此,设计师在对小区进行生态布局时,应控制绿率不低于 35%,绿地绿化率不低于 70%。在草地规划中,适当植入喜阴植物,如灌木、草坪等。同时注意地表绿化,方便空气净化并降低地表辐射。借助垂直绿化,通过常青藤、葡萄藤等攀岩植物绿化外墙,提高外墙的隔热性,使温度调节和能源节约兼得。

2)利用雨水资源规划布局小区 水资源循环是绿色生态小区规划建设的关键。雨水能为小区提供部分非饮用水资源,利用渗透、集水、处理、储存、回收、调节等设施处理雨水,使其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实现循环利用。设计师可以在小区设置给排水系统,保证水的合理排放。通过雨水收集和处理灌溉和养护路面,节约水资源,改善生态小区环境。还可利用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源,修复小区生态环境,缓解地面下沉。借助雨水渗透回灌技术,还能丰富地下水源,净化土壤。

二、绿色生态小区规划措施

2.1交通噪声问题绝大部分临路项目在设计阶段均进行了降噪设计,但由于建设单位未对该部分设计进行明确的施工任务分配,导致施工方常常出现漏种绿化隔音带、选种错误以及遗漏隔音屏障等问题。 当在现场定期巡检时,若发现临路区噪音较大,应当优先对绿化隔音带进行高度、距离以及树木种类的检查与整改。 根据文献[6]可知:10m 左右宽的乔木林可降低 5dB(A)d 噪声;当整改后依然出现噪音问题时,需及时增设隔音屏障.

2.2新风与换气设备安装位置问题在竣工过程中,常常出现新风口距离卫生间外窗或空调外机排风口距离较近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施工前未将新风口位置纳入绿色生态施工体系,导致设计与施工分离。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也常出现因为施工变更且并未将变更内容交由咨询方进行绿色性能评估的情况,较为典型的情形是将原开放式阳台转变为封闭式阳台,此时原设计中的新风口面积可能无法满足增大后的室内面积比例需求。 由于整改量与整改难度较大,该类问题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展开绿色生态专项施工指导技术交流会,会上由咨询单位、施工单位共同探讨未施工部分的正确施工情况以及已施工部分损失最小的整改方式。

2.3雨水及景观系统过滤设施问题

随着人们节水意识的提高,现阶段项目大多进行了雨水收集系统的专项设计,但为了节约地面空间,常将雨水及景观系统设置在地下设备井内,而地下设备井深度大、通透性差、易受潮,因此,在竣工评审时地下设备井的安全性、排水性、防潮性及通风性便逐渐成为考察重点。在进行项目巡检时,应着重考察大深度井(以蓄水池、清水池为代表)的安全。当发现有安全风险时,应及时增设防坠网。 此外,地下设备井在使用期间容易积水,而一定程度的积水一方面会产生有害气体,另一方面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在建设时就采取排水措施。 施工方应根据设计找坡方向设置集水坑,并安装水泵,集水坑底部与设备井底建议保持 30~50cm 的间距。 最后,雨水系统地下蓄水池与清水池内由于湿气大、气流不畅等原因,常成为沼气的聚集地,若不设置相关通气设施,会给维修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以往项目中,常采用加装通气管的措施进行通风:通气管内应加装防蚊网,滤网安装时应与管材以同等材料进行缝合;通气管覆土厚度建议达到 0.5m。

2.4引入新技术落实生态设计理念,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技术体系应用也不断深化。因此,在绿色生态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加强生态小区技术管理,落实设计图纸要求。部分项目设计施工图纸符合生态小区的要求,但在评价图纸中,会出现和原设计图纸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施工无法完全落实到位。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生态小区的技术管理,落实施工规范。另一方面,需重视施工交底。建筑施工是将图纸设计转为实体的过程,因此实际施工需知行合一,对生态小区采用的专项技术进行把控,避免后期出现问题。如在小区建设初期添加墙式通风器,但施工时却将预留通风口误认为空调孔洞,造成技术落实不到位。

总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小区建设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心,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建筑设计与生态小区规划应以绿色环保为基础,构建高质量、舒适的、人们向往的居住环境。规划设计人员应从自然资源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后续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在建筑设计中,应贯彻落实循环、节能、环保的原则,依托自然资源借势设计,引入新技术落实生态设计理念。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使绿色建筑设计得到全面实施和优化,保证从“设计-施工-落实-维护”各层面均能实现绿色施工,使生态小区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沈喜仲.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2):75-76.

[2]杨云.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以南京栖庭项目设计为例[J].城市住宅,2018,25(12):92-94.

[3]江鸿,谢厚礼,李丹,等.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技术应用现状与对策浅析[J].重庆建筑,2019,18(2):13-15.

[4]乔劲松,徐浩然,吕妍,等.绿色建筑与小区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7):228-229.

1656501705267

猜你喜欢
实施要点绿色建筑设计
基于内涵及实例分析的城市共同配送模式设计及要点分析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思路的运用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讨论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浅析实验室内部审核的实施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有效运用
隧道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及实施要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