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韩国全州大学 韩国 全州 565-701)
随着我国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冰雪运动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尽管近年来,我国对冰雪运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体育发达的国家而言,我国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国内部分区域对冰雪运动的认识不够全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冰雪运动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冬奥会背景下,研究当前青少年冰壶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冰壶(Curling),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是冬奥会比赛项目。冰壶为圆壶状,由不含云母的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且世界上所有的制造优质冰壶用的天然花岗岩均产自苏格兰近海的一个小岛,也只有苏格兰人掌握着制作世界顶尖水平冰壶的技术。当前普遍认为冰壶运动起源于欧洲,具体的位置大概位于苏格兰。冰壶运动的历史至今已超过500年,人们最早在1541年苏格兰佩斯利修道院发现有对这项运动的记载,一群人在结冰的湖泊和池塘上滑石子。人们把冰壶称作 “冰上国际象棋”这一比喻很好地诠释了冰壶的神秘与优雅。可见,冰壶运动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冰壶运动起源于欧洲,并且受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这种运动在欧洲更具备优势。其中,加拿大是当前冰壶运动发展最快,也是走在前列的国家,被称为冰壶王国。在国际竞争中,北美、欧洲和亚洲成为冰壶运动的主流队伍。近年来,亚洲的中日韩国家在冰壶运动方面也开始取得一定的成绩。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接触冰壶运动。当时日本的有关负责人员向中国介绍了北海道冰壶运动的基本情况,并赠送了教学视频。1995年,我国最早在哈尔滨地区成立冰壶运动培训班,这也标志着该项运动首次进入我国。之后的三年里,我国开始了冰壶运动的发展,但这种运动还没有进入冬奥会,因此我国的体育管理人员对于该项运动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冰壶运动的发展。随着2000年冰壶运动协会在我国的成立,关于该项运动的训练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当前,社会对冰壶运动的认识不断增强,但相对于欧洲等发达地区,我国的冰壶运动在发展中依然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群众参与度低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通过对1994-2018年我国冬奥会的比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排名大概处于7-16名之间,因此就整体水平而言,属于世界第二梯队。并且就冬奥会的项目而言,我国的参赛项目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项目。在速滑项目中表现较好,其他的项目表现较差。就国家的政策而言,对于优势项目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劣势项目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另一方面,从夺金实力和奖牌数量上看,我国在冬奥会比赛项目中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其中,就冰壶项目而言,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运营模式以及制度不够完善,对于场地的建设与维护而言,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对于赛事、场地的把控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冰壶运动项目的发展。就男女项目对比而言,女性项目成绩略高,但总体与国际冰壶强国之间存在的差距非常明显。
对于体育事业而言,选择人才并重点培养是不断提升体育竞技水平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决定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冰壶运动项目而言,同样需要将选材放在首位。当前我国参与冰壶运动的人大约在750左右,包括一定数量的业余选手。就男女比例而言,女运动员更为缺乏。通过对当前我国冰壶运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储备人才的主要来源是专业的运动队、学校的定向培养以及社会的俱乐部等。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参与该项运动的人员非常少,并且缺乏专业的教练进行运动指导,导致天赋运动员存在严重的遗漏问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错过了青少年的培养,影响了我国冰壶运动的总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在2022年要举办世界范围内的冬奥会,整个准备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因此需要明确冬奥会项目的优势和劣势,并采取针对性的方案进行处理。并且就运动员的选材工作而言,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以及心理素质、生理生化素质等方面都应该进行综合考量。当前对于储备人才的选择过分重视身体机能素质的测试,对心理状态的测试不够重视,这容易出现平时训练成绩好,比赛时成绩波动性大的情况。并且,就社会发展而言,我国对于该项目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对于心理素质的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人才的储备选择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该项运动的发展。
在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影响下,我国的冰雪体育运动项目也得到国家的重视,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种冰雪运动项目当前也处于紧张的筹备状态中。在实际工作的落实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重视对教练团队的招聘和培训。教练人员的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水平不仅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快速的完成训练,同时还能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社会对该运动项目的认知水平。教练员的能力储备、执教经历以及执教意识等都会影响最终的训练水平。对于青少年的冰壶运动项目而言,一旦进入校园训练,需要最校园的硬件和软件情况作出严格的要求。首先是软件方面,从教练人员的甄选以及储备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择方面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就运动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量;其次是做好硬件方面的准备,对标国际赛事,为青少年提供稳定的训练场所,在提升水平的过程中提升青少年对比赛的认识。在专业训练的过程中,教练人员需要及时对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再次,对于冰壶运动项目而言,我国需要客观面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与冰壶运动强国之间的差距。因此需要积极聘请国外的有名教练对国内的青少年冰壶运动员进行专业指导,从而提升我国在该项运动方面的竞技水平。但这种方式需要适度处理,外教存在的同时,对国内教练的发展也会形成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外教的数量。同时国内的教练在聘请外教期间需要虚心学习,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升国内的训练水平;最后,相对于夏季项目而言,冰雪运动项目的技术性和危险性更高,并且运动人员需要对场地以及环境具备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专业教练人员的陪伴下,才能不断提升对冰壶运动的认识,克服消极因素对训练和比赛的影响,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冰壶运动本身对于场地的要求较高,对于我国的大部分区域而言,在发展冰壶运动的过程中需要人为的对场地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在体育竞技领域中,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通常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内在因素,主要指的是运动人员的经济能力;另一个是外在因素,就是比赛或者训练过程中运动器械以及装备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冰壶运动而言,完善的场地训练不仅可以提升运动人员的竞技水平,同时还能提升运动人员对于该项目的认识。就当前而言,我国的专业冰壶运动项目场地只是设置在了北京、上海、哈尔滨、黑龙江等地,并且就国际水平而言,部分区域的场地硬件依然不达标。因此这种外在因素也会影响我国冰壶运动的发展。
另一方面,不同于夏季运动项目,冬季运动项目对于场地的维护而言,成本非常高。并且在短期内完成场地的建设也十分困难。大量修建冰雪项目基地本身也不现实。加上我国关于冬季运动项目的场地分布严重不均匀,因此对于其他区域的冰壶爱好者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甚至对于部分区域而言,冰壶运动本身就是一种贵族运动。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过程中,可能部分家庭需要承担相当高的训练费用,这种客观因素相对于北欧国家和加拿大,我国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就硬件设备和场地方面而言,也是制约我国冰壶运动以及其他冰雪运动项目发展的重要原因。
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这一国际赛事对于我国而言,既是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在冰雪运动项目中,我国的优势并不明显,尤其在冰壶运动的训练和人才的储备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需要提高重视,适当加大资金的投入,规范人才选拔的模式,助力青少年冰壶运动人员的培养,不断提升我国的冰雪运动竞技水平。
青少年冰壶运动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于目前出现的问题,立足于长远发展。建议:第一,规范市场价格,对于有天赋深造的小球员,俱乐部及冰壶协会可以适当给与补贴,杜绝贵族运动的情况;第二,落实绿色通道,细化升学政策,考虑冰壶特殊情况,警惕断层现象;第三,把握联赛的质量,打造具有含金量的精品赛事,做好梯队的对接,保证每一个年龄层都有比赛可以打;第四,建立行业协作的概念,整合冰壶协会、俱乐部、学校、企业等相关行业的资源,在冰壶推广上发挥各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