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生活状况对心理孤独感影响的调查分析

2021-03-05 08:26付有娟纪文武关素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社交心理

赵 枫, 付有娟, 纪文武, 关素珍

(1.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银川 750004; 2.宁夏环境因素与慢性病控制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产生了大量因父母外出打工而滞留农村的留守儿童[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孩子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8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2]。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 年)》中提到: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5.1%[3]。父母与儿童分离改变家庭结构及功能,导致对孩子的照顾、监护及家庭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4]及后期的社会适应能力[5]。2018 年,宁夏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告中指出:宁夏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就读5697 人,且主要集中在宁南山区。关于宁夏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健康问题最新研究集中在2014年[6]。本研究将通过现况调查了解同心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活状况及心理孤独感,对探索适合宁夏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及社会行为问题的有效干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 年10 月,对宁夏同心县5 所农村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现况调查,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先确定学校,再确定年级,最后从每个年级整群抽取班级。其中三年级共抽取5 个班级,四年级共抽取5 个班级,五年级共抽取5 个班级,六年级共抽取6 个班级(其中1 所学校六年级2 个班均被抽取纳入到研究对象),共纳入研究对象990 名。

1.2 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经查阅文献后自行设计,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有无兄弟姐妹、是否与父母谈心(“经常”为1 个月联系2 次及以上;“很少”为一个月联系1 次或者没有;“不会”为不联系)、父母是否外出打工。(2)社会生活状况调查表:主要包括父母在外打工情况、生活起居方式、父母外出打工持续年限、主要联系方式、父母关注的主要问题、自己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感受、是否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是否愿意随父母去外地上学、父母是否提出带你去外地上学、父母外出打工是否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等。(3)儿童社会交往焦虑测评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SASC)[7]:包含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评价两大因子,共10 个条目,使用3级评分制(0 分为从不;1 分为有时;2 分为总是),SASC 的Cronbach’α 系数为0.849,信度较好;KMO 和Bartlett 检验效度为0.842,效度较好。(4)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CLS)[8]:共有24 个条目,其中16 个条目评定孤独感、社会适应与不适应感及对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的主观评价,另外8 个为补充条目,询问课余爱好和活动偏好。量表使用Likert 5 级评分制(1 分为一直如此;2 分为多数如此;3 分为中等程度;4 分为基本没有;5 分为没有)。16 个孤独项中有9 项是反向计分,即“1”分记为“5”分,总分越高,表示孤独感越强,总分范围为16~80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

1.3 调查方法

每所学校选择一名老师负责,并对其关于如何收集数据进行培训,在取得学生知情同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及调查员的参与下进入教室让学生统一填写问卷,三年级学生均为调查员现场读问卷,学生填写问卷,其他年级由学生自行填写,当堂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e 3.1 软件建立数据库,双重录入并进行逻辑核对。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例)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并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孤独感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表1 农村地区儿童基本情况[例(%)]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990 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908 份,有效回收率为91.72%,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0.52±1.27)岁,其中留守儿童455 名,男生241 名,女生214 名;非留守儿童453 名,男生214 名,女生239 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年级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1。

2.2 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活状况

留守儿童父亲在外打工的情况居多(78.90%),生活起居方式主要以与父母单方居住在一起为主(56.70%),隔代居住占比为38.46%。父母外出打工持续年限大多为1 年(62.64%),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主要通过微信进行联系(65.49%),外出打工父母主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66.59%)和安全问题(48.35%),而极少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4.18%)。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痛苦经历的儿童占比为36.70%。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会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有37.36%的儿童愿意跟父母去外地上学,仅有17.58%的父母提出带留守儿童去外地上学,大多数留守儿童(60.22%)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见表2。

2.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情况的比较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害怕否定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留守儿童社交回避及苦恼评价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0.001)。见表3。

2.4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孤独感的比较

留守儿童孤独感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0.00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兴趣爱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活状况[例(%)]

表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得分的比较(±s)

表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得分的比较(±s)

?组别 害怕否定评价 社交回避及苦恼评价留守儿童 2.93±1.95 3.05±1.75非留守儿童 2.92±2.22 2.30±1.70 t 值 0.085 6.432 P 值 0.932 <0.001

2.5 留守儿童心理孤独感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留守儿童心理孤独感得分为因变量,个人基本情况及社会生活状况等为自变量(赋值见表5),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起居方式、父母外出打工持续年限、社交回避及苦恼评价得分是留守儿童心理孤独感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 均<0.05);且从回归系数值可见,与奶奶爷爷同住、父母外出打工已持续多年、社交回避及苦恼评价得分高的留守儿童其心理孤独感更强。见表6。

3 讨论

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养成,更影响着一个家庭和社会的稳定[9]。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的留守儿童绝对数量要多于非留守儿童,与杜柏玲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原因是外出经商或务工的年轻人逐渐增多。在留守儿童的日常社会生活中,一般父亲在外打工的情况居多,生活起居方式主要以父母单方和隔代居住在一起为主,父母打工在外主要通过微信联系子女,但更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安全问题,极少关注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及心理问题,多数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会对学习产生影响,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1]。

表4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孤独感得分的比较(±s)

表4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孤独感得分的比较(±s)

组别 孤独感 兴趣爱好留守儿童 36.32±10.22 19.10±5.13非留守儿童 32.05±10.18 18.57±5.20 t 值 6.315 1.544 P 值 <0.001 0.123?

SASC 的条目主要涉及社交焦虑所伴发的情感、认知及行为。本调查结果还显示,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非留守儿童,在同伴面前均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害怕或者不适,但留守儿童的社交回避和苦恼评价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提示留守儿童会面临更多的社交苦恼,与臧楠楠[12]的研究结果一致。CLS 主要用来评定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不满程度。孤独是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心理问题,常使他们自卑、焦虑、无助和痛苦,从而造成对身体和生活的危害[13]。留守儿童的心理孤独感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提示留守儿童孤独感水平偏高,与既往研究[11]发现留守儿童孤独感水平高于常模的结果共同说明留守对于儿童社会适应具有不利影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其整体状况较差,尤其突出表现在留守儿童孤独感较强,原因可能是青年劳动力的大量迁移而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且留守儿童较强的孤独感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而较强的心理孤独感会影响儿童后期的社会适应能力。

表5 自变量赋值表

表6 留守儿童心理孤独感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有研究[14]显示,留守儿童感知到的父母关爱越少,其孤独感越强,因此,本研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生活状况及心理孤独感的现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且与爷爷奶奶同住、父母外出打工已持续多年、社交回避及苦恼评价得分高的留守儿童心理孤独感更强。今后应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关注上述这类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倡导学校结合这类留守儿童的生活方式开展有效的社会帮扶教育活动,鼓励外出打工的父母承担更多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投资,给予留守儿童最大限度的心理关照,以期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社交心理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互联网+”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
心理小测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社交距离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