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电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1-03-05 10:49
现代盐化工 2021年5期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智能化

朱 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处于不断进步、发展的关键阶段,且建筑电气工程项目数量持续增加。为了提高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部分企业开始结合应用电气智能化技术,使其成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电气智能化关系着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甚至会被忽视。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广泛应用电气智能化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的维护效率、日常运行水平等,同时,也可以帮助建筑管理单位节省核心环节的维修与维护成本,彰显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另外,应用智能化技术之后,相关建筑单位可有效收集数据信息,在第一时间掌握事故、故障的发生情况,并调整相应参数,发出警报,提高整个建筑使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 相关智能化技术概念

1.1 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的基础部分为信息技术,之后再综合应用先进的技术。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智能化技术包括GPS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等[1]。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特点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机械操作的智能化水平,摆脱传统人工操作造成的不便,避免操作人员在现场危险区域施工,保证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并减少其日常操作量、工作量,加快工程、工作的进步[2]。同时,应用智能化技术,还可提高工程或是工作的整体质量,通过节省资源来保护生态环境,并利用智能化技术提高问题检测的自动化水平。

1.2 建筑电气工程

建筑电气工程由控制保护装置、供配电线路、用电设备组成,以工程技术、电气技术、电气设备、电能技术为手段,在有效改善建筑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电气工程的功能[3]。建筑电气工程的主要作用为分配、接收与应用电能,并以电能为支撑传递信息,提高建筑环境的便利性、安全性与舒适性,也能将线路运行情况、电气设备位置信息等传输至计算机,如果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也会通过智能化技术自动报警[4]。由此可见,应用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可为技术人员全面检修设备提供数据,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并减少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2 电气智能化技术应用内容

2.1 供电方式

供电方式也是电气系统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高压侧为避雷和进线以及计量和出线,两条电源线路必须同时进行,且不设置联络开关,低压侧则采取单母线分段实施,进线开关和母线联络开关之间采取电气机械式联锁。同时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确定用电量、发展规划以及实际供电的条件,考虑这些综合因素之后,再决定采取哪种供电方式来应用电气系统,经过这些严密的处理之后,才能真正确定哪种方式比较适合。然而,实际操作并非设想中那么完美,由于工作人员的水平有限或者是设备的限制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直接导致供电不正常。为了确保整套供电系统正常运转,提高电气系统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该高度重视施工的质量,严格把关每个施工环节,并认真贯彻施工质量要求,优化整个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供电方式[5]。

2.2 线路保护

电气系统的线路是确保电气系统正常运转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直埋线路在穿越建筑物等或者引出地面时,从2.0 m高至地下0.2 m处,必须对线路加以保护,且保护套内直径不得小于电线外径15倍。在电气系统中,只要电线出现问题,整个电气设备就会出现故障,甚至会导致整个电气设备损坏。审核图纸时要严格把关,一些明显的电路问题很容易暴露出来,只要线路的选择不合理,必然导致电气系统出现问题。只要这些问题发生,必然会引发火灾。因此,在电气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电路的保护,将其放在关键位置上,理清彼此的联系。电路保护也是在施工过程中对整条线路的优化,严格按照科学的设计思路进行[6]。

2.3 接地保护

电位联结的部位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位,当这个部位的深度没有达到相应的设计要求时,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来执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调试。如在施工现场连接电气线路时,总是出现各种问题和漏洞,影响整体效果。因此,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必须调整施工思路,重视对接地的保护。

3 电气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电气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是居住环境优化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然而,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想提升电气智能化工作的整体质量,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对任何问题时,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解决。

3.1 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从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实际情况来看,大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设计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甚至有的设计人员根本没有从业资格,而设计公司内部也没有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导致整体设计水平较低。因此,这些低水平的设计公司根本无法保证良好的电气工程项目设计,进而影响整个供电系统的质量。对于建筑电气工程项目而言,施工设计方案起着关键作用,可为开展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与效果,应在方案设计阶段结合应用电气智能化技术,避免在此阶段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设计人员可以高度应用先进的电气智能化技术,便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综合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方案的设计水平。结合电气工程项目智能化技术的概念与组成要素,在设计建筑工程方案时,设计人员应以遗传学算法为基础,构建比较实用的计算机模型,模拟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生物进化规律、自然生化反应,以便为优化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提供依据,进而降低设计方案中潜在漏洞风险的发生率。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应用电气智能化技术,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由电气智能化技术方面的专家对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的最优配置、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奠定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基础;另一部分是利用电气智能化技术优化设计方案,探索、设计出质量更高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为了确保电气工程项目的质量,设计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与内部的其他人员加强沟通,进而提高组织的效率。

3.2 设备运行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方面,电气系统、电气设备的运行水平与效果是评价建筑功能后期性能、功能的重要指标。如果发挥出电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后期使用功能与性能。因此,需要在建筑工程的设备运行阶段体现电气智能化技术的优势,以电气智能化技术为基础,构建能够统一管控电气设备运行信息的监测系统,确保建筑工程电气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如在楼梯间、走廊内安装智能化的感应灯,以节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智能化技术与节能技术的高度融合也可发挥优势;以大数据挖掘技术等智能化技术为支撑而研发出的专家诊断系统,也能在建筑工程电气设备运行中发挥作用,主要是优化设备运行过程。此专家诊断系统通过收集、反馈设备运行问题,为分析设备运行故障等奠定基础。利用电气智能化技术,针对设备运行配备中心计算机,通过网络将各处电路、电气运行情况传输至该中心计算机,以便随时掌握电气设备运行情况。之后按照预定的算法、逻辑等,自动控制建筑电气工程项目涉及的设备,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还可以更加精细、有效、准确、及时地操作设备,有效节约资源,并降低设备运行故障的发生率。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设备运行管理技术人员也可通过该中心计算机了解设备运行质量,且在接收到设备运行信息后,也可以自动分析并调整设备运行方案。

3.3 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作为工程施工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技术准备一直不受重视,这也严重制约了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转。要想充分调动整个电气系统,为居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保障电气设计的质量良好。在检测环节,应该及时发现电气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在施工的过程中找到问题,而发现问题之后,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为整个优化工作作准备。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工期与工程质量,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并解决设备运行故障是关键环节,这就需要在故障检测的过程中应用电气智能化技术。同时,相关企业可将电气智能化技术应用于质量监测流程中,在各线路中安装质量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全面收集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并利用电气智能化技术,将故障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奠定技术基础。因此,如果不能有效检测设备故障信息,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现代化的电气智能化技术则可以发挥仿生学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并结合应用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诊断与分析故障信息,缩小故障范围,甚至可以检测工作人员肉眼无法精准发现的故障,提高设备故障诊断与检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仅能节省设备资源,还可以优化设备的使用功能。

4 结语

只有提高建筑工程电气的智能化水平,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便于人们使用与居住,所以,建筑工程行业逐渐将电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过程的管理也至关重要,可以说直接关系整体效果。在施工过程中,要落实好各个环节,确保施工准备充分。施工管理是一个综合过程,贯穿了整个施工项目。管理包括施工的设备、人员、施工过程以及审核等,应立足于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标准的方案,确保整个工程顺利完成。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应用电气智能化技术,可设计出高质量方案,保证设备运行效果,及时检测并解决故障,确保建筑工程的后期施工功能与性能,不仅可以在增强建筑工程使用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整体智能化水平,还可以显著加快我国建筑发展速度。

猜你喜欢
电气工程电气智能化
八方电气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