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吓
(河北省蔚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蔚县 075700)
绿色生态鸡的饲养方式主要是有效的结合传统与现代技术模式,生产中通过自然放养和舍饲生产的科学性结合而开展养殖生产。实际养殖过程中鸡群采取自然采食的主要方式,辅助配合人工补饲的措施,确保鸡群能够与大自然充分的接触,同时给其提供没有污染的饮用水,保证饲养环境的同时,有效控制山林地带的草害和病虫害,将土壤中有机肥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并且在社会及生态效益方面贡献显著。
饲养场应该保证鸡群有充足的活动空间,选择在地势比较高的被风向阳处,能够供应充足的水源,而且确保交通便利。放养的生态鸡一般应该选择天然次生林或者是经济林。
选择雏鸡品种应该综合饲养地区的气候条件。一般都会选择适应能力比较强而且生长速度比较快的肉用鸡、兼用鸡与当地土鸡,但是以兼用型品种鸡是最佳的选择。
实际生产中选择的雏鸡应该具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生长速度方面也比较快,同时具有比较高的生产性能。
保证新引进的1 日龄雏鸡能够及时饮水,保持供给。雏鸡出生之后的24~36h 对其开展引导采食的操作,投喂给雏鸡小米或者是浸泡软化的黄玉米在临床中可以有效的预防鸡群发生细菌性腹泻;配合在日常的饲料中添加大蒜,有效的增强鸡体的抗病能力。雏鸡在开食之后的2d,可以逐渐的增加饲料中配合饲料的比例,在生长至7 日龄之后,饲料逐步的过渡到配合饲料。在雏鸡开食的第1 天,应该控制每只雏鸡的采食量在2~3g,随着日龄的增长,每天增加1g 投喂量,尽量控制采食在八分饱。鸡群在28 日龄之前,保证每天投喂5~6 次,在28 日龄之后,逐渐的增加饲料的投喂量而减少投喂的次数,确保每次的投喂时间,做到定时定量。
育雏鸡舍的温湿度管理要落实到位,保障舍内能够有充足的光照条件。42 日龄以后的雏鸡舍的温度要根据外界的实际温度情况进行调节。在生长至42 日龄以后,白天就不需要给育雏室增温,以保证其与外界温度接近,而在夜间则可以适当的将育雏室内的温度提高。之后根据鸡日龄的生长情况,将每日增温的次数下调,直至最后可以完全脱温。在鸡群的整个育雏阶段,尤其要重视光照强度。一般3 日龄以内应该给予全天的光照条件,随着日龄的增加要逐渐将光照时间减少,15 日龄后可采用自然光照。
雏鸡群如果进入脱温阶段,将其转移到成年鸡舍,配合采取训上架。此时生产人员对鸡群密切的观察,确保全部鸡群都可以上架休息。同时要严格的控制外界存在的应激刺激因素,给鸡群提供安静的生产环境。
在鸡群放养前应将信号训练工作落实到位。实际放养时要做好鸡群的看护工作,避免遭受天敌的侵害,还要防止暴雨影响鸡群生长。放养初期,每天要放养3~5h,之后可逐渐延长。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及时将鸡群赶回舍内休息。每年夏季气温较高而湿度也较大,可在饲养场附近搭建凉棚供鸡群中午休息使用。
绿色生态鸡的饲养主要是放牧,通过补饲来保障鸡群的生长速度和品质,正确统一出栏时间。实际生产中人工补饲的饲料主要是玉米、黄豆、苜蓿粉、食盐分别按照60%、30%、26.70%、0.30%投喂。一般在放牧的第一周,应在每天的早中晚各投喂1 次,在第2 周之后每天分别在早晚投喂1 次,控制每只鸡在放牧归来后的饲喂量在50~150g。
绿色生态鸡养殖生产过程中,因为鸡群需要频繁的接触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遭受致病原的侵袭。所以在实际执行饲养管力措施的同时要重视饲养区域的卫生消毒,鸡饲养舍内部的卫生消毒措施同样需要落实到位,并且及时的将鸡群排泄的粪便加以清理。此外在对鸡群采取放牧之前,也要针对放牧场地进行卫生消毒处理,以有效的减少寄生虫的虫卵和数量,从而有效降低寄生虫病的感染发病。严格按照制定的合理的免疫程序针对鸡群开展有效的免疫接种措施,保证鸡体内的抗体水平能够达标。
发展绿色生态鸡的养殖生产,不仅能有效降低养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鸡群排泄的粪便也可以直接被土地消纳,进而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避免在放养地区受到杂草与虫害的损伤。不断的提高鸡群实际的饲养管理措施,最终获得比较高治疗的养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