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家笔下的绘画艺术,一般都会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面貌,这是因为艺术家个体的思维方式、内心情感、生活领悟和精神涵养通过精神个性化的转述所聚集而成。当观赏者面对那些艺术家所留下来的画作时,容易被生动化和形象化的绘画技巧所吸引,常常滞留在绘画技法的探究上,并忽视技法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心理和价值含义。绘画并不是简单的表象绘制,而是对事物内部本质的探索,对绘画内心的追寻以及对独特精神心理的探究,创作者一般会找寻到适当的绘画语言对抽象的事物进行表达,绘画创作和个体思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是个体将自身独特的精神心理,借助外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在绘画中追寻自我展现自我。所以,在讨论艺术家精神心理和绘画创作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精神心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对艺术家的精神心理进行剖析和反思,并在绘画中展现艺术家的“自我”,促使作品展现出归属于“自我”的精神涵养。
关键词:艺术家;独特精神心理;绘画创作
绘画艺术是依托视觉语言揭露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和精神本质,艺术家们一般通过一些看似十分平常的事物来展示那些被压制的情感内容,用画面言语充分表述个体的意识。这些意识是艺术家人生的要素整合。当然,这些要素也促成了艺术家个体独特的精神世界,并带有文化奠基和社会沉淀的智慧。艺术家创作手法上的自由,和艺术家所怀有的绘画视野有关,视野不仅会限制他找寻事物本质的方向,而且会影响他观察事物特征的过程。绘画能够让创作者有意识地进行信息层面的加工,并完成和外界交流的目标,与此同时,创作者还可以添加大量超越意识的内容,对没有意识和认知到的内容进行反应。和创作手法相比,精神和心理的自由表达归属于更为深层的境界。而艺术的呈现和艺术家的生活方式以及个人品质息息相关,与其精神心理密不可分。
一、理念综合阐述
(一)精神
对于艺术家来说,创作时最为顺手的方式就是适应自身的心性。从古至今,不管是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还是无政府主义,其画作都反应着创作者的精神世界。他们会在他们生活的世界当中,找寻他们自己倾心的对象,用他们喜欢的形式去表述他们的感受,这属于精神层面的内容[1]。艺术家在面对画布时,是相当真诚的,所以,艺术家所呈现出的艺术作品,其中的任何元素都能够展现艺术家的性格和情感。
客观世界并不会因为人体而产生,但意识世界却会因个体的世界而产生,简单地说,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决定着艺术作品的艺术方向,每一个作品都蕴藏着创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观点。类比于“文如其人”的“画之与我”,实则也归属于精神层面的内容,观赏者能够透过艺术家所呈现的色彩、线条、明暗、构图等,感受艺术家的精神内心[2]。
(二)精神心理
在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精神分析心理学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它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仅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症的方法,也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延展成的心理理论。精神分析美学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扩展至美学和艺术领域的成果。探究者在分析艺术家精神心理时,可以从艺术视角出发进行分析,也是相对比较常见的分析方式。研究者能够依托“精神分析美学”的角度,透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形象,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观察艺术家充满矛盾的精神世界。
二、经典艺术家所呈现出的精神“自我”
(一)埃米莉·卡尔
艺术作品是一種个体的精神产物,在绘制客观事物时,绘画者会基于自身的精神理念,加入自我独特的思考,并借助思考解释客观的事物,解析客观对象的精神特征[3]。埃米莉·卡尔是近代的加拿大作家,她以描绘西海岸印第安人和该地风景而闻名。她的作品风格深受后印象主义画派以及野兽主义画派的影响,观赏者能够通过她的画作看出她对“自然风景和文化”的向往以及她对商业性绘画的厌恶。即埃米莉·卡尔在绘制画作时,也会依托主观性的自我独特心理,描绘客观性的自然景色,她的艺术作品彰显了她的精神“自我”,是她的精神产物。
(二)爱德华·蒙克
爱德华·蒙克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属于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蒙克的绘画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影响下,蒙克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各种情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所以,蒙克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称号。爱德华·蒙克通过主题来表现他切身的经历和对生存和死亡的感受,每一幅画都强烈地传达者绘画者的精神“自我”,在描绘客观事物时,细节十分的简练,但情绪无比的夸张,事物逐步成为了展现情绪的载体,即便事物是具象的,但画作所呈现出的内容,却有一种震撼精神心理的力量。比如他所绘制的《地狱中的自画像》,观赏者能够透过这幅画作,看到“世纪末”的景象,既蕴藏着迷途的欲望深渊,又包含着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蒙克作品的表现力量来自于对艺术家精神世界不加掩饰的忠实表达,蒙克的画作是用自己的心灵来创作和表现的。
三、从精神分析美学的角度探讨精神心理和创作之间的联系
(一)压抑与无意识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们的文明可以说是建立在本能的压抑基础上。每个人都需要牺牲一部分其人格中的好胜心、领导欲和侵略性和恨意的偏向。”压抑对文明的践行,不仅仅依赖于外在的构造,还依赖于人本身的本能构造。一般会在控制自我,超越自我的矛盾中完成。
当一个个体长期处在压抑的状态下,其欲求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产生不满。单从现代画家的发展历史来看,此期间因为欲望而展现出来的内部作用,诞生了很多展现丑陋的艺术家,还拥有很多采取讽刺语言靠近现实的哥雅式创作者。这种压抑的状态,实则就是艺术家的创作动力,他们会依赖于画作展现自身的精神世界。像是蒙克的《男和女》、《生与死》,作品虽然以“爱”为主,但作品却呈现出浓烈的孤单和悲痛,他想通过画作,来脱离现实世界里对于“爱”的需求,进而展现自身的痛苦、悲伤和寂寥[4]。
就以超现实主义画派为例,从中就能看到艺术家会因为压抑的环境,而产生欲求不满的情绪,进而将这种情绪通过创作表述出来。超现实主义的出现和社会现实相连,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也有一定的关联。这场运动,自身就是一场非常良好的艺术革命,它彰显了人内心和世界之间的关系,超现实主义画派的艺术家,实则就是把弗洛伊德认为的“压抑事物”用超乎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段展现了出来。所以,在其作品当中,可以看到艺术家的“欲求不满”。
压抑的状态会推进无意识的表现,依托弗洛伊德的理念进行分析,无意识世界是存在的,且这种意识在人的心理当中是无可知晓的,是不可探索的。对人的生活起着支配的价值。艺术就立足于人的无意识基础上,所以的审美和艺术都会在压抑的环境下和无意识的表达下获取升华式的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无意识会被人压抑的本质特性和童年体验所限制,而荣格认为人的道德是非能够在无意识的范围中找到根源,那里包裹著恨意和情感欲望,还有爱意和创造性以及真理,且这些被包裹着的认知和感受,都会遭受到人本体的压抑。所以,无意识更偏向于人的主观情感,这种无意识和需求,会促使艺术家出现丰富的艺术言语和特殊的象征价值。
(二)幻想和不正常
根据《精神分析引论》中所说的话,幻想能够回归现实,而艺术就是搭建幻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艺术家一般会有无限探索内心世界的偏向,这和神经病人的探索并没有太大的差距。艺术家会基于本能的需求和欲望,渴求名誉、权力、财产和爱,但他们大都缺乏满足自身这些欲望的客观手段。所以,他们就会逐步远离现实生活,产生幻想中的世界,并通过艺术进行幻想上的转移。像是古代的画家“加斯格”、“鲍西”等等,他们的绘画作品一般都和幻想有一定的联系。又比如近代作家“安索尔”、“克利”等等,这些画家大多归属于超现实主义流派和维也纳分离流派,其绘画作品大都采取了独特的形式,展现人体和幻想之间的联系,诞生出了一大批远离现实世界的幻想作品内容。
如同基·弗洛安威德曼所说,在虚构幻想层面,艺术家和梦想家和神经症病人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但艺术家和他们的表现上又有一定的区别。不管怎样,艺术家在表现方式上,并不会参观和依照现实场景,相反的是,他们会在虚构的框架中,无限表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神经症病人的区别在于,病人会深陷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艺术家则能够透过艺术作品进行内心世界的转移。
不正常和正常之间,并没有一条十分明确的界限,又因个人病理和时代病理的发展,这种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了。蒙克在绘制《呐喊》和《悲伤》等艺术作品时,因为自己的精神病,被送至精神病院无数次。亨利是二十世纪初的朴素画家,他的作品,以残缺者最为出名。他的内心十分纯良,即便到了六十岁,其心智似乎还像小孩一般,依托常规的标准来分析的话,他是一个智力低下的患者群体,但他画作中所呈现的稚嫩,却为之后的绘画运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格宾也是一个艺术家,幻觉、妄想伴随着他的一生,可他的作品却具备深厚的改革推进价值。不管是画家蒙克还是画家格宾,他们在精神病发作时期所创作出的艺术画作,实则都切实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映照,以及他们想要回归现实和健康的渴望,对于观赏者来说,他们的作品直击心灵深处,其感染力也十分的强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刻”或者是其他艺术,其呈现目的都不单单限制在装饰的美化上和对象的构图上,而是取决于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世界,他们会将自己内心的事物,依托创造性的构图和色彩以及技巧表现出来,并将其投入到形式之中,把画布当做精神内心的表达载体,使构图和形式变成精神和情感的对等物品,以此慰藉艺术家的内心。所以,艺术创作本身就是和本能精神相关的表达形式,是人在碰触和沟通的过程里,所产生的一系列精神物品。
参考文献:
[1]董欣.主题性绘画创作与个人艺术语言的共生[J].艺术家,2021(10):19.
[2]王雅秋子.画中窥世[D].四川美术学院,2020.
[3]杨雨婷.画之于我[D].云南艺术学院,2021.
[4]胡瑞芹.以蒙克为例试析精神状态对作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1(24):58-59.
作者简介:夏伊乔,出生年月:1989年6月,籍贯:江苏省泰州市,民族:汉族,学历:博士在读,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