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秉浩 郝建华
摘要:大气污染问题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在坚持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同时,将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工作作为首要目标,加大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投入的力度。由于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起步时间较晚,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方案研究和探索的力度,构建完整的大气污染环境监测体系,推動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气;污染问题;环境监测;处理
1 大气污染问题中环境监测具体内容
1.1 可吸入颗粒物监测
可吸入颗粒物是大气污染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与粉尘是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空气中呈漂浮状态,且长时间存在。由于可吸入颗粒物粒径较短,多低于10μm,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会损害人体健康。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成分包括有毒物质、细菌等。加强对可吸入颗粒物的全面监测能够明确污染物的具体成分,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参考,提升污染治理的有效性。
1.2 二氧化硫及硫化物监测
大气污染常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与硫化物,与工业生产及煤炭燃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酸雨问题时有发生,腐蚀了城市建筑及庄稼,而二氧化硫污染则是酸雨形成的关键。目前,对二氧化硫的监测主要采用的是紫外荧光法、分光光度法,精准测定二氧化硫含量有利于环境保护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1.3 氮氧化物监测
汽车尾气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另外化肥的使用也会释放少量氮氧化物,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是最具污染性的两种产物,其与水相溶后会形成硝酸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着一定的危害。采用氮氧化物分析仪测定氮氧化合物浓度,能够了解污染类型及严重程度。
2 大气环境监测现状
2.1 大气质量监测管理不力,检测结果不准确
目前,监测范围内,已在区级以上城市建立了大气监测点,并实现了全国覆盖。每个监测点都有一个管理人员,全权负责该地区大气监测问题。在大气监测过程中,质量监测管理过程存在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相关环境监测部门的领导为保证通过环境考核,只在监测点周围,即人工喷水扬尘范围内进行大气质量检测,或应用技术手段更改检测数据,只是为了完成环境质量监测性能评估。另外,为减轻大气监测工作压力,许多工作人员在公园等空气质量好的地方进行空气监测,因此得到的检测数据不具有代表性。还有就是许多监测设备长期处于故障状态。这些监测管理问题的存在,极大的降低了大气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2 大气质量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纵观国内大气环境监测和防治活动的现状,总体监测人员的素质偏低。一方面监测技术人员的水平跟不上现代化监测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是影响大气质量监测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监测业务,并且在工作中,没有制定科学的监测和数据分析计划,导致监测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见,监测技术人员的思想意识和技术水平,是严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最大障碍之一。
2.3 大气环境监测因子数据片面化
目前我国多个地区已建立起环境大气监测机构,但受现有技术条件及经验的限制,大气环境监测因子与数据监测存在不全面且滞后的现象。作为监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空气质量指数能够用于对大气污染情况的评估,但多采用的是平均值的形式,监测结果不够准确。因此需要加强环境监测采样,利用现代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对气候环境24 h监测,能够精准反映空气质量的实时情况。
3 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处理措施
3.1 培养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环境
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环保意识的缺失,导致人们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我国过去70余年的快速发展中,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以及污染物不受控制的排放,都给大气环境的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带来了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气污染的问题是无法弥补的。首先人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环保意识,深刻理解保护环境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流动的速度非常快。任何一条信息都可以达到数万甚至数亿的阅读、回放以及传播。随着各种社交和网络平台的引入,信息得以快速进入公众视野。这是引导公众保护大气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国家环保部门可以利用光盘、画册和选集等一系列宣传大气环境保护的宣传材料来加大对大气环境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政策的理解。其次,为了达到预警和预防危害生态环境行为的目的,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责任机制,对危害大气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制裁。
3.2 加强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大气监测手工采样数据质量如何获得保证,实验室分析是重要一环、实验室所用的各种实验检测仪器是否准确、是否进行期间核查和定期维护、化学检测试剂的纯度和有效期等均可能会直接影响最后的实验结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的使用与监督管理。首先,实验室结构应该要合理、完善各种设备,合理地规划各种设备的位置,避免相互交叉和干扰。特别重要的是对具有污染物和毒性的试验必须在一个专门的通风装置上进行,避免对监测器人员身体造成损伤。其次,必须要求在实验室内的工具、医药及试剂上都要设置一个专门的存储柜。最后,通过被测样品和标准样品来评价其准确度,根据质量控制度来判断重复样品的变化,因此加强实验室间的质量管理是保障监测数据准确的重中之重。
3.3 完善监察体系,持续完善检测技术
政府部门在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时,应该采取实时监测本地区环境问题的策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监督机制,优化和创新现有的环境监测技术,才能在减少环境监测数据误差的基础上,准确预测未来环境问题发展的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策略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依据。无人机能够有效的提升监测效率,起飞巡检速度快、隐蔽性较好,使得非法排放厂区或者企业等违规违法部门反应时间缩短,使用带有经纬标记的污染浓度数据和数据分析软件,可对污染物进行溯源定位;利用无人机代替人力深入危险区域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作业风险;无人机能够规划路径,灵活监测;结合后端数据分析软件以及不同高度的三维污染浓度星系,能够监测三维空间分布情况,可以监测噪音、交通、光线、风、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许多其他参数,为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提供依据。
3.4 排出污染源监测方案
结合各地区大气环境污染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大气污染都来自于交通运输,并且污染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为了能够降低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排除污染源监测方案,从而对移动污染源进行全面控制。为满足这一需求,需要相关部门强化机动车督查力度,通过抽查测量行驶汽车尾气排放量等方式,分析机动车构成特点,并研究汽车尾气排放是否会为大气环境造成危害。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省控空气自动监测站数据比对工作,确保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并对周边污染源进行逐一核查,深入分析重污染天气成因,编制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为高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打赢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决策参考和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1] 纪文佳.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与处理措施分析[J]. 区域治理, 2021(14):2.
[2] 赵新艳. 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与处理措施分析[J]. 华东科技:综合, 2020(5):1.
[3] 梁秀芬.李彩宜. 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与处理措施探讨[J]. 2020.
12655005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