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张馨月
摘要:隨着共享经济的兴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社会的呼声,可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的校园二手市场已随之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并扩大。但在校园二手产品交易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消费者权益遭受侵害的不同情形。如何规范校园二手市场的秩序及消费者怎样有效维权的问题值得关注。
关键词:二手交易市场;法律架构;调查
引言
近年来,消费模式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消费渠道的多元化。但与此同时,消费新产品的欲望会带来可能致使旧产品浪费、与理性消费的观念相违背的困扰。基于此,既可以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循环利用,又可以实现理性消费的二手市场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日常生活中总有着二手产品转换买卖的踪迹可寻,二手产品交易平台、二手交易App亦是随处可见,这为笔者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福利。在大学校园内,二手市场的发展更是成为了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福音”,便宜实惠、物尽其用是这一领域的代名词,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利弊并存,内部存在着较多问题,诸如秩序混乱、产品质量存在瑕疵缺陷无保障、利益受损无救济等,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问题也是同法律知识所联系的。对此,笔者为了更好的运用法律专业知识去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在校园内展开了对校内二手市场的相关调查,以便更深入的去了解二手市场的发展状况以交易双方的需求,提取出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并进行细化研究,搭建好二手交易市场的法律架构,从而为创造出一个有秩序的校园消费环境做出贡献,最终将调查所得的结论从校内这一小区域的适用推广至普遍化的广泛应用。
1调查对象及方法
根据调研目的,笔者采取问卷随机抽样调查和个案访谈等形式开展研究。问卷随机抽样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星采取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个案访谈对部分熟知二手交易情况的同学进行访谈,从而了解到更详实的情况。调研内容包括校内学生对二手交易的参与情况、各类二手产品买卖数量及交易方式、购买二手产品的优点与常见的售后问题、校内自发型二手市场同正规的交易平台的差距所在、激发消费者对产品购买欲望的相关措施、同学们遇到侵权等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校内二手市场进行规范以及针对其中所产生的法律问题设立专业咨询小组的必要性与相关建议。样本涵盖了文科类、理科类、法学类、教育类的学生,涉及法学、社会工作学、新闻学、体育教育、物理与电子工程、数学与信息技术、小学教育等专业的同学。参加调查的同学中,大一年级占37.3%,大二年级占25%,大三年级占27.46%,大四年级占比10.25%。
本次调查共形成有效调查结果244份,其中曾参与过二手交易的同学220人,占90.17%;购买过二手产品的同学118人,占48.36%;出售过二手产品的同学30人,占12.3%;既出售过也购买过二手产品的同学72人,占29.51%。因此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2调查结果分析
2.1交易方式
同学们进行二手交易的方式也是多元的,而这些方式多是自发形成的,其中通过网络群聊进行线上交易后送货上门是多数人的选择,这种交易方式成为了校内二手交易的主导模式。此交易方式成为主导模式主要原因在于: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对于消费者一方而言,送货上门是最为简便的购物方式,况且一般在校内因双方距离较近几乎是等同于面对面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仅仅是在消费渠道及交易媒介上的差异。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二手产品本身价值不及于普通商品,销售者为消费者一方提供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在激发买方购买欲望的同时也为自身节省了物流成本。
2.2交易商品
通过调查问卷可得知,在二手市场中流通最为频繁的商品是教材和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占有较小的一部分比例,其他的贵重物品、电子数码产品以及同人身健康息息相关的化妆品等所占比例最小。校园这一环境因素对这一比例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材和学习用品的循环利用对于学生这一群体而言节约资源的同时可以省下不少学习上的开支,并且在交易中便于检查。其他类型的贵重物品及电子数码产品的质量问题不易发现,同时若这类产品存在着质量瑕疵,会给消费者带来较大损失,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持有谨慎的心态也是理所应当的,其在二手交易市场占比小的原因也可从中得知。
2.3买卖双方意愿分析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研究,买卖双方在市场交易中所密切关注的和最想要了解的问题也显现而出,对购买者这一群体而言,他们对二手产品的消费欲望是来自于对二手产品性价比高、节约社会资源的优点的考虑,但购买过程中价格合理性、质量及售后保障、交易的方式、安全性、可行性也是其最关注的问题。作为卖方则与消费者有所不同,其经营销售产品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是利益最大化,以成本最低的方式将闲置物售出而获取高额利润是他们所希望实现的。显而易见,交易双方的期待利益是存在着矛盾之处的,交易过程中双方需求不同,自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2.4高校二手交易市场权益侵害情形分析
2.4.1商品图片与实物不符,二手商品存在缺陷和瑕疵
根据调查显示,84.84%的同学在决定购买二手商品前都会向出售者一方询问有关商品质量的相关问题。但与此同时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过半数的同学在购买二手产品后都遇到了实物与描述不符导致性价比太低或者是质量存在着过期变质、功能不齐全、损毁等缺陷。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不可排除的是自发形成的校园二手市场准入门槛低且二手产品价格较低,最终导致产品质量堪忧。
2.4.2售后无保障的问题
据调查数据可知,57.79%的同学提及二手产品在购买后无保障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同学则遭遇买卖双方协商后却变卦,卖方丧失信用的问题。
2.4.3维权意识淡薄
在面对侵权问题时,一部分同学采取与卖方进行沟通协商的方式维权,还有一部分同学依靠舆论进行维权,但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二手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是常见的,遇到问题后选择自认倒霉并不会积极维权。另外,大部分同学认为维权的成为较高,所以在面对侵权的情况下,也不会积极维权。
3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
3.1通过调查寻求解决思路
在问卷调查的最后笔者针对校内二手市场规范的必要性向大家进行了意见的收集,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同学均认为在校内对二手产品买卖进行规范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对于二手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笔者提出了设置法律咨询服务小组的意见,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一措施可行性比较高。这既从侧面的反映出了校内二手市场内部问题频发,也让笔者了解到了规范内部交易秩序的紧迫性。设计上述问题的初衷是考虑到在大学校园内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学生群体并不是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规范程序认证的法律所认可的市场经营主体,其所进行的相关经营性活动没有相关的认可证明文件并且不会直接的受到法律的干预,学生之间互相交易本身即具有特殊性,行为上存在着不规范之处是必然的,而解决问题从而规范校内二手交易市场的秩序由此成为了开展调查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
3.2问题的解决办法
3.2.1利用好校内资源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小组
在调查中被许多同学所认可的在校内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小组是维护权益的途径之一,对于这一措施的具体开展需要同校内资源结合起来,首先即需获得学校工作部、校内的各个社团组织、各学院团委、学生会等校内机构的支持,并同这些机构进行联合从而取得与广大学生的联系;其次,成立小组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还应吸收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素质的人才进行管理;最后,利用好法学院的专业优势鼓励法学专业的同学积极参与小组工作,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工作的指导是这项措施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3.2.2统一构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
另外,校内二手产品买卖没有统一平台进行交易也是导致秩序混乱的原因之一,为此,推动线上线下交易平台的统一构建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可行途径之一,在网络时代发达、智能手机普遍应用的今天,学生群体对网络购物已不再陌生,加上许多高校为更好的服务学生而开发出了校园“易班”App以及进行了“校园一卡通”的开通和应用,这些均为线上进行二手交易创造了较好的条件。通过创建专门用于校园二手商品交易的“社交群”,构建微信购物平台,实时更新商品信息,保证二手市场的高效运转。以网络交易平台为中心,为二手货交易搭建渠道、设立易班、社交群的负责部门负责初步建设、管理和维护线上交易平台,就能为同学们能更好的在网络二手货交易提供各种服务。而线下交易平台的构建则可以在专门的学生机构监管下定期的开展类似于“集市”的二手物品交易活动,让有需求的同学可以通过一个安全规范的平台交换或低价出售、购买物品。在线上线下两种交易模式的结合之下,通过在安全规范的平台上进行交易即可使同学们不仅可以得到物美价廉的物品,还能減少受骗上当的几率,更能提高物品的使用率,减少物资的浪费,实现资源优化。
3.2.3学校相关部门结合法律制定相关的规范政策
在提及的上述两种措施中,法律咨询服务小组的价值在售后突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作为为二手产品买卖的渠道作用的发挥则主要凸显在产品“买”和“卖”这一方面,这两项措施所作用的方向均是单向性的,需要一定的保障。而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呼声下,笔者可知的是国家针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为调整市场规制关系构建了相关的法律体系,而校内二手市场秩序的规范也离不开相应规章的调整。为此笔者认为以“法”治“乱”即是最具保障效力的,倡导校团委与法学院团委合作并联合学工部和学生会等组织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规制法、市场准入法、质量规制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针对二手市场秩序混乱、交易双方的不当行为等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章制度以贯穿于交易全过程之中对买卖双方进行约束和规范,这既是规范校内二手交易秩序的大前提,也是权益保障的依据和最后一道防线。
基金项目:玉溪师范学院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玉溪师范学院二手交易市场的法律架构研究+2020B40。
作者简介:
陈林(2001.1-),女,汉族,云南昭通人,玉溪师范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学。
张馨月(1987.3-),女,汉族,云南玉溪人,云南大学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玉溪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理论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178350118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