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种选育又称系统选育或本品种选育,是在某一蜂种之内,累代朝着某一确定的目标选种,同时采用适当的方式繁育,这样经过若干世代以后,被选择的某一优良性状就可以稳定遗传下去,从而达到改良蜂种的目的(图1、图2)。也就是在蜜蜂品种(亚种)内,通过选种、选配和培育,不断提高生产性能和提高产品品质的方法。本品种选育的内涵,包括育成品种的纯繁,还包括某些优良地方品种和种群的改进和提高。但本品种选育不能过分强调保纯,因为在整个繁育过程中,如遇有单靠品种内选育,而不能纠正该品种缺点时,可采取引入外来血统等措施,以尽快达到提高品质的目的。
图1 选育前子脾密实度
图2 选育后子脾密实度
本品种选育按其繁育方式,应属于纯种繁育之列,但两者之间存在不同之处。习惯上人们把优良的人工培育品种的繁育,称之为“纯种繁育”,其目的是获得纯种。而把地方品种(遗传资源)的纯种繁育称之为本品种选育。从上述两者概念上,所包含的选择对象方法和目的存在差异。
本品种选育的基础在于品种内存在差异,它的理论基础是生物遗传、变异和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即将合意的现状和变异通过选择来扩大,积累和加强变异以及决定变异的方向,从而不仅能使具有合意性状个体的遗传性得以巩固,也可创造出具有新性状的个体,甚至能将种群加以根本改变。在优良地方品种中,虽然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频率较高,但如不经常开展选育工作,可能由于遗传漂变、突变、自然选择等因素作用,使其优良基因丢失,品种退化,可见本品种选育还有保种的作用。
开展蜜蜂选育之前,必须有明确的选育目标,计划选育成一个什么样的蜂种。如计划育成的蜂种主要特点是蜂蜜产量高的蜂种,则可将选育目标确定为蜂蜜高产良种。
有了选育目标还不够,要制定出选育指标,即制定一个衡量是否达到选育目标的标准,如育成蜂种的子脾密实度比本地意蜂提高5以上%(图3、图4)。
图3 本地意蜂子脾
图4 选育后要达到的目标
选育素材至关重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选育的成败。比如,高加索蜂的采集蜂胶能力强于其他任何蜂种,就可在高加索蜂中搜集育种素材1000群以上进行采集蜂胶能力测试,并将蜂胶产量比对照组高40%以上的蜂群带回育种试验蜂场,诱入事先准备好的无王群,组成育种试验蜂群进行选育。
选育素材只是育种材料,要想把选育素材变成性状相对稳定的新品种,还原对选育素材进行加工。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集团繁育,单群选择;另一种是闭锁繁育,择优选留。
刚选育成的新蜂种,在大规模推广和审定前,需要中间试验,即在少部分蜂场内进行试用,并用各蜂场未经改良的蜂种作对照,只有在中试结果和育种巢内试验结果一样时,才能提交审定。
经过选育中试后的蜂种,扩繁到一定群体规模,按照新品种审定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报告,准备进行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