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脾同治法治疗武汉地区66 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疗效观察

2021-03-05 10:06周运海孙钢吴妹英沈兴华徐伟冉大伟鞠娅浦明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药脾胃肺炎

周运海,孙钢,吴妹英,沈兴华,徐伟,冉大伟,鞠娅,浦明之*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215000;2.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0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发的传染病,已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截止2020 年6 月5 日,全球约确诊671,2783 例COVID-19 患者,39,3524 例死亡,中国累计确诊84614 例。新冠肺炎对全球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对民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损害。在防治和诊疗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中医药治疗病例比率高达92.58%,中医药参与救治并治愈出院的病例数已超过70%,且占比不断提高[1]。笔者在临床运用肺脾同治法治疗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2 月上旬至3 月下旬确诊的104 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该治法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西医治疗进行对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新冠肺炎的诊断及出院标准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2]。重型(符合下列任一条):①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0 次/min;②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③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300mmHg(1mmHg=0.133kPa)。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s)

组别 体温/℃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 呼吸/次/min 脉氧/%对照组 37.1±1.0 132.6±14.4 76.2±10.7 98.1±13.7 20.1±2.2 96.1±4.8治疗组 37.2±1.2 137.4±17.3 80.7±12.4 99.9±13.3 20.4±3.0 95.4±6.0

表3 两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 ±s)

注:WBC 为白细胞计数,LYM 为淋巴细胞计数,CRP 为C 反应蛋白。

组别 WBC/109·L-1 LYM/109·L-1 CRP/mg·L-1对照组 5.3(4.7,6.3) 1.0(0.9,1.1) 3.6(2.3,8.1)治疗组 5.4(4.7,7.4) 1.1(1.0,1.3) 4.5(2.7,8.2)

表4 两组患者胸部CT 影像学比较(例/%)

1.1.2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新冠肺炎;②诊断分析为重型。

1.1.3 排除标准

①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②存在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试行)》推荐治疗措施)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主方:半夏12g,陈皮6g,茯苓15g,炒白术12g,桔梗12g,川芎12g,枳壳12g,桑白皮15g,麦冬12g,百部12g,薏苡仁30g。脾气虚者,加党参15g,黄芪9g;气滞者,加青皮6g,苏梗12g,砂仁5g;伤阴者,加北沙参15g;夹瘀者,加丹参15g,红花12g,赤芍15g;食滞者,加焦山楂12g,神曲12g,炒鸡内金12g。中药制剂为颗粒剂,每日2 次,每次1 袋,早晚各100mL 开水冲服。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正态资料采用±s 进行统计描述,非正态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分类变量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组件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chi-square test)检验。双侧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与生命体征

104 例病例均为2 月上旬至3 月下旬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收治的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组共66 例,其中以男性居多,44 例(66.7%),女性22 例(33.3%),平均(58.3±14.1)岁;对照组共38 例,其中男性26 例(68.4%),女性12 例(31.6%),平均(58.8±15.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发病到诊断时间,以及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脉氧等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2。

2.2 相关实验室指标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C 反应蛋白大多在正常范围。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3。

2.3 影像学表现

两组患者胸部CT 以两肺病变为主,累及范围广。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4。

2.4 西药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104 例患者中,63.5%的患者使用中药治疗,27 例(26.0%)患者联合使用莫西沙星治疗,14 例(13.5%)患者接受甲强龙短疗程抗炎治疗。两组具体西药用药情况见表5,两组患者西药治疗方案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主要症状消失率

对照组咳嗽、咳痰症状的消失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01),对照组与治疗组中胸闷、呼吸困难症状的消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乏力、纳差消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6 临床疗效指标

两组患者的总病程、CT 好转率、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向危重型转化的病例。见表7。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β 冠状病毒属,是线性单股正链RNA 病毒,可通过S 蛋白RBD 结构域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2(ACE2)受体结合而感染细胞,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3]。其中一项改变通过下调ACE2 的表达,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途径,诱发炎症风暴,出现全身炎症反应[4]。这可能就是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进展迅速,诱发肺、胃肠、肾等多脏器损伤的机制之一。此发病机制也印证了中医理论对该病的认识。该病属于中医“瘟疫病”范畴,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肌肉酸痛,或伴纳差、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5]。如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所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邪气侵犯肺卫,表现为发热、干咳等症状,主要病位在肺;《素问·痿论》中记载:“脾主身之肌肉”;四肢肌肉是否有力与脾气是否健运密切相关,若脾胃受损,无法运输水谷精气,则四肢肌肉不得禀水谷气而生,表现为肌肉酸痛、乏力,病位亦在脾胃。结合武汉地区特性,区域内河湖众多,湿气偏重。湿性重浊粘滞,易伤脾胃,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湿阻脾胃则阻滞机体上、中、下三焦气机通畅,表现为纳差、呕吐、腹泻等脾胃系症状。感邪后未及时干预,湿与毒结,瘀热内闭,后期多虚损,导致多器官损伤[6]。综上,COVID-19 病理核心为湿邪,主要病位不只在肺,还涉及脾胃、大肠,以肺脾为主。故中医治法应肺脾兼顾,调畅气机,驱邪外出。笔者依据此法治疗COVID-19,拟二陈汤、桑白皮汤为加减方剂配伍,其中半夏、茯苓、炒白术燥湿化痰、健脾益肺,陈皮、甘草健脾化痰止咳,桔梗、枳壳、川芎宽胸理气,桑白皮清热化痰,麦冬固护阴液等,全方共奏清热宣肺,燥湿健脾,条达气机之功,实现对患者肺脾失司进行有效调理,从而改善病情。

表5 两组患者西药治疗方案比较

表6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率比较

表7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患者一般情况与入院时生命体征、入院时实验室指标、胸部CT 影响表现及西医治疗方案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患者在临床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乏力、纳差)消失率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总病程、CT 好转率、痊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向危重型转化者。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疗组,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方案,在改善主要临床症状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有一些优势。本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样本量较少,非前瞻性研究,对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观察,尚需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防治和诊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与西药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全方位、全过程参与这场战“疫”。此次运用“肺脾”同治之法,中药治疗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疗效明显,希望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继续加以验证,以期做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西药脾胃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