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淑娟
摘要: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文学科最重要的必备能力之一,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水平,而且语言表达能力能加强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对此,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人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对策
引言:
小学教育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指明了发展的大体方向。尤其是语文学科,对于人的整体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校及教师不应将目光仅仅局限在对于学生应试技巧的提升,如固定写作模式的教学、精简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是要正确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够加强学生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1]。
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将个人想法、情感等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两种。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特点,学生接受语文教育可拥有清晰的判断思维,能够准确表达自身观点,更好与他人交流。教师应牢牢把握学生成长特点,担负语文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教学职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学好语文、用好语文[2]。
一方面,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具有密切关联,前者实际上是后者的外化表现,学生如若表达流畅、语法运用娴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其逻辑思维清楚。而逻辑思维又与学生阅读理解、写作水平相关,因而培养语言能力还会对学生阅读理解、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语言能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若在成长中缺少语言辅助,则不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在与人沟通交流中很容易出现误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交互教学课堂氛围
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构建和谐的教学气氛,首先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任,并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互。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课堂互动的占比,采用课堂组内互评的学习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想法,让学生在与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中丰富自身的语言表达,构建自身的语言表达体系,同时活跃生硬、死板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3]。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具有良好的关系。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过程中过于严格,态度过于刻板,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导致学生心理上形成对于教师的恐惧感,这种情况对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了阻碍。教师在课上或课下应该适当调整自身观念和态度,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放宽课堂上对于学生发表观点的限制,消除学生心理上对于教师的恐惧感,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内心观点,从而营造和谐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中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认真做好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小学生表达能力之所以无法得到大幅提高,自信心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很多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一直无法得到教师的鼓励,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自卑状态,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学生在教師所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存在抵触情绪,这对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升会产生深远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展开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4]。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把控好问题的难度,力求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准确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对于学生所做出的回答,教师不必纠结于答案的准确与否,只要学生的回答是建立在自己深度思考之上而作出的,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这能够极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师所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中来,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信心逐渐提升之后,他们就会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引入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创建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在互动过程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如在学习《江南》时,教师可将口语交际训练分为三项内容,分别对应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设立口语表达主题,即“江南景色”,与学生一同围绕该主题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将江南景色展示给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应情境、采用问题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互动,如“荷叶丛中,荷塘里有什么呢?”“江南人在忙什么呢?”“为什么说小鱼是快乐的呢?它们在干什么呢?”第二阶段,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进行口语表达,从课题、文章字句说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引导下,有的学生回答:“荷塘里有美丽的荷花、采莲姑娘、小鱼。”有的学生回答:“小鱼在荷叶中自由自在地戏水。”第三阶段,教师对语言表达情况做出评价,引导学生书写语言表达感受,如“大家喜欢江南吗?喜欢江南什么呢?”通过读中说、说中写,学生能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技巧。可见,开展双向互动模式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师生交流中共同进步与发展。
(四)进行多元化课堂活动教学
学生的年龄低,教师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从而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实施多元化教学。例如,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许多成语都包含多种词义,并且在不同语境中也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因此,成语的运用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表达的含义,在语言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元化教学,比如,进行用成语在不同语境造句的比拼大赛。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选取多义成语,参赛学生运用该成语进行不同语境的应用造句,采用轮赛淘汰制,最终获胜者得到相应奖励。多元化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更好地在课堂中锻炼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学生自信心方面的培养,借助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进,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加强语言表达写作朗读等方面的训练,就能快速提高表达能力,完成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福英.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2020(43):85.
[2]姜岩.小学语文教学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0(S1):109-110.
[3]张宏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0(11):118.
[4]汤小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20(20):44-45.
176050118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