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烨彦 李 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新乡贤群体将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涵养、矛盾化解、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乡贤是新时达具有较高的品行和声望,有学识、有资本,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并为乡村作出独特贡献的个人或群体。同时,他们也是对农民进行示范、引领和组织的重要人群。一方面,乡贤厚植乡愁沃土,弘扬善行义举,有知识、有能力、有声望,以特有的乡土情怀和丰富的乡村生活经验获得较高威望,成为乡村精神文化的引导者、弘扬者和守护者。另一方面,拥有较好品行和较高威望的乡贤,能够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桥梁”作用。他们可以和乡村干部对话,是乡村日常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下”能向村民传递党和国家的新政策,“上”能向各方传递村民最真切的困难和需要。乡贤在调处矛盾中具有遇事好介入、村民好接受的优势,成为乡村治理的有益力量。因此,为更深入了解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以及其参与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课题小组于2019年暑假,对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的稳村进行调研。通过调查稳村当下新乡贤状况,分析稳村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研究湛江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及路径奠定基础。
为了解稳村新乡贤的发展现状,探究其面临的困境,以便对稳村新乡贤更好地参与乡村振兴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课题小组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本次调查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当场检查并回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质量。本次调查总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61份,回收157份,回收率97.52%。其中,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94.27%。同时,调研过程中也对驻村干部、村支书以及一位在村的新乡贤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访谈,以了解稳村乡贤开展工作的困境。根据本次调查、访谈的结果,参考结合其他学者的调研数据及文献资料,进行了初步论证。
稳村位于吴川市黄坡镇东南,地处鉴江下游西岸,地型呈方块状,邻村有凤塘、塘禄、郑屋等村,毗邻鉴江供水枢纽工程,距黄坡镇城区约3公里。全村面积约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80亩,没有林地。全村有403户1803人,有党员58人,村民多数务农,主要种植番薯、稻谷等。2018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38.6万元,全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13125元。目前,稳村正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准备以番薯产业带动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此次调查的村民中有男性81人,占比51.59%;女性76人,占比48.41%。调查的村民中18岁以下2人,占比 1.35%;18~30岁有 9人,占比 6.08%;30~42岁有 31人,占比 20.95%;42~54岁有 63 人,占比 42.57%;54~66岁有40人,占比27.03%;66岁以上有3人,占比2.03%(如表 1)。
表1 年龄构成
调查结果中文化程度为小学的村民有71人,占比47.97%;初中学历的村民有56人,占比37.84%;学历为高中的有10人,占比6.76%;大专及本科学历的有11人,占比7.43%;研究生及以上的为0人。职业构成中有17人为农民,占比35.42%;9人为个体户或私营业主,占比18.75%;13人为工人,占比为27.08%;失业/无业6人,占比12.5%;2人为村干部,占比4.17%;其他职业2.08%(如表 2、图 1)。
表2 学历构成
图1 职业构成
乡村振兴离不开新乡贤协助,而稳村新乡贤参与乡村的治理与发展则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其现状之一就是村内新乡贤匮乏。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认为村内新乡贤数量有9人以上的村民为12.84%,6~9人的有25%,3~6人的有37.84%,0~3人的有24.32%(如图2)。
图2 乡贤数量分布
因此,基本可以得出,稳村新乡贤数量在3~9人之间,村内的新乡贤数量明显不足。并且有能力的村民或者具备新乡贤资格的在外村民参与本村治理也缺乏积极性。根据调查结果,仅有39.19%的村民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非村干部的新乡贤参与稳村的治理与发展,同意和非常同意包括村干部在内的新乡贤积极参与本村治理与发展的村民则有60.81%(如表3、表4)。
表3 非村干部的乡贤致力于稳村的治理与发展情况
表4 包括村干部在内的乡贤积极参与本村治理与发展情况
非村干部的新乡贤对稳村发展缺乏积极性,致使大小事宜都由村干部决定。或许非村干部的新乡贤缺乏积极性是新乡贤在稳村发展遇到的一大难题。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村民对新乡贤的定位不明了,对新乡贤的定位仍然停留在外出经商的老板且能够提供资金的村民。调研中,对一位在村内充当乡贤角色的人进行了访谈。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乡贤。他觉得,乡贤应该是手中有资源,并且能够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当中,能够带来社会资本支持本村发展的人,自己的行为只不过是去帮助村民解决日常遇见的困难和问题,并不能为村民带来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于联系其他乡贤一起建设乡村的问题,他表示很少主动去联系其他在外的乡贤为村里一起作贡献。由此可知,稳村现有的乡贤之间凝聚力不强,不能将本村在外发展的村民凝聚在一起,从而无法去组建一个新乡贤团体来齐心协力建设家乡。
近年来,随着稳村外出人口的增多,常年扎根乡土、以实际行动引导村民的新乡贤少之又少。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39.86%的村民认为在城里的新乡贤每年回乡不足一次,对新乡贤积极与村民交流表示同意和不同意(包括非常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分别为39.19%和 45.27%(如表 5、表 6)。
表5 乡贤平均每年回乡次数
表6 乡贤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与发展的交流
由此可知,目前,新乡贤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不足,村民对新乡贤信任感逐渐减弱。新乡贤参与稳村的建设难度将越来越大。有66.7%的村民同意和非常同意已经走出稳村的村民不会再回到稳村。
经过调查发现,村委会与乡贤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在帮助乡村脱贫的道路上,乡贤组织与政府之间本应取长补短,收到更好的效果。但在目前,农村的扶贫政策侧重农产品的种植与外销。在这一方面乡贤与政府缺乏交流。政府也未推出优惠政策,也未为乡贤提供优质的活动环境,两者缺乏沟通交流。与此同时,乡贤组织未能成型,组织相对松散,新乡贤未能在基层各项工作中起到“领头羊”作用,对于村“两委”工作也未能正常参与。新乡贤在群众和政府中影响力不足,群众对于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期望不高。
由于农村目前仅以农产品或单一手工制造的商品作为主要产出对象,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若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达到相对饱和状态或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导致替代产品出现,难免会出现不稳定因素,从而影响经济收入。在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更多采取传统的赞助资金方式。而对于农田水利年久失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环境卫生状况差、基层组织力量薄弱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的改善,新乡贤未能有效参与其中。
由于联络不足,缺乏制度保障,导致了在外的乡贤未能回流,也会让部分拥有资源的乡贤缺乏动力,从而放弃回乡。此外,乡贤文化氛围较浅,村民对新乡贤了解不深、认识不足。由于乡贤组织未能完善,拥有资源的乡贤无从下手,只限于设立各种基金会和节假日的各种慰问活动。同时,新乡贤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也无从下手,手握资源的新乡贤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资源不能得到完美的配置。
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多局限于传统活动,缺乏文化内涵,在乡村教育这一方面也参与较少。目前,农村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和小孩,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缺少在外的成功人士或在本地的具有某方面专长、拥有一定影响力且教养较好的贤达之士。内生驱动力是一个地方崛起的根本动力。目前,乡村急需人才回流或人才引进,为家乡的发展和治理提供足够有用的智力支持、行动方案。然而,就目前政策而言,无论是引进人才还是培养人才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较长的时间。
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基层治理的新兴力量,但是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表现出了自发性和不规范性。为此,国家应该在宏观层面制定对乡贤身份认证的法律法规,而且地方政府需要根据本地区乡贤的实际情况,在微观层面对乡贤的定位与作用作出更加细致的规定,保证乡贤的行为和活动“有法可依”,并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而且,政府应当赋予新乡贤一定的优惠政策并给他们提供优良的活动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新乡贤投身于乡村建设中来。同时,新乡贤也要处理好与政府、村民之间的关系,自觉承担起三个主体间的“纽带”作用,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
乡贤本身就是某一领域杰出的人才,但并非面面俱到。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人才到位了,乡村才有可能发展起来。因此,当地政府和乡贤组织应当注重引进人才,根据当地的发展需要做出需求分析,开展引进计划,进行引进评估,为之后的人才引进积累经验。并制订有效的培训计划,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进一步增强乡贤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对此,新乡贤应该围绕这五个方面谋划工作。第一,经济上新乡贤应该将自己的产业引进乡村,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第二,应形成规范的乡贤组织,在群众和政府之间上传下达,做好协调与沟通工作。第三,新乡贤应重视和支持当地的教育发展。第四,乡贤组织要切实做好与政府、群众的沟通工作。第五,新乡贤对落户乡村的产业严格把关,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收益。
机制是制度与方法的统一,合理的机制能够有效提高乡贤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规范性和效率。第一,建立与完善乡贤的管理机制。建立运行机制,明确乡贤组织的职能和如何履行职能,明确乡贤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动力机制,将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到乡贤组织的活动中,将乡村振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建立约束机制,在乡贤组织运作过程中一旦发现错误应当及时修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第二,建立与完善乡贤的监督机制。乡贤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位乡贤的捐助,资金收支应当做到公开透明,一旦资金出现问题应当及时问责和追究。乡贤组织作为群众和政府的纽带,一定要维护好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