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综合防控方法探讨

2021-03-05 19:25李兴民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养猪户典型性场区

李兴民

(泾川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泾川744300)

近年来农村养猪业发展迅速,随着饲养数量的增加和流通的日益频繁,加之长途调运种猪、卫生管理、免疫等工作过程中的漏洞,猪瘟等传统的疫病发病数量也在增多,发生新病的危险性增加。本文根据多年来对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诊治实践,提出了以净化环境、消毒灭源、合理引种、修建标准化圈舍、开展程序化免疫和抗体监测等手段为主的防治措施,供参考。

1 典型病例

2019 年2 月20 日,生猪养殖户朱某,存栏25 头猪,其中母猪4 头,育肥猪21 头。20 头育肥猪发病,已死亡1 头。当天下午我们给予诊断,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猪免疫状态、临床表现、解剖病变、血样检测结果,确诊为猪瘟。我们采取大剂量猪瘟疫苗紧急免疫及对症处理的办法治愈18 头。病死猪2 头深埋无害化处理。2019 年5 月23 日,生猪养殖户余某,存栏猪91 头,发病47 头,死亡16 头(已深埋无害化处理),5 月23 日我们给予诊断,确诊为猪瘟。采取对31 头发病猪采取肌肉注射大剂量疫苗结合对症治疗的办法,其余未发病的存栏猪44 头猪开展了猪瘟细胞苗正常剂量2 头份/头的紧急免疫接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近年来猪瘟流行新特点

在农村养猪业,猪瘟一直是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疫病,是危害养猪业的头号疫病。随着各种防疫措施的应用,猪瘟流行形式及发病表现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新特点,因区域、免疫情况不同临床亦有多种表现,传统的典型猪瘟仍然存在但发病率较低,而临床症状不典型的非典型性猪瘟发病率有上升迹象。农村养猪多以家庭分散饲养和中小规模养殖户为主。由于生猪市场看好,规模化养猪发展较快。但部分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低,防疫卫生观念不强,加之规模扩大而忽视了环境污染,导致在农村养猪户猪瘟疫情时有发生,而且成为近年来流行的主要猪病之一。

2.1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化 由于免疫情况不一致,猪瘟发病表现为典型和非典型两大类多种形式,具体表现为:(1)规模化猪场以非典型性猪瘟为主,这与其相对专业化养殖方式有关,同时规模较大,在防疫上相对重视程度较高,基础免疫(第一次注射疫苗)到位。但未按规定时限进行强化免疫(第二次接种疫苗),因抗体水平降低不能抵抗侵袭而发病。(2)散养户以典型性与非典型性同时存在,而典型性猪瘟发病率较高。农村散养户猪群免疫制度不健全,没有科学的免疫计划,免疫档案不清,免疫时间随心所欲,免疫走过场的现象造成猪场经常出现病猪。同时因引种缺乏有效的监督监测手段,增加了猪瘟的发病机会。

2.2 隐性感染增多 由于不合理的免疫,繁殖母猪的隐性感染、潜伏性感染和仔猪经胎盘感染的情况增多,表现症状很不典型,而又不断的向外排毒、散毒,这些带毒母猪往往被忽视,而成为最重要的传染源。这是目前农村散养猪猪瘟自发传染的主要原因。

2.3 混合感染病例不断出现 由于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及环境污染,猪瘟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混合感染明显增多。如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蓝耳病病、圆环病毒病等,诊断难度增加。

2.4 流行季节不明显,发病日龄范围扩大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年龄小到断奶前后的仔猪,大到育肥猪和种猪均可发病。

3 农村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3.1 免疫操作不规范 部分养猪户仍然沿用传统的防疫观念,认为猪瘟可“终生免疫”,免疫次数过低、没有做到加强免疫或者加强免疫与第一次基础免疫间期过长,造成免疫抗体水平降低,达不到保护作用而引起发病。

3.2 引种工作不规范 没有把好仔猪或者种猪引种关,没有认识到“不在疫区或者疫情情况不明地区引种”的重要性,引种前对调出地的疫病调查不够,造成引种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引起疫病发生。

3.3 忽视了环境对养殖的作用 没有认识到周边环境对养殖健康的重要作用,养猪场(户)周边环境对养殖生产具有疫病隔断、保护和净化的作用,而部分养猪户忽视了这个作用,由于种种原因,仍有粪污露天堆积在猪舍旁边或者附近,造成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猪的健康状态。夏季会滋生苍蝇、蚊子传播疫病。

3.4 消毒不规范 有些养猪场(户)不重视消毒工作,消毒次数过少或干脆不消毒。而有的一味追求消毒的作用,一天消毒几次,造成猪舍潮湿,使猪处于应激状态,诱发疫病发生。

3.5 不按规定报告疫情,治疗没有针对性 当猪生病时,不向主管部门报告和请求技术部门的诊治,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自主治疗,延误疫病防治时机。在猪病治疗中,急于治愈而自主购买兽药,造成疫病蔓延。轻则造成一定损失,重则全群覆没,教训深刻。

3.6 圈舍设施设备不健全 农村猪舍大多是半坡式温棚猪舍,便于利用自然光维持猪舍光照、温度,可用于对温度要求不十分严格的育肥猪圈舍使用。但是对能繁母猪、仔猪和保育猪来说,则设施过于简陋,不容易做到温度恒定,不适合作为生产舍使用。

4 猪瘟综合防治对策

4.1 规范养猪场布局 (1)养猪场(户)圈舍远离人居生活区。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到以人为本、防止污染人居环境。(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修建养殖场的同时必须注重场区生产、生活、卫生消毒、区域布局及隔断、粪尿等污染物排放处理设施的修建,做到清洁养殖、绿色养殖。(3)场区周边及场区尽可能栽植绿化带。植被能有效吸收养殖场排放的CO2、NH3、吲哚等有害气体,净化场区空气环境。在不影响圈舍光照及通风的前提下,可选择栽植大型树种(如雪松、云杉、国槐、垂柳等)和矮化树种(如侧柏、刺柏、冬青等)。场区空旷地带种植牧草(紫花苜蓿、三叶草、红豆草等)或培植草坪,可有效防止因刮风、车辆出入等引起的尘土飞扬。

4.2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 农村养猪户规模不大,养殖少量能繁母猪即可达到育肥存栏要求,因此做到自繁自养可有效防止疫病传入。如果从外地引种,要做到调出地疫病调查,接受调出地检疫机构检疫,引进的种猪或育肥猪要在隔离舍饲养并观察30d 左右,确定健康才可并入饲养舍。

4.3 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购入时的免疫状态结合本地疫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保证全饲养周期体质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可有效防止感染发病。为了确保免疫效果,可采血进行抗体检测,根据抗体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开展强化免疫。

4.4 及时清除隐性感染猪 老养猪场或猪饲养场可在开展猪瘟免疫工作前,采血检测猪瘟抗体,对抗体水平居高不下的猪做进一步的猪瘟病毒鉴定,阳性猪则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

4.5 尽可能提高圈舍质量 农村养猪户圈舍修建既要考虑到利用自然资源,又要考虑节约降低修建成本。特别是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如果出现不足或高,则应做到人工补充或降低,确保圈舍环境适宜繁育、保育、育肥需要。

4.6 及时确诊和处置病猪 发现病猪后必须及时查明病因,根据诊断结果,采取隔离、消毒、紧急免疫等处置措施。确定后,可作以下置:(1)及时隔离发病猪到隔离舍;(2)发病猪舍全面消毒。可以选用0.1%~0.2%三氯异氰尿酸盐溶液等清洗圈舍;(3)假定健康猪可紧急免疫猪瘟细胞苗2 头份/头。(4)治疗有临床表现的发病猪。早期可试用以下方法:猪瘟冻干细胞苗,小猪30~40 头份/头,大猪40~50 头份/头,用5~10mL 黄芪多糖注射液稀释,一次肌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 万~40 万IU,以后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 次/d,连用3~4d。维生素饮水,水加入VC300mg/kg,连用7d。

猜你喜欢
养猪户典型性场区
影响农村养猪户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基层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控实用技术
地基处理典型性施工效果分析
影响农村养猪户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794例急诊患者超声结果分析
严寒地区某部场区卫勤保障难点与对策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来源国信息和产品类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
GSM-R网络弱场区网内干扰分析与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