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婷 遂宁市中心医院
NEC是临床儿科相对频发的胃肠道急症,病因是肠黏膜多程度损伤,造成结肠或是小肠局域性坏死,患儿症状为便血或是腹胀。临床调查证实,NEC的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常规疗法是保守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NEC轻度患儿,可以纠正病情[1]。对于NEC病情较重患儿则要采取外科手术。腹腔引流是新型手术形式,其创伤性小,术后康复时间短,具有明显优势。为此,本研究选取85例NEC患儿,用于分析腹腔引流的治疗效果。
研究落实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间,共计NEC患儿85例。根据随机法分组后,A组计入44例,男患儿25例,女患儿19例;胎龄为33周-42周,均值(37.02±1.54)周。B组计入41例,男患儿24例,女患儿17例;胎龄为34周-41周,均值(37.58±1.04)周。数据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B组采取常规治疗,即静脉营养支持、输血治疗、胃肠减压或抗感染等,并结合患儿的感染程度合理性选择抗生素。A组采取腹腔引流治疗,切口位置为患儿右下腹部位的麦氏点,长度约为0.5厘米。将皮肤切开后使用套管针(12F)进行穿刺,感受突破感后入腹腔,将针芯退出,并使套管朝腹腔内部送入7-8厘米。将套管针于腹壁部位缝合且固定,连接无菌袋。
记录患儿的腹胀缓解时间、禁食时间、粪便潜血测试转阴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治疗相关指标。观察腹腔内脓肿,肠狭窄与肠穿孔等并发症。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经x2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足0.05。
A组的腹胀缓解时间为(5.74±0.85)天,B 组为(6.95±0.97)天(t=6.127,P=0.000);A组的禁食时间为(9.75±0.66)天,B 组为(13.45±0.79)天(t=23.493,P=0.000);A组的粪便潜血测试转阴时间为(6.45±0.78)天,B组为(8.95±0.91)天(t=13.627,P=0.000);A组的住院时间为(48.22±8.62)d,B组为(53.75±8.71)d(t=2.941,P=0.004)。
A 组出现1 例腹腔内脓肿,比率为2.27%,A组出现1例肠狭窄,比率为2.27%,A组的并发症几率为4.55%(2/44);B组出现4例腹腔内脓肿,比率为9.76%,B组出现3例肠狭窄,比率为7.32%,B组出现2例肠穿孔,比率为4.88%,B组的并发症率为21.95%(9/41)(x2=5.707,P=0.017)。
NEC的主要疗法是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具体疗法决定于患儿的病变程度[2]。对于BellⅠ期患儿而言,保守疗法更为合理,具体为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支持,禁食禁饮,抗生素对症治疗等。对于BellⅢ期患儿而言,经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病情,需采取手术疗法,可以根据患儿的肠管病变程度选择合理术式。如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和穿孔修补术等[3]。腹腔引流手术于1977年被首次提出,用于NEC患儿急救治疗,临床证实腹腔引流术治疗后,患儿不需要进行剖腹手术,使得20%-60%的患儿可以免于外科手术治疗,尤其适用于BellⅡ期患儿。NEC病情处于BellⅡ期的典型症状为腹胀,会升高腹内压。一旦腹内压显著升高,便会累及胃肠道,造成肠道屏障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导致内毒素以及细菌等物质异位,最终诱发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4]。此时,接受多普勒血流仪检查可发现患儿肠黏膜的血流灌注量显著改变,具体为腹内压升高会降低肠黏膜实际血流量。为此,相关学者认为严重的腹内高压会增加肠道坏死风险,造成肠狭窄等远期并发症。此外,腹内高压还会增加肠粘膜的实际通透性,导致细菌或是内毒素等物质明显异位,这是诱发NEC的病理性基础。腹腔引流的治疗目标是降低腹内压,恢复患儿肺功能,显著增加心回血量,最终调节肠壁血运情况,防止肠坏死或是狭窄等不良事件。腹腔引流属于外科疗法,可借助引流技术降低腹内压,减轻感染情况,治疗操作较为简单,安全性高,实用性较强[5]。
结果中,A组的治疗相关性指标优于B组,A组的并发症率低于B组,数据对比后P<0.05。说明腹腔引流对于病情恢复的促进作用较佳,其治愈率高于保守疗法。此外,腹腔引流治疗的创伤性小,便于操作,对于医疗条件的要求一般,可在基层医院进行大力推广。但其同样存有不足,如难以观察小肠病变,若患儿治疗后仍有腹内压等异常表现,则要继续采取剖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