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杰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9)
当有电流流过继电器触点时,电流线在接触面附近发生收缩,由于自身磁场与电流的作用,平行于接触面的电流线分量具有电磁力,因而在触点间会出现相互排斥的电动斥力[1]。这是一种电流自身磁场作用下的电动力。它的存在会减小触点的有效接触力,延长触点闭合过程的回跳时间,使触点易于产生熔焊,特别是大功率继电器更是如此。
首先简单介绍了继电器触点材料的一些情况,然后建立继电器触点间电动斥力的研究模型,通过该模型对AgW触点间的电动斥力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电动斥力与W含量的关系曲线。
一般地,用作继电器触点的材料[2]有3类,即纯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
纯金属触点材料常见的有Al、Cu等。Al是较好的导电材料,但由于它不耐弧、在空气中易氧化生成不导电的绝缘薄膜,不是很好的触点材料。Cu的导电与导热性比Al好,硬度、熔点、沸点比Al高,是应用最广泛的导电材料。但它在空气中也易氧化生成不导电的绝缘薄膜,故限制了其作为触点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Ag合金:AgAu合金耐腐蚀,但易硫化;PdAg合金与AgAu合金类似,但其电阻率大、电阻温度系数小。该类合金价格较贵。
Au合金:AuNi合金随Ni含量的增加电阻率增大,有较好的抗熔焊和桥接转移能力,但在电弧作用下易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AuPt合金在温度升高时不易氧化。AuAg Pd合金硬度高,不易氧化,但易于形成桥接转移。该类合金价格很贵。
AgCdO:AgCdO是广泛应用于低压电器的触点材料,它具有以下特性:在电弧的作用下CdO分解,从固态升华到气态,产生剧烈的蒸发,体积会增大好几个数量级,起着吹弧作用,且清洁触点表面。但Cd及CdO蒸气有毒,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因而AgCdO触点材料必将会被逐渐淘汰。
AgW:该材料的性能与AgCdO类似。随着W含量的增加,抗电弧磨损和抗熔焊能力增强,但导电性能有所下降。当W含量在50%~80%时材料性能最佳,常用作大电流继电器触点的电接触材料,主要用于重负载且开闭不频繁的场合。
为了计算继电器触点间的电动斥力,采用图1所示的接触导体模型。为了便于问题的处理,作以下假设[3]:
图1 电流-电位场
(a)导体为非磁性材料;
(b)导体周围为空气;
(c)接触面内全部导电斑点集中在中心形成一个大的导电斑点;
(d)该导电斑点是一个超导小球,为一个等位体。
在假定条件下,触点间收缩区中的等位面变成一系列与超导小球同心的圆球面,电流线则为一系列通过超导小球中心的辐射状直线。
在图1中,dr处导体元dα的磁场强度为:
设流过导体元dα的电流为dI,则dr环所受的电动力为:
式中,μ0为空气的磁导率。
将dF分解成平行于视在接触面的分量dFp和垂直于视在接触面的分量dFd。由于电流线为对称分布,平行分量互相抵消,剩下垂直分量,为:
而dI=Isinαdα,故
所以,触点间的电动斥力为:
式中,A为导体截面半径,a为接触斑点半径。
式(5)表明,触点间的电动斥力只与触点的最大导电截面和最小导电截面有关,与电流在收缩区内的过渡情况无关。
接触斑点半径由赫兹公式导出:
式中,F为触点的接触压力,R为触点的球面半径,E为弹性模量,ν为泊松比。
本研究讨论的是AgW触点间的电动斥力,故只处理AgW触点材料的接触斑点。在AgW触点材料中,W含量不同,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也发生变化。在不知道W材料具体含量的情况下,假定它符合混合物规律[5],即
弹性模量为:
泊松比为:
式中,c为W的含量。
计算时,采用图2所示典型的大功率继电器触点模型。在该模型中,触点的接触方式采用点接触形式,取触点压力为2.5 N,触点球面半径20 mm,导体截面半径3.5 mm,流过触点的电流为100 A,Ag的弹性模量7.58×1010Pa、泊松比0.39,W的弹性模量34.45×1010Pa、泊松比0.284。将以上值代入式(5),得触点间的电动斥力与W的含量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图2 典型的触点模型
图3 AgW触点间的电动斥力与W含量的关系
由图3看出,随着W含量的增加,AgW触点间的电动斥力变大,但该力只分布在(3.7×10-3~4.1×10-3)N,与大功率继电器触点间的接触压力(2.5 N)相比要小得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实际上,继电器触点不管是点接触,还是线接触、面接触,其导电斑点往往有多个,故式(5)的使用受到限制。但是,式(5)作为估算触点间电动斥力的上限值,特别是点接触形式下的上限值,仍然是有用的。
在大功率继电器中,有时为了减小触点间的电动斥力,可以采用多触点并联结构,电动斥力由每个触点平均分摊。也可以将触点固定连接在由高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零件上,且使电动斥力的方向与弹性零件由于形变产生弹力的方向相反,从而起到克服电动斥力的作用。
(1)对两相或多相机械混合的金属复合材料,在不清楚其具体的物理参数(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的情况下,可以按混合物规律进行求解;
(2)分析计算表明,AgW触点材料随着W含量的增加,AgW触点间的电动斥力变大;
(3)AgW触点间的电动力总的来说不大,与接触压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4)触点间的接触斑点往往不是一个,故计算结果对估算触点间的电动斥力上限值有指导意义;
(5)当需要克服触点间的电动斥力时,可以采用多触点并联结构,或将触点固定连接在由高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零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