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长春外国语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12)
啦啦操运动以非常独特的魅力赢得青少年的好评。因此,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将啦啦操列入中学体育选修课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目前,对于中学体育选修课,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指的是以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报的课程为依据,把原本编制的班级打乱,把报了同一课程的学生再次进行分班并组织教学。经由体育选修课,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从而激发其对运动的热爱,同时还能提升运动技能,加强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啦啦操属于体操运动,指的是运动们伴随着音乐的节拍,共同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其中涉及基本的手位动作,一些舞蹈动作以及过渡时所需要的配合动作等,能够体现出团队较为精湛的运动水平与合作精神,展现出青春、积极的形象。
根据动作技术的分类,啦啦操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技巧啦啦操,另一类是舞蹈啦啦操。所谓技巧啦啦操,顾名思义,包括各种以技巧为主的动作的有机结合,如托举、抛接、翻腾等,还有各种组合,如金字塔组合等。这种啦啦操的要求不低,不仅对场地设施有较高的要求,还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身体素养,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与技巧啦啦操相比,舞蹈啦啦操的趣味性更强,推广起来也更加简单。大部分都是舞蹈动作,辅以各种比较热门的元素,如街舞、花球等。而且还可以配合各种道具,先确定某一个主题,再围绕着主题创造某种情境,通过体操动作表达感情。
啦啦操源自美国,自一诞生,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至上世纪80年代,啦啦操在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深受人们喜爱。在我国,早在2008年,伴随着奥运会的召开,人们开始领略到啦啦操的风采。之后,啦啦操逐步在我国推广,并获得快速发展。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啦啦队,并将啦啦操加入体育课程之中。部分小学和中学也把啦啦操引入校园,在各种体育活动中或课间开展啦啦操活动。有些学校还将其升级打造,使之一跃成为校园特色。
啦啦操是由英文单词“cheerleading”翻译而来的,在国外,人们对其有一个特别的比喻,即将其称为“欢笑运动”。这是因为,啦啦操队员的出现,能够活跃赛场气氛,给人们带来快乐。这种运动极富活力,兼具健身效果,对中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且,啦啦操属于有氧运动,将其融入体育选修课,能激发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当下推广的新课改,倡导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等。啦啦操运动则能满足这一要求。与别的运动相比,啦啦操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因此,将其列为中学体育选修课程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
啦啦操是一种独特的运动项目,不仅属于体育运动,还能展现出表演艺术的美感。从这项运动本身而言,不仅能够展现出舞蹈之美,还能展现出动作之美。对于运动员本身而言,能够展现出服饰之美、道具之美,还能展现出人的身体之美。
中学生逐渐萌生出对美的渴望,他们开始注重仪容仪表,开始关注自己的体态变化,还渴望借助于各种方式展现美感。啦啦操运动满足了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将啦啦操列为选修课程,能让学生体会到美感,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当下,大多数中学所设置的体育选修课都是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学生早在小学时就熟悉了这些球类运动,再次学习,就觉得毫无新意,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好奇心比较强,希望接触新鲜事物,而啦啦操属于比较时尚的体操项目,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带动学生的运动热情。
总之,将啦啦操开设为全新的体育选修课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一来,中学体育课程体系会更趋于完善。
啦啦操强调团队合作和整体风貌,所以需要队员们具备组织性和纪律性。中学生活力旺盛且容易进行管理,极易开展啦啦操运动。每所中学都有各种体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皆可让学校的啦啦操队员们进行表演,从而活跃气氛。
众所周知,啦啦操的表演非常时尚,能够展现出青春的活力,能够表现出运动之美与艺术之美。经常进行这种表演,展现出积极、良好、团结的体育精神,能够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还能使校园文化的水平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使校园文化获得更好地发展。
当下,全国上下都在推广全民健身,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健身的行列。各个学校也都在提倡阳光体育运动。在这一背景下,将啦啦操列为中学体育选修课程之一,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健身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能够极大地促进全面健身事业的发展。
对于许多中学生而言,啦啦操属于全新且极具魅力的体育运动,能够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使学生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学开设啦啦操选修课,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这门课程,能够帮助青少年逐步产生一种意识,即运动可以是快乐的,可以是有趣的,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养成运动的习惯。
把啦啦操融入中学体育选修课,可以促进其快速发展,还可以为教师和中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钻研啦啦操的课程,并根据学生的特征、学习的特点,改进啦啦操运动,创造一些新颖的啦啦操动作,从而有效推动啦啦操的健康发展。
中学生群体与选修课程互相影响。中学体育选修课程以中学生群体为主要对象,而中学生则对这一门课程的开设与否有直接的影响。
首先,中学生出于各种原因,选择啦啦操选修课的人数有限,就有可能会导致这门课程无法开设;
其次,中学生在选择啦啦操选修课时,受爱好、性别、考试难易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他们在选择选修课时,主要是出于兴趣。具体而言,大多数学生之所以选择啦啦操选修课,是因为对啦啦操运动感兴趣。
不过,有些学生选择啦啦操选修课,则是处于其他原因,比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不高,希望通过啦啦操运动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养;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身材不好,希望通过啦啦操运动改变身形;有的学生觉得社交面太窄,社交能力差,希望通过啦啦操运动扩大交际圈,提升交际能力。而有些学生在选择体育选修课时,之所以不选择啦啦操,也有诸多原因,最主要的因素是害怕无法通过考试。此外,啦啦操选修课的选择还受性别的影响,绝大多数男生都不会选择啦啦操课程,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啦啦操更像舞蹈,是属于女生的运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导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多年前,我国从美国引入啦啦操运动,从那时起,我国就开始培养相关教师。时至今日,我国的啦啦操依旧属于初级阶段,这门课程缺少供教师参考的教学资料,许多教师都缺乏这门课程的教学经验,这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单薄。所以,很多中学都因为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不高而放弃啦啦操选修课的开设。
中学在设置啦啦操选修课,一定要满足软件要求与硬件要求。所谓软件因素,即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所谓硬件因素,即场地等。众所周知,啦啦操运动对于场地并无特别的要求。作为选修课,其要求更低,所以,中学开设啦啦操选修课程,并不需要像一些球类运动那样,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用品、修缮场地等,只利用学校原本的场地就可以。
很多中学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领导都比较轻视啦啦操运动,导致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受到极大地约束和限制。除此之外,啦啦操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太长,目前并未在全国形成一定的规模,全国各地并无啦啦操运动组织,也缺乏有效的宣传,致使很多人都不了解啦啦操,导致政府部门对啦啦操运动比较忽视,从而使其陷入无足轻重的尴尬局面。
要在中学开设啦啦操选修课程,一定要先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而言,可以从外地聘请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本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可以组织本校的教师到外校进行参观、学习;可以购买一些名师录制的视频课程,让本校教师进行观看。
此外,教师在啦啦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访谈,询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教师在开设啦啦操选修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再根据目标选择相应地教学内容。在制定啦啦操课程内容时,一定要充分接纳学生的建议,依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做好相应的课程设计。
在许多中学,都有不同的社团组织,把具有同样兴趣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共同举办、参与一些相应地活动。在开设啦啦操选修课程后,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多加练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组建啦啦操社团,并做好管理工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地组织社团活动,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当然,教师不可完全放手,要设定一个大体的方向和大致的规划,引导社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一定的互动经费,让学校提供一定的资助,至于不足的部分,则可以由啦啦操社团的社员们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筹款。在这一过程中,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此外,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啦啦操表演,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啦啦操水平和身体素质。
总而言之,把啦啦操课程融入中学选修课程,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还能促进合作,使学校的体育文化更上一个台阶,从而构建和谐校园。在开设啦啦操选修课程的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引导学生组建啦啦操社团等方式,促进中学啦啦操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