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法学视角下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流变与异化 *

2021-03-05 13:27:30王保民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1年3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浪潮马克思主义

王保民 袁 博

女权主义(Feminism),又称女性主义,是指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反对性别歧视、争取男女权利平等的社会理论。由于在西方社会,女性往往以大规模社会运动的形式来争取自身权利,因此“女权主义”一词也往往用来指代女权主义运动。美国是女权主义运动频繁发生的国家。在本世纪之前,美国社会出现了三次女权主义运动浪潮,对美国的政治与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步入21世纪以来,受网络自媒体快速发展、反女权的保守主义势力再度泛起等因素的刺激,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变化,表现出与以往女权主义运动的不同特征。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视角来考察,可以更为清晰地分析和阐释当前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特征,并客观评价当今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在争取女性权利方面的功过得失。

一、女权主义的理论分析范式

学术界一般认为,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想理论起源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至今日,女权主义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女权主义理论流派众多,理论分析范式多达几十种。每一个理论流派都力图揭示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消除这种压迫的办法。为了更为全面地理解女权主义运动,有必要先行总结女权主义的理论分析范式,进而阐述马克思法学与女权主义的关系。

(一)女权主义的传统分析范式

在女权主义运动的历史上,以下几种理论对女权主义的影响最为深远。

1.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以文艺复兴思想和“天赋人权”哲学为思想基础,认为女性与男性同样具有人之所以为人的理性思辨能力。后天的社会习俗和差别教育造成了男性和女性性别角色的不同,“这些由社会构成的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就是将女人置于地位低下的等级制度的基础”。1黄育馥:《西方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这一理论期望在一个人人平等、以契约为基础的社会中,不断扩大民主范围,使女性有接受并选择教育和工作的权利。这一理论鼓舞和支持了西方社会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

2.存在主义女权主义

存在主义女权主义以存在主义的本体论为理论基础,指出性别是文化构建的产物。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性使女性服从于自身来保证“自我”的自由。该理论的最早提出者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指出,自古以来女人就在男性掌控的世界中沦为他者——第二性。“她不是作为一个主体,而是作为一个矛盾的具有主体性的客体,面对男人而挺立的;她把自己既认作自我,又认作他者。”2[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585页。波伏瓦主张女性没有永恒固定的女性气质或女人的宿命,女性应勇敢面对并改变自我与处境,重新定义自己的存在。这一理论在西方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激进主义女权主义

激进主义女权主义把妇女处于从属地位的困境归因于建立在生育性别分工基础上的男权制结构。该理论提出要对“父权制的性/社会性别制度发动全面而彻底的挑战与清算”。1潘萍:《西方女权主义发展浪潮的逻辑梳理》,《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该理论支持了第二波和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在后期的理论发展中,激进主义女权主义者特别关注并批判男性暴力、色情文艺等社会问题,认为这些问题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对女性的不公。当代美国的女性法学家凯瑟琳·A.麦金农(Catharine A. MacKinnon)是激进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她指出:“英、美都没有将仇恨言论和色情文艺理解为关乎社会不平等或法律平等的问题……英、美的法律都没有在实质意义上理解何为平等。”2[美]凯瑟琳·A. 麦金农:《言词而已》,王笑红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页。

4.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很多女权主义的理论流派本身就脱胎于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西方传统的女权主义者大都将马克思、恩格斯所描述的未来社会主义女权状态作为其奋斗的目标。波伏瓦就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在我们梦想的社会主义到来之前,为妇女的实际地位而斗争是必要的。”3[英]玛格丽特·沃斯特:《女权主义简史》,朱刚、麻晓蓉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第164页。最早在美国大学推动建立妇女学学科的玛丽琳·J.波克塞(Marilyn J. Boxer)发现“许多妇女学创始人的母辈们都有马克思主义的背景”。4[美]玛丽琳·J. 波克塞:《当妇女提问时:美国妇女学的创建之路》,余宁平、占盛利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页。自由主义、存在主义等传统的女权主义理论分析范式,在很多观点和方法上都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中,“《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西方女性主义引用、解读和研究频率最高的两个文本。”5范春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方法和论题——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提出了通过摧毁两性分工与私有财产制来实现女性解放。恩格斯指出,要建立自由平等的婚姻家庭制度,就要让女性参与公共生产行业,让幼育成为国家事业,取消生产工具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源公有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即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指出女性受压迫是史前私有财产制的产物,这种压迫因为妇女在经济生产中所处的次等地位而延续。因此,资本主义与阶级制度是女性受压迫的唯一根源。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女权主义

研究女权主义本身需要法学视角。女权主义者对女权问题的探讨,不会单纯停留在以社会性别研究为主轴的哲学知识论层面,而是会延伸到对现实法律制度的解读和批判,并进一步批判法律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性因素。这就启示我们,在研究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过程,可以尝试采取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法学本身对于女权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相比于西方传统的女权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对于女权问题有着更为科学、深刻的阐释。马克思主义法学指出,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性别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由于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和法维护统治阶级男性对被统治阶级女性的压迫。“法律上的不平等,并不是妇女在经济上受压迫的原因,而是它的结果。”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页。彻底消灭私有制是实现女性解放的根本路径。

在女权主义法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法学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制度的分析批判,给女权主义法学很大的启示。”2吕世伦:《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下卷)》,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39页。正是基于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法学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激进主义女权主义等诸多女权主义理论借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与方法,常常关注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父权特征,把女性的从属地位与工人阶级的受压迫状况相比较。“女性主义法学家高扬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批判大旗,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法律的男权主义特征,”3邱昭继:《女权主义法学的马克思主义之维》,《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1期。致力于消除资本主义法律对女性的不公平限制。表1概括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女权的基本理论。

表1. 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女权的基本内容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法学视角出发,结合传统的女权主义理论范式,分析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流变。最终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来评价和展望美国现阶段的女权主义运动。

二、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流变

学术界一般用“浪潮”(Wave)这一术语来形容女权主义运动的阶段,原因在于“使用‘浪潮’的概念,可以抓住市民社会运动与政治运动非线性发展方式的特点”。4[英]西尔维亚·沃尔拜:《女权主义的未来》,李延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86页。学术界一般认为,在本世纪前,美国历史上一共发生了三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每波女权主义运动的时间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浪潮的时间划分基本一致。当前所发生的女权主义运动仍然属于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的余潮。但普鲁登斯·张伯伦(Prudence Chamberlain)、海伦·潘克赫斯特(Helen Pankhurst)等部分当代女权主义学者则认为,2012年以后发生的女权主义运动可以被视为美国的第四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本文认同海伦等人的观点,将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即学术界一般认为的第一波至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2012年至今所发生的女权主义运动,由于表现出不同于前三波运动浪潮的显著特征,因此可以视为美国历史上的第四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

(一)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历程与第四波运动浪潮

表2总结了美国历史上的四次女权主义运动浪潮的基本内容。

表2. 美国历史上的女权主义运动浪潮

当前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正值第四波运动浪潮,其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女权主义运动如下。

1.华盛顿女性大游行

华盛顿女性大游行(Women's March on Washington)是指从2017年起发生于华盛顿的大规模女性集会游行活动。2016年11月,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的消息确定后,引起了诸多美国女性的不安。许多美国女性指出,特朗普曾发表过很多侵犯女性权利以及涉嫌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的言论,因此特朗普并不是一位合法的美国总统。1Abby Harrington, Tanks and Rubber Bullets vs. Pussy Hats and High-Fives: A Comparative Look at the 2014 Ferguson Uprising and the 2017 Women's March On Washington, Hastings Women's Law Journal, vol.31, no.1, 2020, pp. 101-127.由于美国女性群体发起该运动的最初目的是反对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因此该运动也被称为“反特朗普游行”(Anti-Trump Marches)。

居住在夏威夷的退休律师特蕾莎·肖克(Teresa Shook)最早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起了在特朗普当选后前往华盛顿开展女性游行的倡议,一夜之间就有上千名女性表示愿意加入华盛顿游行。与此同时,知名时尚企业家鲍勃·布兰德(Bob Bland)也发起了女性游行的倡议,使得参加游行的女性人数快速增长。在特朗普正式执政的第一天,华盛顿街头有近20万名女性上街游行。此后,美国境内多地发生了女性大游行运动。有数据显示,在2017年,美国境内有至少330万人参与女性大游行,是自20世纪60年代反越战游行以来在美国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游行活动。2018年,鲍勃·布兰德等人成立了“女性大游行联盟”,将这一运动发展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

2. #MeToo运动

2017年10月,美国的《纽约时报》曝光了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对其电影公司的数十位女性员工进行性骚扰和性侵犯的事件。该事件一时震惊全美。随后,美国娱乐界的多位女性公开表示她们也是哈维·韦恩斯坦的受害者,但迫于当时哈维·韦恩斯坦拥有人事权力以及强大的律师、宣传团队的压力,她们不敢揭露韦恩斯坦的不法行为。该事件掀起了美国广大女性在社交媒体上开展谴责性侵犯与性骚扰行为的运动。由于这一运动将#MeToo作为网络社交平台活动的主题标签,因此这一运动被称为#MeToo运动(中文翻译一般为“‘我也是’运动”)。

美国知名女演员艾莉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最早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出了#MeToo这一标签来表示对遭受性侵犯的女性的支持。在米兰诺发出#MeToo后的一年内,这一标签被推送了1900多万次。1CBS News, More than 12M “Me Too” Facebook Posts, Comments, Reactions in 24 Hours, https://www.cbsnews.com/news/metoo-more-than-12-million-facebook-posts-comments-reactions-24-hours/.#MeToo运动的兴起,使得许多资本家性侵女性的不法行为得以曝光,有人因此受到了司法审判。大量美国女性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将运动的矛头直指美国上层社会的权贵资本家,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男性资本家利用他们在美国社会中的优势地位侵害女性权益的行为。时至今日,#MeToo运动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化上的一次革命。#MeToo运动的支持者指出,#MeToo运动就是“要革去权贵男性和权势者的特权,特别是他们的性特权,要改变男权社会的权力结构和与之配套的男权文化”。2沈睿:《以两本书为标志:美国#MeToo运动两周年》,《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0年第2期。

3.“解放乳头”运动

“解放乳头”(Free the Nipple)运动最早由美国知名的电影制片人妮娜·伊斯科(Lina Esco)于2013年发起。妮娜在电影制作中发现,美国法律允许网络和电视媒体播放男性裸露上半身的视频,甚至允许播放包含虐待女性情节的色情性质的影片,却禁止媒体播放女性暴露胸部的视频。她也发现,美国多地的法律允许男性在公共场合袒胸露背,却禁止女性裸露上身,违反者会被处以罚款,甚至是监禁。这正体现了美国法律的虚伪和社会文化中存在的基于女性身体结构的性别歧视。妮娜于是愤然发起了“解放乳头”运动,鼓励美国女性裸露上身游行。许多美国女性纷纷走上街头,加入游行,反对美国法律对女性着装的要求。

“解放乳头”的支持者认为,“女性无上装法律”(female toplessness laws)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所确立的公民权利平等的原则。“为了让女性在美国获得完全的平等,社会必须平等地看待所有性别的身体。法律早已不允许男人和女人展示他们的生殖器,但只禁止女人在公共场合袒胸露背。”1Nassim Alisobhani, Female Toplessness: Gender Equality’s Next Frontier, UC Irvine Law Review. vol.8,no.1, 2018,pp. 299-328.时至今日,“解放乳头”运动促使美国多地废除了禁止女性在公共场所裸露上身的法律规定,也促使网络和电视媒体放宽了对影视作品中女性上身着装的审查。

(二)美国第四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的变化与特征

之所以将2012年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划分为第四波运动浪潮,主要原因在于,相较于前三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第四波运动浪潮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特征。

首先,第四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更为明显地体现了美国社会所存在的日益加深的阶级矛盾,运动的阶级指向更为明显,女性争取女性自由的意愿更为强烈。现阶段爆发的运动中,女性群体除了像前三波运动浪潮一样要求取得某项特定的政治权利之外,还特别针对美国的权贵男性资本家开展批判,要求他们针对女性特质,给予女性在法律、社交、文化等领域不同待遇。广大女性意识到,尽管法律对女性权利的保障在不断进步,但富裕的资本家阶层对底层女性的压迫仍然无法消除。如华盛顿女性大游行将运动的矛头直指美国总统,揭露美国总统压迫女性的思想和言论。在#MeToo运动中,大量受雇于美国企业的无产阶级女性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形成舆论合力,将进攻矛头直指美国富裕的男性资本家阶层。女性通过网络大胆地批判这些权贵资本家利用男权优势,在工作场所对于女员工进行侵犯和压迫。

其次,第四波运动浪潮中,网络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女性聚合的方式以及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发生了明显变化。海伦·潘克赫斯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上发表的文章指出:“社交媒体既是压迫民众的桎梏,同时也是实现解放的手段。利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第四次浪潮的显著特征。”2Helen Pankhurst, Feminism is in My Blood, https://en.unesco.org/courier/2020-1/helen-pankhurst-feminism-my-blood.现在,女权主义运动并不一定要以传统的集会游行等方式进行,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也同样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当前在美国发生的轰轰烈烈的女性大游行,起初是由一名退休律师在网络社交平台发起的。#MeToo运动、Time’s up运动等女权主义运动,则都是女性在网络空间“聚集”,利用社交媒体形成了反对男性暴力和职场性骚扰的强大力量。

最后,与第三波运动浪潮呈现出的发展趋势相比较,第四波运动浪潮以单一的女性权利问题为核心、女性群体聚合表达单一诉求的特征极为明显。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的发生,伴随着美国的民权运动、种族运动、文化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往往融合到其他运动当中,与其他运动交叉发生。因此,彼时学者们认为“女权主义的存在形式已经变得令人难以识别”,未来女权主义运动的趋势将是使女权运动融入到其他人权、经济或环保运动当中。3[英]西尔维亚·沃尔拜:《女权主义的未来》,李延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3页。然而,近年来美国发生的大规模的女权主义运动,却又呈现出了如第一波和第二波运动浪潮那样的女性群体聚合并单纯以某项女性权利问题为议题的运动特征。如华盛顿女性大游行表达反对特朗普的女性歧视言论,“解放乳头”运动中妇女大规模集会反对政府管制女性着装等。

三、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异化

美国第四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造成了冲击。但与此同时,现阶段的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存在着偏离以往所强调的进一步参与公共事务、消除社会对女性气质的要求为主要路线的异化问题,1“异化”作为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又作为异己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本身。马克思曾用“劳动异化”这一概念来表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女性丧失劳动主体性的过程。关于这一概念的具体阐释可参见潘萍:《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79页。蕴含着女权主义运动倒退或分裂的危机。现阶段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异化主要体现在思想倾向上的倒退、诉求表达上过多的情绪宣泄以及运动成果被商品化的问题。

(一)重回“女性受害者论”的思想倾向

“女性受害者论”,也可以称为女性弱势论。这一理论将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异作为定位女性社会地位的主要依据。“早期主张两性差别的人总是从男女的‘生物差别’展开认识,认为女性由于生理特征永远不能从事一些家庭之外的事务。”2胡静、张红扬:《约翰·穆勒的女权主义思想述评》,《前沿》2011年第2期。在西方封建时代,统治阶级以此作为奴役女性的理论依据。广大女性为了获得自身的权益,除了借助于宗教外,也会借助女性弱势论来说明自己是天然的受害者,以此博得统治阶级的同情和恩惠。但这一理论在西方社会的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浪潮中即已受到严厉的批判,被广大的女权主义者抛弃。原因在于,如果女性仍然以女性是天然的受害者的姿态出现,那么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女性天然拥有和男性同样的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也即默认了女性无法享有与男性同样的法律权利。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是反对女性弱势论的重要理论。恩格斯就曾指出,根源于两性生理差异的性别差异最初并不带有压迫性质。在原始社会,男女完全平等。人类社会在步入阶级社会后,私有制造成了包含男女不平等的阶级奴役现象。在剥削阶级家庭中,男子能够统治女子,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干或是性恶,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生产资料,是私有财产的所有者。而被剥削阶级家庭内部的男女不平等,说到底也是阶级奴役的反映。

现阶段美国的女权运动即暴露出了女性弱势论抬头的危险倾向。这种倾向集中表现在#MeToo运动中。在该运动中,由于女性可以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大胆地指控男性对女性的性骚扰、性侵犯行为,越来越多的女性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在网络上,指责男性对女性的不公。随着表达女性脆弱的声音越来越多,女性群体中出现了因为女性本身具有脆弱性,因此应当受到男性重视的相同论调。许多女性将自己定位为无法进行积极作为、只能被动接受男性指令的受害者。“受害者身份”成为此次运动中女性反抗男性的武器。美国的女权主义作家海伦·普鲁卡罗斯(Helen Pluckrose)针对这一现象指出,她的母亲那一代的女权主义者强烈抵制那些认为女性太胆小、太脆弱而无法在公共领域发挥作用的说法。但这一努力“正受到女权主义内部文化转变的威胁,这种文化转变将目标为女性赋权的运动转变为以受害者身份为导向的运动。它可能会破坏女性取得的进步”。1Are Women Really Victims? Four Women Weigh In, https://quillette.com/2017/11/22/women-victims-four-womenrespond/.“女性受害者论”的抬头,极易促使社会中形成女性基于生理性别原因本身极易被侵害的文化倾向,而忽略了男女不平等背后的经济原因,显然不利于美国女性为争取自身权利开展进一步的斗争。

(二)过度的情绪宣泄造成与男性的对立危机

女权主义斗争容易陷入的另一大误区是过于强调对男性的不满而缺乏对权力结构的改造。如果女权主义运动造成女性对男性的普遍仇恨,就极易导致女性与男性的对立,必然扭曲女权主义运动反对性别歧视的初衷和改造父权制权力结构的目标。诚如有学者在对当代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评述中指出:“女性解放运动,绝非一个性别打倒另一个性别——那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男权。其真正的诉求,是一场结构性的逆转,将女性和男性从封闭且唯一的权力结构及认知模式中解困。”2戴潍娜:《“她者”的醒来》,《读书》2020年第6期。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则更加深刻而具体地指出,妇女的解放应当是和被剥削阶级的解放同步实现的。因此,女性只有回到公共事业中去,并联合同样被压迫的无产阶级男性开展阶级斗争,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平等。

在现阶段的美国女权主义运动中,大量的美国女性通过参与运动表达个人感受、进行情绪宣泄。情绪宣泄的声势几乎超过了制度性诉求的表达。以华盛顿女性大游行为例,从2017年到2020年,华盛顿女性大游行所提出的制度性议题不断减少,参与人数也呈下降的趋势。当观察媒体问及一些女性“你为什么来参加女性大游行”时,许多女性给出的答案是为了大骂特朗普一顿。因此,有评论指出,“也许女性大游行逐渐失去支持是因为它更多的是关于男人,而不是女人。也许未来的游行应该集中在真正的对女性的不公正方面。”3Krystina Skurk, 2020 Women’s March Peters Out After Women Discover Trump’s Not Destroying Their Lives, https://thefederalist.com/2020/01/19/2020-womens-march-peters-out-after-women-discover-trumps-not-destroying-their-lives/.在#MeToo运动中,这一问题则更为明显。在“女性受害者论”抬头的推波助澜下,#MeToo运动几乎演变成了女性对男性进行谴责和指控的平台。在运动中,女性对男性的指控不需要严格的法律和事实依据,运动中的女性仅凭自身的体验和认知指责周围的男性,就能引发强大的舆论力量,因此给周围的男性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许多无辜的男性也被裹挟其中,为了躲避无端的指控而刻意与周围的女性保持距离。因此,有男性将#MeToo运动称为女性对男性的“政治迫害”。4Michael Cromwell, #MeToo movement goes too far, https://www.baltimoresun.com/opinion/op-ed/bs-ed-op-1220-metoo-toofar-20171219-story.html.也有女性认为,#MeToo运动“毒害了两性之间的关系,把日常交往变成了一个社交雷区”。5Meet the women worried about #MeToo, https://www.spiked-online.com/2017/12/18/meet-the-women-worried-aboutmetoo/.过分的情绪化的宣泄,使当前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出现了女性和男性对立的危机,这容易将许多原本认同女权主义运动的男性排除在女权主义运动之外,最终只会使女权主义运动在争取女性权利的道路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三)女权主义运动商品化的程度加深

在资本主义社会,女权主义运动的直接目的之一即是摆脱资本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商品化,真正实现女性在公共事业中的劳动主体性。然而,私有制的剥削性决定了原本作为人类本质的劳动会逐渐丧失原初的自由自觉性而不断发生异化。尽管随着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现代女性参与公共事业的程度不断提升,但资本仍会将女性作为获利的工具加以开发利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权利是按照资本来进行分配的。占有资本越多,享有的权利就越多,就越能‘平等’地享有权利。”1龙钰:《马克思恩格斯法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86页。作为被剥削者的女性,无法避免被异化为工具性的存在。女性的精神被忽视,而“女性身体被物化、被商品化,女性沦为‘身体化’的存在被作为客体广泛消费……这种现象是资本的逻辑与根深蒂固的父权制双重作用的结果,是资本攫取利润的需要”。2程铭莉:《消费社会看女性身体的商品化》,《人文杂志》2015年第9期。表现在女权运动方面,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在积极争取参与公共事业、争取法律权利的同时,也始终伴随着女权运动被商品化的现象。

“解放乳头”运动明显体现了当代美国女权主义运动被商品化的问题。在美国女性通过“解放乳头”运动取得一系列法律上的成果后,美国的资本家开始了对“解放乳头”运动的商业开发。以支持该运动为由,许多媒体公司邀请女性赤裸上身参加电视演出,以此提高其收视率或网络点击率。商业化的席卷扭曲了这一运动,给该运动造成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媒体选取的女性多数属于年轻的白人女性,而真正缺乏权利保障的少数族裔女性却很少被提及。《每日邮报》(Daily Mail)曾在2016年梳理了美国新闻媒体对全国“赤裸上身日”的报道,发现相关报道中出现的60名女性中只有7名是有色人种。3Lizzy Ring, The Flaws of Free the Nipple: Inequality among Boobie Pix, http://www.buzzsawmag.org/2016/11/09/theflaws-of-free-the-nipple/.二是出于赢利的需要,媒体选取报道的女性几乎都属于符合美国男性普遍审美标准的年轻女性。许多年龄较大或身体有缺陷的女性,无法进入大众的视野。被商品化的“解放乳头”运动几乎成为了媒体的选美活动。“解放乳头”运动在为女性争取法律权利方面取得进步的同时,其运动成果也随之被资本市场商品化,使得原本力图摆脱女性物化的运动又沦为了工具性的存在。不得不说这是对当代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一大讽刺。

四、结论与展望

现阶段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在思想倾向、诉求表达以及运动成果方面都陷入了异化的困境,美国女性的女权主义运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关注异化问题的同时,也应承认现阶段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在维护女性权益、影响美国政治方面仍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美国女性对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影响,就体现了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强大力量。面对特朗普歧视女性的行为,美国女性通过女性大游行等运动号召广大女性反对特朗普连任。尽管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为了挽回丢失的女性选票,煞费苦心地祈求女性选民投票支持,但更多的女性将选票投给了曾表示支持女权运动的候选人拜登,1参见搜狐新闻:《特朗普竞选集会祈求女性选民支持,民调显示其丢失女性选民支持率》, https://www.sohu.com/na/427003600_656058。从而对美国总统选举产生了重要影响。2美国的新闻媒体指出,在202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女性选民是拜登当选的主要支持力量。美联社VoteCast栏目调查了大约11万名美国选民,其中女性选民的比例占53%。女性选民以55%对44%的绝对优势,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参见新浪新闻:《本届美国大选“展现女性力量”,美媒:政界迎来“女性年”》,https://news.sina.com.cn/w/2020-11-18/doc-iiznctke2127388.shtml。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指出,实现女性的独立和解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在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之后才能实现。3吕世伦:《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519页。在考察和评价当今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美国女性的努力。我们无法苛求现阶段的美国女性能够做到通过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来实现自身的解放。在资本主义的制度框架下,美国的女性们能够通过女权主义运动影响政治和法律,不断改善自身受压迫和歧视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成功的。当前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异化,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走到了尽头。如果美国女性能够正视男女不平等的私有制根源,联合无产阶级男性坚持不懈地开展对剥削阶级的斗争,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依然有希望走出异化的困境。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浪潮马克思主义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新色彩浪潮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41:37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2:54:24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48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0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