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姝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99)
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体的建设呈现出高层化和集成化的趋势,采用传统的施工工艺无法达到高效和安全的建设目标。装配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施工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思考,结合建设方案对施工用材统一进行模式化生产,再运输到工程现场,经过质检后可以直接通过组装连接的方式完成建设,整体的工程成本和建设效果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在应用装配式施工技术时,要关注与不同建设环节的匹配性,结合预制构件的特点灵活变通,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装配式施工是当前建筑施工现代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革新,国家于2013年颁布了关于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文件,其中也包含预置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内容,为建工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进行项目建设施工之前,建材生产厂家直接按照建设方案中的要求进行原材料的加工处理,使其结构、形式等满足施工要求,通过运输和质检环节后,能以现场组装的方式完成建设。这种工艺可以应用在建筑施工的不同环节中,包括墙体建设、框架建设等,整体的结构质量与现浇施工基本相同,强度也能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应用这种技术提升工程效率,帮助施工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与传统的浇筑施工建设过程相比,装配式施工的环节更加简单,更有利于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和缩短建设周期,对控制人工和建材方面的成本支出具有积极作用。由于装配式工程建设中使用了大量轻质墙板,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能更好地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因自身重力过大而产生地质沉降或结构变形问题[1]。在装配式建设工程中,大量的前期加工任务都可以在工厂中完成,不需要占用过大的施工围挡面积,对社会环境和公共交通的影响程度进一步降低,项目开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明显。在提倡绿色施工的背景下,应用装配式建设技术能更好地避免工程损耗与浪费,所有的建材都在工厂内提前利用机械设备进行建模和生产,工艺的标准性和统一性得到了保证。装配式建设技术的成本更加直观可控,施工过程中的突发问题较少,更有利于开展高效的现场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考虑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升建筑结构的防风抗震效果。常见的连接工艺包括注浆、焊接和套管等,要求根据装配式构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工艺,并保证连接过程中的一一对应性,对一些较为薄弱的零件可以通过加固处理的方式优化其性能。在墙体建设中,要考虑隔热保温、持久耐用和称重负荷等要求,并根据使用需求提前设计好打孔连接的位置,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在装配式工艺中,要尽量应用模数化和参数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施工,严格保障装配式工程的建设质量,使工厂加工的预制构件之间形成良好的匹配效果。预制构件在生产加工后需要经过质检和养护,着重关注零件的尺寸、平整度等结构参数,对一些钢筋混凝土构件要进行无损检验,避免内部存在空隙或裂痕。
各类预制板和梁体浇筑等过程都涉及吊装工艺,在施工时必须要针对形式多样化的预制结构进行合理优化,结合其重心位置选择合适的吊装点,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 性[2]。首先,一部分需要将吊装的构件和楼板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形成连接的吊装工程,要求起吊时在吊装构件的下方预留一部分空间,能使钢筋伸入浇筑层,保证预制构件和建筑结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常见的外墙安装和楼板吊装等都采用这种工艺。其次,对于一些梁柱和楼梯等不需要通过混凝土浇筑完成连接的工艺,可以选择直接吊装的方式进行施工,提前对放样测量好的位置和预制构件的重心位置进行分析后安装吊装结构,到达合适的位置后由技术人员进行卸除,整体的操作过程更加简单,安装效率更高。
预制墙体的安装是装配式建设中的重要框架结构,也是建筑的主要承重部分,在进行安装建设时,必须要确保其连接的稳定性和建设质量。在施工之前要由技术人员对预制构件的结构进行质量检验,着重关注剪力墙内部的支撑体系强度,实际受力必须和建设方案中的参数要求保持一致。制造好的预制构件平整规则地放置在施工现场,由技术人员对其内部的梁柱结构进行确认,使其中轴线保持在同一平面内,认真核对内里的钢筋和框架位置[3]。钢筋结构需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为了保证连接的承重能力,需要对焊接工艺进行合理优化,一般选择气体保护的施焊方式,以保证焊缝质量。在焊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连接点一一对应,充分考虑焊接点承担的剪力和扭矩作用,整体的建设强度和刚度要能满足施工框架建设要求,墙体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形成连接时,必须要保证其强度达到C30,另有特殊要求的以施工方案为准。
在装配式建设中使用了大量预制叠式合板,安装建设时必须要保证连接的紧密性,若产生缝隙和误差,则有可能影响其使用功能。首先,在运输和吊装叠合板时,要做好保护层建设,避免出现碰撞和破损问题导致材料损耗和成本增加。在安装时,要求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保证300 mm的间隔,施工人员要明确安装方向,参考建设方案中的要求对其位置进行调节,尽量减少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定位误差[4]。其次,为了保证叠合板在安装过程中的位置固定,施工人员需要在其底部用临时支架作为支撑,要求在叠合板安装完成之后对其支撑强度进行检验,符合建设要求后,需要将这些临时结构拆除,避免影响其他工程的正常施工。最后,在一些较为复杂的项目中涉及双层叠合板安装,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工程方案中的要求完成建设,并在两层结构中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提升建设强度和连接效果,经过测试强度达70%后准许拆除临时结构。
预制式窗体是指提前对墙体中安装的门窗结构进行加工生产,在安装时主要利用螺栓和吊耳进行固定,窗体的安装灵活性更强,能较好地满足不同的建设需要。在预制式窗体的安装中,需要提前进行位置确认,通过预留螺孔连接的方式进行定位安装。为了保证窗体和墙体之间能形成更高强度的连接,在对螺栓进行固定时要求深入墙板内,使三者形成统一的整体。在安装过程中,窗体和作业面的位置要预留300 mm的空隙,有利于实现窗体构件的定位。预制式窗体是装配式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建设效率更加突出,窗体的结构形式和安装位置只能根据使用需求灵活调整,更好地保证了建设施工的统一性。
在进行预制式混凝土构件的安装和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混凝土的构件模具内部光滑且不存在突刺问题,并对模板内的钢筋结构等进行定位确认,避免影响后续的浇筑建设。模具质检完成后,可以进入工程现场参与建设,施工人员要提前在模具内侧涂覆隔离剂,保证能完整脱膜,要求将充分振捣混合均匀的浆体灌注到模板内。在使用一些插入式振捣设备时,要注意对模板内的钢筋和其他零件予以隔离,防止因为误触影响混凝土构件的结构和质量。在混凝土干燥凝结达到一定的应用强度之后,需要再次检验其质量,着重关注构件的外形结构,对比建设方案中的尺寸要求。若存在一些变形问题,要及时对其进行修复处理,并将构件的表面打磨平整,以便于安装建设。
目前进行的建工项目都需要对墙体外侧进行保温处理,钢丝网架保温板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保温技术,主要应用在外层建设中。在施工中,需要在墙板预制过程中加入一层钢丝网架保温板,具有保温效果,能将保温结构的建设融入建筑结构施工中,更好地解决了墙体建设中的空鼓开裂等问题。在外墙模板的预制建设中直接加入钢丝网架保温板,在优化建筑体保温功能的同时,更好地对墙体实现了加固,有力保障了建筑结构的稳定与安全。在建工项目中,有时也会应用一些预制性的外挂保温墙板,其安装和预制叠合板类似,并保证了墙体的防水效果。对这类外挂保温墙板进行浇筑连接时的缝隙可以通过自粘胶带予以消除,还有一定的装饰功能,将前后建设与应用建设融为一体,更好地发挥了装配式建设工艺的优势。
装配式建设项目的应用优势十分明显,能更好地节约建设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也是当前高层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在框架结构的建设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工厂完成预制板等构件的加工处理,在工程现场进行安装时只需要浇筑焊接即可,施工时技术人员要注意按照建设方案逐一核对梁板的位置,包括内部的钢筋部分,对连接技术的施工质量进行合理控制。在剪力墙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现场环境和墙体负荷,确保承载稳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