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岳洲
(浙江物产化工港储有限公司,浙江 平湖 314204)
危化品的安全管理不仅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社会的安全稳定等有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加大对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投资力度,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开展对危化品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工作,通过群众喜欢的方式普及相关知识,有效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现阶段,互联网迅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尝试将信息技术和危化品安全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使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危化品安全管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对社会的安定、和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我国在2002年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但是危化品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仍然较为薄弱,加上管理机制不成熟,仍有安全事故发生。该条例修订两次后,和之前相比已经较为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条原则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传统的危化品安全管理技术较为落后,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危化品的运输、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2]。在新形势下,传统的管理方式必然要被淘汰。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危化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升级、转变危化品安全管理技术手段,提升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从兴起至今,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发展得非常快,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信息技术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能力强、信息处理能力优良,能为企业、个人都带来便利,目前已经在各个行业被广泛应用[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危化品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了能统一、全面地监管危化品,相关化工从业者要在网上申报本企业的危化品,采用实名登记的方式,获取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按照国家的严格要求,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要全程启用卫星定位,以实时监控危化品在道路上的运输状况。借助信息技术能全方位监管危化品的“人、车、物、路、库”,为危化品安全物流提供技术支撑,有效预防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危化品安全管理体系,以便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数据采集、监控管理、模拟预防等。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危化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4]。
首先,信息技术按不同的表现形态可以划分成硬技术、软技术两大类[5]。硬技术主要指各种设备及其功能,例如显微镜、电话机、通信卫星、多媒体电脑等。以通信卫星为例,具备“无缝隙”覆盖功能,能监控地面的任何地点,侦察危化品运输道路的路况、运输当天的天气信息等,避免运输道路遭到损坏或者自然天气情况等引发的危化品爆炸事故。其次,需要储存、保管危化品时,也能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实时查询、记录每种危化品的性能、使用注意事项、储存条件等,合理、科学地储存不同的危化品,严格区分存放不能混合存放的危化品,防止工作人员由于疏忽大意混淆危化品、引发安全事故。另外,传统的危化品标识主要是纸质材料,容易破损且黏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就会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增大了危险程度。RFID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快速锁定特定目标,同时读取数据,且不用反复张贴,不仅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还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6]。最后,可以借助海量数据库、虚拟现实技术对之前的危化品爆炸事故进行分析、类比,模拟、还原事故现场,有助于研究者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以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故。
我国危化品的安全信息管理模式主要分为系统集成、合作开发、自主开发三大类。在当前大数据、云计算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危化品信息化建设结构不够完善,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安排、部署危化品安全管理中的综合治理工作。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不少企业想要节省人力成本,未能严格把关人员聘任问题[7],常常录用文化水平低、素质低的人员或者专业不对口的学生从事危险性高、专业性强的化工工作,这些人员既不具备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鉴于此,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设网络课程培训入职人员,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企业还可以安装监控设备监督、管理员工的日常工作,督促员工规范操作,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各个部门基本上独立运作,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8]。借助信息技术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等,有助于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使人力、资源的分配更加科学、合理,员工的工作质量、效率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企业是危化品安全管理事业的主要责任方之一,负责对危化品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过查询、统计企业登记上传的危化品管理信息,正确评估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为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满足上级部门的监管需求。另外,借助网上化工企业综合评价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大众性功能,人们可以在互联网匿名评价、曝光危化品安全管理相关事件,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督促相关企业做好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借助信息技术能实现危化品现场信息的采集、传输。在危化品的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可以借助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采集器、视频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危化品的现场温度、压力状态等信息,提供清晰的参数、图像作为参考;借助互联网及时传输数据,以便危化品管理监控中心及时了解不同状态下的危化品相关数据。
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相关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将现场状态参数、图像、视频信息等传输到危化品管理监控中心后,管理中心就可以对危化品当前的状态进行分析,根据预先建立的安全知识库、安全模型、工艺流程模型等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或者结合事先设定的安全控制策略对相应的状态进行控制、处理,又或者借助数据挖据技术深入挖掘、分析,预测危化品的安全隐患及类型、发生位置、发生原因等,发出事故预警,为现场的应急处置提供相应的指导。
最后,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危化品管理监控中心的主机、现场显示看板等能实时显示危化品生产、储存全过程中各个监控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也能实时查看运行趋势。一旦出现异常运行情况,系统就会发出异常警报,同时显示出现异常的位置,通过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人员,有助于事故的及时处理。
在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将信息技术与危化品安全管理相结合,发挥信息化监测、预估、规划等作用,能更好地开展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不断创新、升级危化品安全管理机制,不仅能减少企业的财产损失,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根据危化品的不同性能,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监管,通过定位功能调整危化品运输、储存的基础架构,建立危化品安全管理数据中心,有助于对危化品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信息技术与危化品安全管理的结合还能促使相关人员更加高效地开展基层安全管理工作,危化品行业也逐渐形成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决策、管理、创新的模式,有助于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虽然我国的危化品安全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信未来会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