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嘉琦 张伟波 杨蕾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1)
近二十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我国高校都面临着大学生体质健康不良的状况,每年都有高校在体测或体育课中出现学生猝死等令人心痛的事件发生。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所以我们需要从改善大学生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增强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和知识、加大体育设施投资力度等方面入手,切实的为中国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献策献计。
近年,大学生体质状况逐年下降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体重指数超标、运能能力下降、近视率上升等问题一直存在,想要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需要全面深入的对其进行分析。
我国学校和家庭非常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高考是许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目标。文化课程的质量决定了学生是否受到优质教育的一个考核标准,学校教育中过于强调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体育课的教育。许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方案不合理,体育教师不足,体育场地设备不足,体育俱乐部发展不足,缺乏体育和文化氛围。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每天都在高喊高质量的教育,但并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高质量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是一个孩子最先接触教育的地方,但往往家庭更关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不是更重要的身体健康。很多父母对体育运动没有普遍性的认知,他们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好的榜样,没有营造好的体育运动环境,所以孩子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因此,家庭缺乏体育认知能力,学校没有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社会普遍对体育运动的忽略等问题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注重“安全第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现在基本以竞技体育中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组成,但是由于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受伤风险,学校和体育教师往往会选择最小的运动强度和最弱的运动负荷来降低学生的运动受伤风险。与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种教学风格会伴随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的身体锻炼达不到一定强度,从而导致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缺失以及身体素质下降。
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中,大多将考核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期末考核结果方面,运用数据作为教学质量唯一的评价依据,却没有将大学生体质健康作为一个衡量标准纳入到教学考核体系中,所以导致考核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对体育课有了抵触情绪,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薄弱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高中阶段的文化课学习压力过于繁重,没有时间进行体育运动,造成学生体质较差,进入大学阶段后,因为对体育运动认知的缺乏和高中不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大学生仍然不会进行体育运动;另一方面,进入大学,一直紧绷的神经突然得到放松,很多大学生一时失去了方向,开始迷恋网络游戏,迷恋休闲惬意的舒适环节,宿舍、教室、宿舍三点一线,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意识参加体育锻炼。还有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年轻,身体状态处于人生的巅峰,即使生病也很快就会康复,部分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于他们可有可无,只有在身体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才会想起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随着世俗文化在教育中位置的逐步升高,体育教育的边缘化是必然的结果,从根本来说是人们对于世俗文化的认同感远远高于体育教育。体育教育的边缘化也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之一。经济导向现已成为社会中的价值取向,这是市场经济体制冲击下演变的结果。体育教育没有紧跟时代进程,也没有跟随现代化的脚步,所以导致体育边缘化边缘化的发生。在学校教育中表现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等世俗教育压制体育教育,并且彼此成为一种相对立的关系,而体育教育和世俗教育的对立关系中,体育教育历来不受关注。
保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除了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饮食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我国饮食习惯倾向于口感大于营养价值。目前我国高校食堂大部分为外包商业化模式,以营利为目的的食堂为了迎合大学生们的口味要求,在菜品的制作上普遍采用重油重盐的习惯,并且因为口感大于营养价值的因素,油炸食品的数量要多于营养菜品的数量。此外,许多大学校园里或临近校园的街道开设小吃街,小吃种类繁多,但大多以油炸高热量类和重调味品类的小吃为主。这样的小吃因为口感好往往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大学校园的小吃街也经常成为网红打卡的地点。但大学生长期食用非健康小吃对体质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对大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结构的健康理念形成对立。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国家未来人才储备的地基,为了改善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情况,必须从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及理念、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学校体育的硬件投资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解决。
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质改善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定期举行各类校园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建立常态化的体育竞技机制。以院系、班级为单位的举行各单项体育竞赛也是开展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例如,综合性的校园运动会、各单项的体育竞赛、趣味运动会、体育节等。丰富校园课余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竞赛可以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体育运动之中,从而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此外,校园社团是学生们组织开展的一个具有特定兴趣爱好的组织,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宣传的窗口之一。鼓励学生们创立体育类型的社团,在社团活动的互动下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作出一份贡献。
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局限在运动技术和具体动作的学习,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将体育健康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起,从而引导学生自觉积极的主动开展体育锻炼,将终身体育的理念传达给学生。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必须从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为起点,高校应该加大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将此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课的大纲中要明确培养体育健康意识的目标,并且在教学计划中要落实具体的教学内容;定期的为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健康意识的培训,从而在教师的教学中带入更专业化的体育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健康意识;高校内开设体育健康知识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
我国有很多高校现在还存在着体育设施不齐全,体育教师队伍质量差等问题,许多高校因为体育资金受限,没有开展丰富体育活动的条件,没有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被迫开展枯燥无味的体育项目。枯燥的体育课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大学生体育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我国高校应该重视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教师队伍以及学校食堂的建设,加大对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团队的投资力度。有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运动的大家庭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便捷、丰富的体育运动环境,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是吸引学生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很多实行“学校+企业”共同管理的运营模式,其中许多体育项目需要学生付费才可以进行,并且盈利性企业有针对学生的营业时间限制,这样的管理机制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压缩了体育运动空间。针对此类情况,高校要明确大学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特定场所,高校体育场馆是公共资源,应在合理的范围内针对学生收取学生价,并且合理的安排商业用时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用时的占比。加大高校体育设施投资力度,优化体育场馆管理制度,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运动条件,营造充满热情的体育运动环境,这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高校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以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为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的认知程度,潜移默化的让体育进入学生的课余时间和日常活动中,将健康的体育活动取代游戏、打牌等消磨时间的消极活动。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大多是在学校中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活动,这种局限于每周一个或者两个课时的体育教学形式,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为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有效开展,需要将体育教学的形式进行拓展和延伸,将校内教学和校外锻炼进行有效结合,比如,开展一些校外篮球比赛、野外探索等形式的活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将以技巧类考核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体育课堂中更多的加入身体素质练习和趣味游戏,增强大学生体质,以及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体质健康变化记录整理,并计入到期末考核成绩。改变传统的“考勤+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加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法。设置教学内容时,要保证其满足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需求,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入更多实践训练的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多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方法。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中还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并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体育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高校应该积极的利用一切手段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