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2021-03-05 10:54郭纪斌谭泽松
现代农机 2021年5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智能

郭纪斌,谭泽松

(1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410200;2 索恩格汽车部件(中国)有限公司,410100:湖南长沙)

专业建设与行业深度结合已然成为学校教育的最强音,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于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岗位针对性,致力于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服务。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并未有机结合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既限制了学校的特色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专业建设与行业深度结合发展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的差异性被忽略

传统的智能制造专业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形成主客对立的关系,在授课中学生的差异性被忽视,不能根据学生能力培养其自学能力。

1.2 教学的持续性很难得到保障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在整体教学上前后知识点具有连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知识点的特性,利用其中的连贯性对学生进行教学,由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目前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注重对学生的整体教学,并没有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教学,更多的是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灌输,没有采用较好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并没有掌握智能制造在生活中如何利用。

1.3 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教学效果的考查仍然以考试为标准。对于高职院校生来说,智能制造专业课程的学习是辅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该课程并非主要课程。由此,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是对学生过多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创新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理解,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想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寻找适合学生发展,同时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2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院校的教学问题

2.1 产教脱节

当今社会,企业招不到理想的员工,而学生也无法进入到理想的单位。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与我国高速发展的产业经济相互脱节,高职院校存在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产业脱节、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脱节等情况,大多数学校在自身专业的设置上跟不上社会经济的转型。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高职院校由于专业、教学模式不合拍,无法培养出与社会经济转型相匹配的人才。而企业的招工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首先需要考虑人才是否拥有相应的技术水平,能否为企业带来利益。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行职位的选择时,并没有结合社会实际需求,也没有正视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往往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2.2 校企脱节

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并没有达到完美的合作,往往是学校满足不了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其中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第一,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为学校供给相应的设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效益,这与以盈利为主的企业目标不合。第二,校企双方的文化有着根本的区别,在人才方面,校方更注重于人才培养过程,而企业则注重结果。第三,对于企业来讲,校方所培养的技能性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校方对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理解不够深刻,因此难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 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3.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奠定创新思维培养基础

在智能制造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激发学生学习智能制造的积极性。另外,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再加上学生个性差异越来越明显,教师有必要利用这一特点展开创新思维培养,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运用不同的手段进行培养,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未知事物和已知事物进行自主推理,并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避免干涉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创新思维培养成效更加显著。

3.2 巧妙运用探究教学,强化创新思维培养成效

在高职教学阶段,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意义。创新思维作为最基本的智能制造逻辑思维,已经成为教师评价学生智能制造综合素养的关键指标,因此教师有必要借助探究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运用创新思维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智能制造知识的拓展。在教学开展之前,教师首先需要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备课,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活想象力,通过类比来探究新知识的特点。随着长期的制造训练,学生对智能制造知识的探索欲望会大大提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3 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改革课程评价考核方式

由于智能制造专业实践性很强,在进行专业教学时需要针对实践进行课程设计,同时对课程考核体系进行创新,保证考核强调更加专业化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意识的内涵,让学生在学习智能制造课程时有自主创新意识。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单纯地考察学生的实践成果,更多的是需要观察学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及实践进度进行考察。在平时考核中,需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对有自主思维、积极创新能力的学生采用更高的要求。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智能制造专业的掌握程度,通过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对专业操作进行创新。

3.4 加强院校和企业的互动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进行智能制造教学时,需要以培养更加专业的应用人才为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应用,以及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定期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了解智能制造专业的具体操作及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同时也可以让企业内的优秀人才来校进行培训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实践时,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学校还可以与新型产业进行对接,要求学生了解大学生创业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另外,学校与企业积极互动,建立相应的奖项,从而鼓励学生进步,也让学生了解专业技能培养的意义。

3.5 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

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法教学是当下各级高职院校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其主要方法在于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规范起始时间,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自主探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这一教学方法扭转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局面,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自主探究,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校企合作下的智能制造专业实践教学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制定一个和主题相关的智能制造项目,其内容要和企业需求相契合。在实践主题确定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组织团队,团队的大小取决于项目的难易程度,通常而言,一个项目小组人员在5~8 人不等,选择一名基础水平较强或者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随后着手编制智能制造任务书等,并根据实践情况总结实践目标,接下来通过小组成员的自主探究高效完成智能制造项目任务。校企合作下的项目实践方式体现出了智能制造专业教学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操作流程,并在实践学习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构建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今后岗位涉及到的具体工作内容,对于学生在今后进行针对性学习具有重大意义。

4 结语

高职院校在深化现代学徒制的道路上,虽然有一些成效,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但是想要真正地全面落实到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随着现代学徒制理念的深入,校企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式也将越来越完善。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智能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