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全,蒋乐英,杨选波,董志宏,
(1.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昆明 650051;2长江科学院 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19)
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是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特别是云南省滇中地区是长江流域三大干旱区之一,兼具有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特点,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4]。我国中东部地区长距离调水工程以渠道、渡槽等为工程主体,少量隧洞,例如南水北调东中线[5,6]、引江济淮[7]、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8]等工程均针对性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西南地区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地应力高、深大活动断裂发育、地震烈度高,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具有隧洞占比高、长隧洞多、风险因素多、建设难度大等特征,对于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云南滇中引水工程是目前在建工程规模、投资、综合技术难度最大的长距离引水工程,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工程施工难度大。本文以滇中引水工程为依托,针对西部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质量管理现状、特点与难度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新举措,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解决滇中地区严重缺水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见图1),实施该工程可有效缓解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6个州市用水问题,惠及1 418 万人。
图1 滇中引水工程布置示意图Fig.1 Layout of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n Central Yunnan
工程由石鼓水源及输水总干渠组成。水源工程为石鼓大同取水、一级泵站提水,由引水渠(兼沉沙池)、进水塔、进水隧洞及涵管、地下泵站、出水隧洞、出水池和地面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石鼓泵站设计流量为135 m3/s,扬程范围为208.6~226.3 m,设计扬程为225.8m,装机12台,总装机容量480 MW,泵站出水池水位2 035 m。输水总干渠跨滇西北、滇中及滇东南地区,从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开始,终点为红河州蒙自。总干渠全长664.236 km,设计流量135~20 m3/s,共划分为大理Ⅰ段、大理Ⅱ段、楚雄段、昆明段、玉溪段和红河段。输水总干渠包括输水、消能建筑物共118座,其中隧洞58座、长611.986 km,渡槽17座、长3.7 km,倒虹吸25座、长42.595 km,暗涵15座、长4.891 km,渠道消能建筑物3座(含2座电站)、长1.064 km;控制建筑物127座,其中分水口28座,节制闸18座,退水闸23座,工作闸28座,事故闸24座,检修闸6座。
滇中引水工程线路全长664 km中隧洞长大达到612 km。工程引水规模大、洞线比高(隧洞占92%)、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穿越33条大岩溶水系,穿越12条大断(裂)层,隧洞Ⅳ、Ⅴ类围岩占比达65%,隧洞最大埋深1 450 m,存在重大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工程面临岩溶地层、突水突泥、高应力及岩爆、隧洞活动断裂、软岩大变形、高扬程泵站等关键技术难题,隧洞采用“钻爆法+TBM法”施工方案,设计与施工管理面临极大挑战。同时,由于工程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项目多,综合施工难度大,导致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风险高、变更多、控制难度大。
当前国内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存在投标承诺为一套人员,中标进场后是另一套人员的现象,虽然资质等方面都基本相同,但实际施工管理水平差异巨大,出现“一流企业中标、二流人员管理、三流人员施工”的局面。施工质量直接掌握在施工队的手里,农民工技术水平直接决定施工质量。另外,违法分包、转包现象存在,为规避合同违约,经常以劳务分包的名义将工程肢解分包,以包代管,管理行为缺位,给工程埋下质量隐患。
滇中引水工程共划分为167个标,其中永久安全监测3个,第三方质量检测3个,移民监督评估3个,水保环保监测及监理11个,运行管理设施工程3个,闸门、启闭机、阀门等金属结构、机电设备采购3个,水源工程设备采购6个,水源工程输变电1个,进场道路18个,施工供电20个,砂石加工系统12个,隧洞排水处理系统1个,主体工程40个,进场道路、施工供电、砂石加工系统、主体工程施工监理共40个。
针对滇中引水工程线路长、标段多,参建单位多,组织管理难度巨大等特点,滇中引水工程下设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6个分局、18个现场项目部,负责现场建设管理工作。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仍然是供给大于需求,农村仍有剩余劳动力,主要是40岁之上的中年劳动力。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3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供求明显偏紧,农村新增劳动力数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则外化为熟练技术工人和35岁之下普通工人的“双紧缺”,其中普工尤为紧缺。在此情况下,施工人员流动很大,施工人员职业素养无法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滇中引水工程施工总工期长(96个月)、外部环境多变等特点,施工建设中不确定影响因素众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部分质量问题反复频繁出现,问题屡改屡犯,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和控制,一旦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缺陷,多项质量缺陷叠加,将可能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始终把工程质量安全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任务常抓不懈,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规范建设管理行为,加强组织协调力度,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强化质量安全管控。建设中全过程、全方位地落实设计、施工、监理及项目管理等多层次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规章制度,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把好每一个环节。
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简称建管局)成立质量安全处,负责滇中引水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管局下设六个直属分局并设立质量安全部,负责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现场管理工作。要求各参建单位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配齐配强质量管理人员,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
按“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原则,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总站签订《质量监督书》,设立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总站滇中引水项目站,为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组织机构保障。
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滇中引水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滇中引水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滇中引水工程验收管理办法(试行)》、《滇中引水工程外观质量验收管理办法(试行)》、《滇中引水工程建设责任主体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滇中引水工程质量缺陷及不合格项目处理暂行规定(试行)》等30多项规章制度,各直属分局还结合所分管区域的工程段特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制度。在制定的质量管理方面制度文件基础上,加强设计单位在设计变更、设计通知、设计成果提供和审查、技术交底,监理单位在健全监理细则、质量控制、质量评定,施工单位在质量控制、质量责任制、质量检验、试验管理、质量验收评定等质量管理方面重点的制度建设,为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各直属分局牵头检查和督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制度执行情况并纳入季度考核;监理单位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和各施工单位的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制度执行到位。督促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并加强监督检查,对不认真落实制度规定的人员进行教育及处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有关制度进行更新,使制度更加合理化和可操作化。
要求进场的各参建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督促参建单位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切实增强各单位工程质量责任意识,层层压实责任、层层细化措施,将工程质量责任细化分解并落实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位参建人员,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
强化学习培训,及时组织各直属分局和参建单位学习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质量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第一时间明确整改措施,限时整改。
在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总站滇中引水项目站指导下,开展了项目划分。根据项目划分,及时督促各施工、监理单位加强工程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对具备验收条件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及时组织验收。验收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技术标准以及建设单位有关规章制度和文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或进行后续工程施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处理,验收结束后及时完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档。
将质量目标、优良工程措施费、工程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工程质量“一次死亡法”等质量管理要求纳入合同。在建设过程中,认真落实质量考核办法,认真开展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并根据考核结果落实相应奖惩措施,对工作不扎实、履责不到位、量化评分较低的参建单位,按合同规定进行违约处罚,情节严重的严格实行“一次性死亡法”(即对质量管控差,或发生了重特大的质量责任事故的单位,建设单位有权解除合同并将其列入黑名单,不得参与滇中引水工程的其他项目投标),使质量问题违约处罚有依据。
在设计单位编制的项目法人质量检测技术方案基础上,通过组织专家咨询、委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查等形式,完成了项目法人质量检测技术方案编制。通过公开招标,将国内一流的质量检测机构引入滇中引水工程,开展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构(部)件及工程实体质量检测等全过程质量检测及对参建各方试验检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审。加强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的掌控,加强对实体工程质量的抽查,严格管控施工质量。
为了贯彻落实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部党组关于水利监督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五大工程”目标要求,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了省飞检大队组建单位,成立了滇中引水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飞检)大队。该大队受省政府直接领导,对省政府负责,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独立开展工作,按“发现不了问题就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就是渎职”的要求,组织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无盲区、零死角”监督检查,并将参建单位工程质量管控行为与执行情况报告省政府,形成了对各参建单位全体参建人员高位震慑,使其时刻保持着迎接“飞检”的精神状态和工作要求,时刻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全力以赴、扎实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
由建设单位牵头,对水利部飞检、项目站检查、省政府飞检和巡查等有关单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直属分局和各参建单位高度重视、对应认领、深刻反思、认真整改、确保按时销号。在整改过程中,要督促各责任单位大力推广运用现代管理工具,深入分析查找导致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并重点针对深层次原因,运用PDCA(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处理)循环管理进行持续改进,确保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整改完成后,由直属分局牵头,组织监理单位对完成的各项问题整改进行复查,并举一反三,推进工作的全面改进和提升。
为对滇中引水工程水资源高效利用、履行节约、优化配置和综合治理,并规范质量安全等管理程序,实现工程建设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编制了《智慧滇中引水工程实施方案》,采取统筹建立、逐步完善工程信息系统方式建设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包括:①搭建了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平台,通过扁平化的信息交互方式进行业务交互,保障整个工程管理的高效有序;②利用GIS+BIM技术,搭建“地形地质+建筑物”的工程整体数字化模型,构建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实时对施工全过程、全天候在线监控,追踪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位置,辅助管理者多维度掌控工程动态、科学决策;③通过信息系统建设,结合手机APP等工具所具有的拍照、语音、录像、身份识别、GPS定位、无线传输等功能,实现工程信息的实时采集、直观查询、快速发布和高度共享,使建设管理者能够灵活、方便地掌握工程动态,处理相关业务,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④滇中引水工程地下隧洞占比为92%,为实时监测隧洞的变形和稳定,建立了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对施工期及运行期的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隧洞变形等情况进行监测与预警,为工程施工和运行安全提供信息保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号)文件精神,建管局对各参建单位的工程质量诚信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并运用《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政府信用平台,对建设过程中不履行合同、不认真落实质量管理要求及发生较大质量责任事故的单位,建管局除按合同约定执行处,对其失信行为向政府相关部门反馈,利用政府信用平台发布失信行为,使各参建单位事事重合同、讲诚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投资、进度目标。
按照“安全第一 质量优先”的原则,引入有经验的咨询单位帮助指导改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组织各直属分局和各参建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并将对参建单位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支撑建设单位通过水利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认定的违约处罚纳入合同,全面改进和提高安全生产管控能力和水平。
西南地区特大型长距离引水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战线长,长大隧洞占比高、施工作业点多面广,地质情况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安全风险高,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管控任务十分艰巨,在“水利行业强监管”新形势下,创新性地建立了“水利部监管+滇中项目站检查、省政府飞检、建管局巡查”1+3监管模式等质量管理体系和措施,引入严格整治措施,并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运用信息化、系统化手段,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全过程监督检查,特别是长隧洞等隐蔽工程,落实好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度、信用管理体系,继续不遗余力地抓好工程质量安全,把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工程、传世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