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生物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1-03-06 06:13:53安广洲邢俊玲林加金徐胜龙丁桂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周 艳,李 静,赵 涛,安广洲,何 伟,邢俊玲,林加金,徐胜龙,丁桂荣

(空军军医大学,陕西 西安 710032;特殊作业环境危害评估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32)

辐射生物学(Radiation Biology)是研究各种辐射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在预防医学等本科专业开设。相对其他生物医学类课程而言,辐射生物学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课程。目前,开设辐射生物学的高等院校不多,其课程体系也不成熟。本文结合我校军事医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分别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辐射生物学课程体系的建立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以期为其他高校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 辐射生物学课程内涵

辐射生物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与辐射相关的生物类学科。辐射是指粒子、光子通过空间传播能量的方式,是一种物理效应。辐射有多种分类方式,如按照物质的本质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按照物质的作用方式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按照物理原理分为光辐射、电磁辐射、热辐射、核辐射、声波辐射。辐射生物学是指研究上述多种形式的辐射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辐射生物化学、辐射生物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电磁辐射生物学、声波生物学、光波生物学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跨学科课程。

2 辐射生物学课程发展现状

目前,开设辐射生物学课程的高等院校并不多,大多数只是介绍部分内容,如放射生物学、医学放射生物学、防原医学等。即使课程名称为辐射生物学,但授课内容也只是讲授电离辐射等知识,很少涉及电磁辐射、声辐射和光辐射等内容,这可能与院校特色或专业特点有关。由此可见,辐射生物学课程体系还不成熟。

3 辐射生物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开设辐射生物学课程至今已有5年,主要在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开设,相关内容在本科生选修课、研究生课和任职教育培训班也进行讲授。本文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结合我校军事医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对辐射生物学课程体系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效果。

3.1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1]。在我校,课程标准是教员上课时必须携带的教学“五大件”(教材、教案、课表、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之一,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评价和教学检查依据。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就显得格外重要。

辐射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均有密切联系,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在我校,辐射生物学课程在大学四年级开设,学员已经学习过医学物理学、物理化学、病理生理学等物理和医学基础课程,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在辐射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反复论证,多次修订,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最终将课程性质定为军事生物医学课程,课程目标为理解和掌握辐射生物学相关知识,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课程标准还对课程内容、知识框架、教学设计思路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课程内容部分还标明了每个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重难点,便于教员有针对性地备课、授课。

3.2 教材

教材又称教科书、课本,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目前,市面上以辐射生物学命名的书籍非常少,能查到的只有198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朱壬葆主编的《辐射生物学》,内容以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为主。与辐射生物学内容相关的书籍相对较多,如《辐射生物物理学》《医学放射生物学》《防原医学》《辐射生物化学》等,但缺乏系统讲授辐射生物学的书籍。我们将这些书籍列入课程标准,作为学员学习的参考教材。

为了给学员提供一本可供学习并具有学术价值的正式教材,我们广泛收集参考资料,结合学校和专业特色,组织编写了一本系统、全面讲授辐射生物学的理论课教材,包括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声辐射和光辐射等内容,同时还根据授课内容编写了配套实验指导。目前,这些教材由空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仅供校内使用。

3.3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因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在我校,辐射生物学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各14学时。其中,理论课分为电磁辐射生物学、声波辐射生物学、光辐射生物学和电离辐射生物学4部分。由于我校为军事医学院校,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会适当加入一些物理因子的军事应用及其损伤特点、医学救治和防护知识,这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课程目标是一致的。同时,授课内容还注重新颖性、前沿性,有助于学员了解学科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培养其创新能力。

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有机补充,有助于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培养学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我校辐射生物学实践课内容设置与理论课对应,如次声的损伤效应观察、射频辐射对动物致热效应的观测与测量、不同材料对电磁辐射的防护效果评价等,有验证性实验也有综合性实验,注重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4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有着必然联系。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如何高效获得和传递信息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信息化和数字化。组织教员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在岗培训,努力学习PowerPoint、Flash、Autherware等教学相关软件的使用,鼓励教员大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单纯“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员队伍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2]、互动式案例教学法[3]和师生主体互换法[4]等,吸引学员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根据学员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开展双语教学,包括给出名词概念的英文名称,用英文幻灯片介绍重要内容等,扩大学员知识面,拓宽学员视野,为今后了解相关领域的国际研究动态奠定基础。

3.5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措施,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今后教学方法改进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考核形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阶段性考核,采用多种形式,目的是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终结性考核是课程结束时对学生成绩的评价,目的是确定学习效果,明确总体教学目标达成状况[5]。

我校辐射生物学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和平时考核3部分,理论考试为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形式为期末闭卷考试。实践考核和平时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其中实践考核占20%,平时考核占10%。理论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考核主要采用实验报告的形式,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内容。在终结性考核中,我们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制度,由出题人提前设计考核方案,教学组长和教研室主任审核,之后从试题库抽题组卷,每次考试都要出两份试卷(A卷和B卷),考试时随机抽取一份作为最终试卷。这种教考分离的形式大大提高了终结性考核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6]。

4 实施效果

为了提高辐射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我们严格把控每个教学环节。如授课教员均参加过教师资格培训,50%以上的人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教学经验丰富,通过多次预讲、试讲才能正式授课;课前召开师生见面会,了解学员知识背景,有助于教员有针对性地备课,提高知识传递效率;多次集体备课,及时解决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后续课程顺利进行。课程学习结束后,我们对学员进行无记名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课程的必要性和对授课教员的满意度等。结果显示,100%的学员认为开设该课程有必要,对教员的满意度达100%。学员考试合格(≥60分)率为100%,平均分在80分以上。由此可见,该课程体系实施后教学效果良好。

我们结合学校军事特色和专业特点,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辐射生物学课程体系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需进一步扩展,可增加系统辐射生物学、空间辐射生物学等内容;教学方法还需改进,可适当引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等先进教学手段。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辐射生物学课程体系会愈加完善、成熟,从而为国家和军队培养更多辐射生物学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