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凤
(河间市农业农村局,河北 河间 062450)
2020年9月,省环保督查组对我市环保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一时间,群众向督查组纷纷发来的举报函,反映我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粪污影响居民生产生活问题。
1.1 规模养殖迅速发展
近年来,不少人看好养殖业,不用离家外出,又能利用自家的土地,于是,养殖行业迅速发展。2020年,我市出栏生猪全年生猪饲养量22.6万头、出栏13.5万头,全年养鸡量1016.8万只、出栏759万只、肉鸭饲养量529万只,出栏434万只。
1.2 生产方式明显改变
随着农村经结构的调整,农村畜禽散养户逐渐减少,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场迅速增加。全市生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猪场1个、2000~5000头猪场2个、500~2000头猪场9个、500头以下猪场746个;有存栏5000只以上鸡场159个、500~5000只鸡场170个、存栏2000只以上的肉鸭场335个。
1.3 粪污处理现状
在农村规模养殖所产生的粪污,有的不分干湿直接水冲,有的干湿分开后水冲,有的直接放入沼气池,有的将粪便就近堆放处理。我市畜禽养殖场的粪尿大多采用就近堆积发酵的方式。
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效益的同时,粪污问题也随之而来。畜禽养殖场所产生的粪便、污水无法及时得到妥善的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对农业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1 粪污处理设施不健全
仅有几家较大型养猪场建造了沼气池,中小型养猪场不愿花大笔资金投资建沼气池,采用直冲式和水泡粪式的清粪方式,产生大量的污水,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产生活。一些养禽场(户)大都连最起码的“三防”(防渗、防雨、防溢流)设施都没有,就近露天堆沤或随意排放,不仅造成蚊蝇大量孳生,所散发的恶臭污染空气;而且经雨水冲刷,直接渗透污染地下水源。
2.2 造成资源浪费
粪便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田地,这些污水污物的流走,臭气熏天,不仅造成大面积污染,同时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2.3 认识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和治理的加强,在有关部门的督导下建起了“三防”设施,但仍有部分养殖户当成了摆设,不正常利用。
3.1 部门职责不明,缺乏对养殖场(户)污染的有效监管 畜牧养殖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各部门分工和职责,尤其是农业和环保部门,导致畜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难以收到良好的成效。
3.2 畜牧养殖污染的意识不够 一些中小型养殖场存在少投入多产出的心理,没有长远的眼光,得过且过,只要没人找,没人管,能赚钱就行。
通过省环保督察组的督导,我市养殖业污染得到了良好的治理和提升。
4.1 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 利用网格化监管方式,包场到人,哪场出了问题,不仅对养殖场进行依法处理,同时追究包场人的责任。
4.2 加大监管力度 充分发挥沼气池和“三防”设施的作用,不能出现粪污处理设施变成“摆设”的现象。对粪污日产日清,加强消毒,减少蚊蝇孳生,降低污染面。
4.3 推行干湿分离 将尿液、污水与粪便分开处理,尽量减少粪便与尿液、污水的混合,减少污水产生量,便于净化处理,也能降低臭味。
在粪污资源化利用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农业农村部门及环保部门下大力双轨并进,使我市的粪污处理有了相当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