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琴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0)
清创缝合术属于急诊外科中非常常见的一类外科小型手术,在治疗中需要及时给予止血、消毒以及缝合和包扎。此类患者多是由于意外事件而造成体表受伤,因此接受清创缝合术的患者往往情绪较为激动,难以接受现实,应激反应较高,有时甚至会出现失控的情况;再加上患者的疼痛刺激较强烈,进一步影响其身心状态,这样就会对清创缝合术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所以加强此类患者的科学护理服务非常重要[1]。优质护理的运用旨在进一步强化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并将患者作为核心,通过提升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临床护理。以下将分析对于急诊外科清创缝合术患者运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抽取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本院急诊外科80 例清创缝合术患者,依据护理方案分组,观察组:40 例,男性24 例,女16 例:年龄19~73 岁,均值为(42.6±0.3)岁;受伤部位:躯干10 例,头部9 例,四肢21 例。对照组:40 例,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龄18~74 岁,均值为(42.5±0.4)岁;受伤部位:躯干8 例,头部10 例,四肢22 例。两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对照组患者在外科清创缝合术中运用常规护理,接诊后立即检查伤口状况,明确伤口的严重程度以及范围等情况,并观察是否具有其他相关损伤,评估患者的过敏史、生理状况以及既往病史等。清创缝合术前完善冲洗液、绷带以及麻醉药品等准备工作。术中指导患者保持体位并使手术部位显露,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清创缝合术。术后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以及复查时间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方法如下:(1)接诊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需要保持热情、真诚以及和蔼的态度接诊患者,尽快缓解其入院后的陌生感以及紧张感,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帮助其缓解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同时护士还需要保持敏锐的判断能力与观察能力,立即完成患者的分诊工作,尽可能缩短其候诊时间,从而降低出血量,并缩短创面的暴露时间,帮助其缓解疼痛感受。并对患者进行妥善安置,立即与主管医师进行配合,完善患者各项检查与处置工作;(2)心理护理:结合患者与家属入院后的情绪状态和接受能力等,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创缝合术的流程、步骤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便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与接受度。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并加强巡视,与患者之间保持密切的沟通,并充分给予患者安慰、鼓励以及关心,对其疑问给予耐心解释,提升患者对于护士的信任度,通过语言沟通帮助其转移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度;(3)术前护理:扼要地向患者讲解外科清创缝合术的一般流程、注意事项以及配合要点,再次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从而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及依从性。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医生及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及技术水平,从而使患者安心。再次详细检查术中用物的齐备性及性能等,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4)术中护理:合理调节清创手术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并积极完善各项清洁及消毒等工作。在手术期间需加强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的密切监测与观察,积极询问病人感受,对于发生的异常状况应及早报告主管医师,同时协助医师完成各项处理,确保患者的清创缝合术能够顺利完成;(5)术后护理:与手术结束后以生理盐水对患者的伤口外周血迹以及污染物等充分清理,以减少遗留血迹对患者造成的心理恐惧感;再次检查伤口外包扎状况的牢固程度及舒适度。叮嘱患者术后避免伤口感染及保持高蛋白、清淡和易消化的基本饮食原则,加快术后伤口的愈合与恢复;(6)出院指导:向患者讲解伤口的愈合知识及需要观察的症状,告知伤口换药的具体时间及主要事项。向患者示范术后自我清洁方法,早期防止对伤口进行挤压且严格禁止沾水,以免伤口感染。向患者说明术后避免过早的进行患肢运动,以预防发生伤口开裂以及出血等不良情况。向患者宣教出院后饮食层面的重点注意事项,改善患者术后的自我保健意识。向患者发放就诊手册及宣教卡片,并告知妥善保管,在院外疗养期间如有不良反应立即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督促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并维持良好科学的生活习惯。
(1)分别在手术前和麻醉作用消失后10min 利用VAS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该评分为0~10 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度越高。(2)分别于术前和术中监测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与收缩压水平(SBP)。
两组患者术前VAS 评分均较高P>0.05,麻醉消失后2h观察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术前、术后VAS 评分对比( ±s,分)
表1 两组术前、术后VAS 评分对比( ±s,分)
分组 n 术前 麻醉作用消失后10min观察组 40 7.26±0.92 2.31±0.75对照组 40 7.24±0.95 5.02±0.52 t 值 0.628 5.302 P 值 0.196 0.000
表2 两组HR、RR、SBP 对比( ±s)
组别 n HR(次/min) RR(次/min) SBP(mmHg)术前 术中 术前 术中 术前 术中观察组 40 81.26±3.05 82.62±4.19 18.62±3.59 18.95±4.03 124.62±4.97 120.59±5.69对照组 40 81.27±3.07 85.79±5.26 18.70±3.52 21.69±5.96 124.59±4.98 131.62±5.86 t 值 0.628 6.305 0.228 5.392 1.071 6.308 P 值 0.395 0.000 0.362 0.000 0.114 0.000
两组患者术前HR、RR、SBP 比较中P>0.05,术中观察组的HR、RR、SBP 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心理应激反应是在机体受到伤害威胁以及挑战等状态下,在生理情绪以及心理方面出现的波动,也是人体的本能反应。由于急诊外科患者多是意外受伤而入院,且大部分患者欠缺良好的应对能力,同时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患者的应激反应容易导致肌肉紧张,特别是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较高,容易影响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也对手术后伤口的愈合产生较大影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障碍和应激性溃疡等情况,所以做好患者的科学护理来降低其应激反应,帮助缓解疼痛度非常重要[2-4]。
常规护理主要针对创伤进行救治护理,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关注度不够,而优质护理的运用能够更好的发掘并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在护理中充分关注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在各项基础护理的过程中还关注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和完善的生活护理,将患者作为核心并为其提供高质量全方位以及持续性的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5-7]。对于清创缝合术患者存在的应激反应和强烈疼痛感受,应用优质护理能够关注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况,注重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全面护理支持,缓解患者担忧、焦虑、紧张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治疗和康复造成的影响,确保患者清创缝合术的顺利完成以及术后的伤口愈合。
本次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进行优质护理该组麻醉消失后10min 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收缩压等应激反应指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术前和术后VAS 评分的比较明显比对照组变化大;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率、呼吸频率及收缩压有升高表现,观察组波动则平稳。这些均表明,优质护理的应用能够提高急诊外科接受清创缝合术患者的整体护理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外科清创缝合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缓解其疼痛度并降低其应激反应,在临床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