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群多箱体成熟蜂蜜生产技术
——巢继箱双王繁殖,强群多箱体取蜜

2021-03-06 02:05韩胜明赵亚周刘金良罗其花彭文君
中国蜂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巢箱继箱交尾

韩胜明 赵亚周 刘金良 罗其花 彭文君 │文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北京100093;2 北京神农之乡养蜂专用合作社,101500;3 北京市密云区园林绿化局,101500

强群多箱体成熟蜂蜜生产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强群采蜜和利用多个箱体为强壮蜂群提供充足的储蜜空间,流蜜结束后一次性采收封盖蜜脾。这样生产出来的蜂蜜成熟度高,水分含量低,耐储存。在这种生产模式下,设法让蜂群在主要蜜源流蜜期能够形成并维持强壮群势,用多个箱体生产成熟蜂蜜。本文介绍的“巢继箱双王繁殖,强群多箱体取蜜”技术,其关键点在于早春强群起繁,在主要蜜源流蜜期前培育新蜂王,形成巢箱、继箱各6~7框蜂的双王群,大量繁殖适龄采集蜂。到了主要蜜源流蜜期控制繁殖,集中力量采蜜。该技术的核心点在于早春利用强群提高哺育力,蜂群进入强盛期时加继箱,培育新王,形成巢继箱双王同巢繁殖,充分利用该阶段蜂群的过剩哺育力,有计划繁殖强大采蜜群,实现强群多箱体生产优质成熟蜂蜜的目的。这一技术尤其适合从蜂群起繁到主要蜜源流蜜期为3个月以上的定地或小转地蜂场。本文将以北京荆条蜜源为例介绍这一技术要点。

一、早春强群起繁

1.起繁群势

起繁群势是能否形成强群、提前培育新蜂王、形成巢继箱双王快速繁殖采集蜂的关键。研究和实践均表明,在温带、亚热带养殖的西方蜜蜂,春季繁殖以2.1~4.0框足蜂(5,000~10,000只工蜂)起繁,单位工蜂增殖速度最快,经56天繁殖,群势可增加3倍以上。而蜂群有11.5框足蜂(约30,000只工蜂)时,单位工蜂的增殖速度则接近于零。

在北京地区,春季4框足蜂起繁,经过42天(大约两个繁殖周期),至4月下旬蜂群就能达到巢箱满箱,并可以加继箱(图1)。而不足2足框蜂起繁,则繁殖速度明显变缓(图2)。

图1 4框蜂起繁42天后的效果

图2 2框蜂起繁42天后的效果

强群是一个相对概念,蜂群处于不同时期有不同标准,北京地区的早春繁蜂阶段,单王蜂群至少要在4框足蜂(约10,000只工蜂)以上就可以算强群。4框足蜂强群起繁,42天后就能培育蜂王,56天后就可以形成上下双王快速繁殖蜂群,为大量繁殖适龄荆条采集蜂做好准备。

2.起繁和加继箱时间

当平均气温高于5℃时,蜂群越冬结束,蜂王开始恢复产卵。北京3月份平均气温4.5℃,平原区域和浅山区的山前暖带,气温相对较高,2月底3月初蜂王便开始产卵。而深山区较寒冷地带,3月上旬至中旬蜂王才开始产卵。

北京地区,蜂群在3月上旬起繁,利用4框足蜂经过56天的繁殖,5月初可以达到10框足蜂,此时为蜂群添加继箱。

3.春季繁殖的管理要点

(1)蜂群摆放与促蜂排泄

选择有早春蜜粉源的地方,在背风、向阳、温暖干燥的场所摆放蜂群。蜂群越冬后,工蜂未进行爽身飞翔、排泄、重新认巢等行为前完成蜂群摆放。摆放好蜂群后,选择气温10℃以上、晴暖无风的午后,打开蜂箱大盖让太阳晒暖蜂巢,促使蜜蜂出巢排泄,连续2~3次。

(2)整理蜂巢,密集群势

蜜蜂排泄飞翔后,选择气温14℃以上,晴暖午后整理蜂巢,用经过消毒处理的空蜂箱替换原蜂箱。替换时,抽出多余的深色空巢脾,保留蜜粉脾、半新空脾,使蜂多于脾1~2成,即群势4~5框足蜂,放脾3~4张。不足4框足蜂的弱群可以组成每区3足框蜂的巢箱双王群繁殖,每区各放3张蜜粉脾及空脾。蜜粉饲料不足的蜂群,应调换蜜粉脾补足,扣王或带节育套越冬的蜂群同时放王产卵。

(3)防治蜂螨

放王8天内,蜂螨在成蜂体表,尚未转移到巢房内5日龄大幼虫上,在蜂群未出现封盖子前,用甲酸等环保蜂药完成治螨。未圈王越冬的蜂群,也要在蜂群没出现封盖子前完成治螨,若强群蜂王已开始产卵,出现图3中少量封盖子脾,要将封盖子脾抽出或割开封盖子的蜡盖后,再进行治螨。

图3 早春产封盖子的巢脾

(4)为蜂群喂水,保持蜜粉充足

蜂群开始繁殖,需要在蜂场设置喂水器供蜜蜂采水,再另设置盐水盆,方便蜜蜂按需采盐。

繁殖期保持蜂群蜜粉饲料充足,饲料不足的蜂群,宜用蜜脾补喂,无蜜脾则可补喂蜂蜜水(蜜水比1∶0.7,200~500g/群),每天或隔天饲喂,以当天蜂群能够消耗尽、不产生蜜压子圈为宜。饲喂时要避免开箱时巢温散失,并注意不要在巢外遗撒蜜水以防发生盗蜂。

繁殖初期外界粉源不足,应给蜂群饲喂消毒过的花粉脾,或将新鲜蜂花粉制成花粉饼,放置于框梁上饲喂,4~5天更换1次,直至外界蜜粉源植物开花,有足够的新鲜花粉被蜜蜂采进蜂箱为止。到了繁殖后期(杏树花期),如果蜂群进粉迅速,出现蜜粉压子现象,应给蜂群安装脱粉器,适度脱粉。

(5)及时添加空脾和继箱

早春繁殖初期,哺育蜂多为越冬蜂,哺育力差,一般3框蜂只能繁育1框子脾。开始繁殖时应按照蜂量控制幼虫数,适度减缓蜂王的产卵速度,定量繁蜂并保证幼虫营养充足,延长越冬蜂的寿命。

第1次加脾时,蜂群要完成新老蜂交替,幼蜂大量出房,蜂数不断增加,蜂多于脾。此时加脾应加大半蜜脾,放在蜂团隔板的外侧,这样既不会破坏蜂群巢温又为繁殖补充饲料,还可以防止倒春寒时子圈过大而伤及幼子。繁殖中后期,气温稳定,加脾速度原则上要保持蜂脾相称,加脾位置利于蜂王产卵即可。当巢箱加至8~9张,除子脾和蜜粉脾,已无空巢房供蜂王产卵,蜂巢内蜜蜂拥挤,有大量幼蜂不断出房,需给蜂群及时上继箱,并借机组建巢继箱双王繁殖群。

二、提早育王,组建巢继箱双王繁殖群

1.提早育王

在繁殖42 天时,雄蜂开始出现,就要着手组织育王群,提早养王。北京地区,4框足蜂以上的强群,3月上旬起繁,4月下旬就可繁殖到巢箱满箱,并出现雄蜂,具备育王条件。4月中旬末、下旬初组织好育王群,移虫育王,为5月初蜂场组建继箱交尾群,准备充足的成熟王台。

2.组建巢继箱双王繁殖群

(1)组建继箱交尾群

王台中蜂王出房前2~3天,给已繁殖50天以上,巢箱满箱的蜂群添加继箱,组成继箱交尾群,北京地区在4月底5月初进行。组建方法:将巢箱中的1张老熟封盖子脾和1张有大幼虫及封盖子的混合脾,1张蜜粉脾,带蜂一起提出巢箱放入继箱。巢箱与继箱之间加隔王板,隔王板上盖覆布,覆布用本群旧覆布。目的是使群味容易混同,隔离效果好,不易发生新王被围现象。如果本群旧覆布不完整,选用新覆布时,可放到融化的蜂蜡中浸泡一下再用。加继箱后,继箱开启后巢门,组成一个新分交尾群。新分交尾群也可以用独立的蜂箱,将其放置在原群箱盖上。交尾群组织完成后,隔天将即将出房的老熟王台安放在交尾群子脾下方空巢房处,等待王台中处女王出房,完成自然交尾。巢箱加1~2张半蜜脾,保证巢箱有6~7框蜂最佳繁殖群势和饲料充足,老蜂王继续在巢箱正常繁殖。

(2)组建巢继箱双王繁殖群

处女王交尾成功,其腹部充分膨大,且产卵稳定之后(北京地区5月中旬),组建巢继箱双王繁殖群。组建方法:新蜂王交尾成功数日后,在脾上产卵爬行稳健。采用继箱交尾群方式的蜂群,将继箱群与巢箱群间的覆布撤除;采用独立交尾群方式的蜂群,则需先将蜂箱中的蜂脾移入继箱,巢箱与继箱间的隔王板用1张有多个小孔的报纸盖严。数日后,上下蜂群的工蜂咬穿报纸,未发生围王,则清除掉报纸碎屑,巢、继箱双王繁殖蜂群即组织成功。

原本就采用巢箱双王繁殖的蜂场,在巢箱繁殖满箱后,借加继箱之机,或加继箱数日后蜂群稳定,将巢箱一侧蜂群提至继箱繁殖,巢箱拆除隔王板,扩大繁殖空间,形成空间更大的巢继箱双王繁殖群。

(3)巢继箱双王群快速繁蜂

在主要蜜源流蜜开始前50~36天,开始大量繁殖适龄采集蜂。北京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荆条花期采集蜂繁殖的关键时段。巢继箱双王繁殖蜂群在5月中旬组织完成数日后,继箱群中蜜蜂已习惯从前巢门出入,便关闭后巢门。待新蜂王产卵稳定后,及时调整上下蜂群的群势,均衡两个繁殖区调整至6~8张,充分发挥这一阶段蜂群最强哺育力和双王的产卵能力。

待蜂群进一步强盛,群内空间不足时,在巢箱和原继箱上方各增加一个继箱,供蜂群储存花粉、蜂蜜,为蜂王提供更充足的繁殖空间。第2个继箱上方加隔王板,使2只蜂王均能在两个箱体内自由产卵繁殖,形成工蜂互通、蜂王独立的两个两箱体繁殖群(图4为强盛期的巢继箱繁殖群)。隔王板上方繁殖区新开巢门,方便蜜蜂出入。这样蜂王有充足的繁育空间,不会因为群内拥挤,导致过早产生分蜂热。

图4 强盛期巢继箱繁殖群

新蜂王交尾成功后,主要蜜源流蜜前50~36天,新老双王一起繁殖最大量的采集蜂,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这一关键期,蜂群管理要注意保持群内蜜粉饲料充足,适度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高温天气注意通风和遮阴,预防强群产生分蜂热。北京荆条花期为1个月,是最有价值的主要蜜源,一般6月下旬开花泌蜜。因此,从5月上旬至6月中旬,最大限度的繁殖采集蜂,是全年养蜂成败的关键。

三、多箱体采蜜蜂群的组织管理

1.组织多箱体采蜜群

主要蜜源流蜜开始前1周,淘汰生产群中已没有继续使用价值的老劣蜂王。而对性能尚佳继箱中老蜂王,用王笼圈住悬挂于继箱巢脾间,或为其戴上节育套,迫使其停止产卵留在继箱中。蜂群中只保留1只新蜂王并限制在巢箱繁殖,以减轻双王繁殖造成哺育负担过重,让蜂群能集中力量采蜜、酿蜜。

组织方法:把5~6张卵虫脾和1~2张蜜粉脾,连同新蜂王一起调至巢箱,巢继箱之间加隔王板,限制新蜂王在巢箱内继续产卵繁殖,以维持强群不会衰减。根据封盖子脾、空脾、蜜脾的数量,从下而上,依次将其分别放置在生产群的第1个继箱、第2个继箱和第3个继箱。每个继箱放8张巢脾,继箱上开启巢门,便于采蜜蜂出入。随着工蜂不断出房,封盖子脾变为空脾,用来储存蜂蜜,第1、第2、第3继箱陆续成为储蜜区。储蜜空间仍不足时,可以继续为蜂群新添加继箱或浅继箱储蜜(图5)。

图5 多箱体采蜜群

2.多箱体采蜜群的管理

多箱体采蜜群组织完成后,除蜂群产生分蜂热等特殊情况外,整个花期内无需开箱全面检查蜂群。蜂群检查可通过箱外观察和局部检查来完成,以便了解蜂群繁殖和储蜜情况。新蜂王产卵正常的蜂群,蜜蜂活动积极,采粉正常。要了解蜂群储蜜情况,只需检查巢箱上部继箱的储蜜情况即可,流蜜中期,如果紧邻巢箱上的继箱已储蜜至7~8成,说明蜂群储蜜空间不足,需要在巢箱上再加1个新继箱或浅继箱。

流蜜期,一旦发现蜂群工蜂怠工,工蜂不出巢采集,巢门前工蜂堆积等现象,则要尽快开箱检查,及时清除繁殖区王台,解除蜂群分蜂热。北京荆条花期正值高温潮湿季节,蜂群管理要采取开大巢门、撤掉覆布、打开蜂箱通气窗、遮阴降温等措施,为蜂群繁殖和酿造蜂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四、封盖蜜脾的采收、储存与后期成熟

花期结束,蜜脾封盖后,逐群打开蜂箱,驱离蜜蜂,整箱收取封盖蜜脾。收取蜜脾时注意将未封盖好的蜜脾留做蜜蜂饲料,为后期繁殖和越冬打好基础。

取出蜂群的封盖蜜脾,要封存在箱套中保管好,并及时运送至蜜脾后期成熟仓库,继续用除湿机干燥脱水,使蜂蜜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后,机械化分离取蜜。分离蜂蜜后的空脾,采用密闭冷藏等方法妥善保管。取蜜脾时,要格外注意全过程的卫生,并预防发生盗蜂。

五、封盖蜜脾采收后的蜂群管理

1.整理蜂巢,防治蜂螨

将取完封盖蜜脾的蜂群,恢复成为两箱体双王繁殖群。在秋季蜂群繁殖越冬蜂前,再次培育新王,淘汰老劣蜂王。同时,采用分区防治法或断子法彻底防治大、小蜂螨。

(1)移虫育王

按照蜂场的换王计划,在荆条花期即将结束前移虫育王,培育足量王台。荆条蜜源结束1周后,组织继箱交尾群。

(2)分区治螨

取完蜜脾的蜂群,巢箱只保留卵虫脾、蜜粉脾和空脾。将封盖子脾和大幼虫脾,调至继箱,并割除雄蜂。在巢继箱间加隔王板或铁纱副盖,加盖不透气覆布,在继箱后面另开巢门,将蜂群分为上下两群。

趁巢箱区无封盖子脾之机,杀灭蜂螨,让巢箱蜂王继续产卵繁殖。继箱群组建成为交尾群,组建完成后2~3天,介绍事前备好的新王台,让其自然出房交尾。从交尾群组建到封盖子脾出现,至少需要16天,期间交尾群会出现3天左右无封盖子脾的时间段,此时为交尾群防治蜂螨。蜂螨防治完成后,组织成双王群,繁殖越冬蜂。

蜜源彻底结束后,若蜂群强壮、子脾数量多,则不需要更换新蜂王。此时可限制蜂王,使其停止产卵24天,断子后治螨,防治会更为彻底。采用这种方法需要计划周密,在越冬蜂繁殖开始前完成。

2.双王繁殖越冬蜂

交尾群完成治螨后,将副盖、覆布撤出换成隔王板,上面盖1张扎有多个小孔的报纸,以阻隔巢箱与继箱间工蜂的通行,经2~3天工蜂将报纸咬穿,撤掉报纸,清除报纸碎屑,关闭后巢门,形成巢、继箱双王繁殖群。采用双王繁殖群繁殖越冬蜂,可实现强群越冬,为第二年强群春繁奠定基础。

秋繁结束后,关王断子彻底治螨,再淘汰老劣蜂王,单王强群越冬。个别质量好的老蜂王也可保留,组成巢箱双王越冬。

六、分析总结

蜂群越冬后,工蜂的哺育幼虫能力较差,平均3框越冬蜂只能哺育出1框幼虫。而4框以上的强群春繁,可以解决越冬蜂哺育力不足与蜂王产卵力过剩的矛盾。越冬后新出房的哺育蜂,可实现1框蜜蜂哺育出1框以上的幼虫。提早繁育新蜂王,阶段性巢继箱双王群快速繁殖,可较好地解决强群的相对哺育力过剩,蜂王产卵力不足的问题。在蜂群哺育力最强的阶段,利用双王大量繁殖主要蜜源的采集蜂,为将来强群采蜜奠定基础。

采用巢继箱双王群繁殖的方法,蜂群繁殖空间大,有效避免巢箱双王繁殖方法的频繁调整子脾、管理繁琐的弊端。蜂群繁殖速度快,强大的繁育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快速形成强群,且不易产生分蜂热。

多箱体生产成熟蜂蜜的方法,是在整个花期结束后才一次性收取封盖蜜脾,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减少干扰蜂群,更有效地保障工蜂的健康和寿命,蜂蜜的产量和质量自然得以提高。

2020年荆条花期,我们在北京市密云区上峪刘金良蜂场进行了该技术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密云水库南区,荆条花期早期干旱少雨,中期降雨后花期不足10天,巢继箱(上下)双王采蜜群的成熟蜂蜜产量最高达63kg/群,平均43.5kg/群。而左右双王采蜜群的成熟蜂蜜平均产量为41.5kg/群,传统两箱体采蜜群的成熟蜂蜜平均产量16.9kg/群。

在“强群多箱体生产成熟蜂蜜的技术”中,我们认为巢继箱双王采蜜群方法是最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为此,本文以重墨详细介绍该技术,以期达到抛砖引玉,启发有志于成熟蜂蜜生产技术研究的同仁,共同推动我国的蜂业变革。

猜你喜欢
巢箱继箱交尾
谈交尾群的组织和管理
可拆装的继箱
次级洞巢鸟类对不同生境下人工巢箱的选择*
灰林鸮和北领角鸮在人工巢箱中的繁殖记录
养蜂有感
笼养黑鹳繁殖期的交尾行为
山雀类洞巢鸟对不同巢口大小人工巢箱的选择研究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招引鸟类研究
交尾团观察
继箱开巢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