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欣
摘要:中学生的发展状况关系到国家的前途走向,也是社会未来坚不可摧的力量。人才是实现国家强大的不竭动力,而德育工作是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离不开高尚的精神品质。在新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了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将道德教育更好的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实践,成为学生始终坚守的底线。文章基于此,展开对新时代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生;德育;生活化
前言:教育最大的奉献在于助力人类事业,而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在社会发展的地位毋庸置疑,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转变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德育要从根本做起,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完美的道德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培育成有为青年,培养成社会杰出人士,培养具有担当的社会人才,由此可知必须要巩固和加强中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一、新时代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特征
1.主体的实践性
人类无论是对生存资料的获取还是对发展资料的探索历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方方面面的交往,都离不开实践这门主渠道。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的中国社会,日益凸显时代的强音。新时代产生新鲜事物的速度越来越快,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那么对中学生道德生活的践行,需要将德育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学生只有融入社会实践,才能应对现实社会,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才能经得起检验自身是否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
2.生活要素的多元性
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的探索,需要摆脱传统德育方式的弊端,更加注重观察生活,根据当今生活世界的多元化特点,注重德育手段的多样化,通过各种途径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兴致与憧憬,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当然,在进行德育生活的指导中,要做到具体学生具体策略,掌握不同中学生的各自特质,真正实现德育生活的多元化。
二、新时代中学生德育生活化发展对策
1.实现德育目标和方式內容生活化
在高中德育开展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育需要班主任首先确立生活化教育目标,并选取科学的生活化教育方法,挖掘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契合点,使生活化德育真正落在实处。生活化德育不仅能够使德育内容更生动、具体、趣味化,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发现德育知识的实用性,自觉地将个人生活经验融入德育理解中,从而使学生既加深了德育内容理解同时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德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材选择要有一定启发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中学德育教材中有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课程内容,如“做情绪的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等,在讲解时就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学习,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学效果显著。此外,也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书籍进行德育,比如《多元化文化“地球村”》,此书难度较大,涉及的抽象名词较多,这就需要德育教师对这些抽象名词进行讲解,学生会发现这些抽象名词并没有那么难理解,自己也更有兴趣学习德育知识了。
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关注中学生现实生活
道德教育的重担不能只停留在思政课教师身份上,依然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优化,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具备良好人格,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掌握教师作风问题。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比如每周召开例会,各门学科的任课老师都应该主动参与其中,而不应该仅仅是班主任组织,各门学科教师只有主动融入到学生中,才能了解学生的诉求,不会与学生之间形成距离感。再例如学校要求学生禁止迟到,那么教师也应该如此,以身作则,树立典范,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才会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
在高中生活化德育的实施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搭建起师生互动沟通平台,从传统主观性的生活化德育教学转向具有针对性、指向性的生活化德育,了解学生真实的德育需求。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时时常出现困惑,并不能明确自己处理事情的方法、自己的思考角度是否正确,只是凭着感觉去判断和处理。老师利用师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德育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开展生活化德育时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这样既能够保证高中德育生活化教育与学生的是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效激发起作为生活主体的中学生对德育的探究兴趣,同时也能够拉近德育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取得了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良好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开展德育前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然后将问题进行汇总,挑选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来最为生活化德育的教学素材,既增强了生活化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中德育生活化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育家庭美德,注重家长示范作用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因为孩子缺乏判断力,不会做出判断,可能就会模仿父母身上的坏习惯。一个经常骂街的父母,孩子也会深受父母方式的感染,也会随口说脏话。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孩子就可能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一个缺乏责任意识的父母,孩子可能就会漠视他人感受,缺乏责任感。因此,要重视家庭美德建设,父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语言和行为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给孩子树立标杆,对行为严格把控,对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成为支撑。当前社会离婚率的上升,也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单亲使孩子享受不了像完整家庭一样的保护,长久而言会造成孩子对社会疑虑。保护孩子可以在闲暇时间,一家人可以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回家各自抒发自己的情感,既可以培养孩子感受生活的热情,也在其中深入了孩子与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外出郊游,在领略风景的同时增进亲情。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家庭的奉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学生德育生活化作为研究对象,既可以强化教育在人的道德形成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又可以提高中学生道德素养。生活是人生存的基本方式,让德育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也是一种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侧重于从人的内心出发,与社会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合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德育的探究中,始终要坚持将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融入学生个人生活,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德育生活化的探索在新的时代赋予新的要求,时代变迁下德育内容也要追赶时代大潮,实现发展既需要理论的进步,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更好的体会生活与道德的韵味。
参考文献:
[1]张竞.高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8(20):34.
[2]黄润田.探寻高中德育生活化之路[J].中小学德育,2012(5):77-78.
[3]张德权.高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实践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10):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