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锁
(庄浪县卧龙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平凉 744600)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细菌病,传染性很强,对7日龄以内的犊牛危害最大。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本文主要阐述了本地区某养殖场内犊牛发病的实际情况,该养殖场有部分犊牛发病之后,经过2d后,有6头犊牛死亡,主要的症状为腹泻。大肠杆菌病的病程短,死亡率高,必须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该养殖场有母牛400头,有犊牛120头,其中的25头犊牛相继发病。发病之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腹泻、精神不振和食欲下降,有些患病犊牛不采食,且体温升高。此外,犊牛排出酸臭味粪便,,粪便里面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兽医到场后,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治疗措施,给患病犊牛注射痢菌净和硫酸庆大霉素,并对较重的犊牛采取了输液措施,但治疗效果不显著,2d后病情蔓延,有56头犊牛死亡。遂向上级畜牧兽医站报告,专业人员到场后发现,该养殖场的通风条件不好,温度低。病犊牛体温为40℃左右,并且排出黄色稀便。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体温为37.5℃左右,且排出白色的水样稀便。患病犊牛精神不振,经常卧地不起。病死犊牛,肢体僵硬,没有腹胀症状。
解剖病死犊牛可见皱胃有凝乳块,并伴有斑点状出血点,病犊牛的肠内部有恶臭气味,肠粘膜处充血和糜烂。此外,肠淋巴结肿大,胆汁呈现暗绿色,其他的器官没有明显变化。
无菌采集犊牛的肝脏、脾脏和肾脏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呈现阴性特征,美兰染色镜检,可见一定量的直杆菌。
无菌采集患病犊牛的肝脏和脾脏,将其接种在营养琼脂中,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发现营养琼脂上面有一些菌落,呈灰白色或红色。然后选择菌落自制成涂片镜检,确诊是否患病。
引起大肠杆菌病的细菌能够分解葡萄糖和乳糖等物质,但是不能分解尿素。可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来确诊犊牛是否会有大肠杆菌病。
(1)发现患病犊牛立即停喂母乳,可让患病牛和健康牛内服一定量的促菌生。连服2~3d。
(2)对腹泻犊牛应在2~3h,或最长6h内补给充足的水和电解质,否则脱水将很严重。如给患病犊牛口服一定量的补液盐,目的是保证犊牛不脱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可结合患病牛的体重选择具体的口服量。一般情况下,喂服3~4次即可。
(3)如果病情较重,可用氧氟沙星肌肉注射。可滴注一定量的糖盐水和生理盐水,配合使用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或结合患病牛的体重肌肉注射氧氟沙星。
(1)保证犊牛生长环境的良好,保证温度适合犊牛的生长,定期通风。
(2)对患病牛采取隔离的对策,采取单独饲养的原则,还应该隔离疑似患病犊牛,重视临床观察。此外,对病死犊牛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感染该病。确诊之后,应该对犊牛接触过的污染场地和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
(3)为减少犊牛的患病概率,可用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牛的乳房,定期清理奶牛的乳房,保证乳房的干净卫生,犊牛才能吃到健康的乳汁。
(4)加强对养殖场的消毒管理工作,粪便需进行无害化处理,采取堆肥发酵的方式,可有效的减少致病菌,防止疾病的传播。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体内的常在菌,在犊牛受到外界环境因素或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大肠杆菌会演变成致病菌,威胁动物或人的消化功能和机体功能,进而出现疾病症状该病菌的危害性增强。可以使用一定量的促生菌,目的是让犊牛胚道液生物菌群快速建立和达到平衡抑制病原菌繁殖。在治疗过程中不能使用大量的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性,或导致大量病原菌释放出更多的毒素,不能有效的治疗犊牛大肠杆菌病,甚至还可能加重病情。冬季的气温变化快,气温低,是该病的高发季节,犊牛的圈舍温度会受到影响,由于通风条件差,给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加速了病情的传播和蔓延。为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结合患病犊牛的实际情况来用药,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该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