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鲍振川
华嘉增老人近照
华嘉增旧照
98岁的华嘉增,发白如雪,那是漫长岁月撒下的鲜花;她声若清泉,那是时间老人蕴积的滋养之源;她手如璞玉,那是医神赐予迎接生命的徽章;她面若慈母,那是上苍赐予她大爱之心的容颜。
1923年,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母是她的启蒙老师。母亲做小学教师,父亲留学日本研究细菌学。归国后,为预防疾病而研制疫苗做出重大贡献。这些对华嘉增立志学医,从事妇幼保健,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华嘉增读医学预科时,抗战爆发,日军强行解散燕京大学。她被迫返回上海圣约翰医学院继续学习,日军又占领了校舍,学生只能在临时房屋里上课。艰苦的环境,磨练了她坚强的意志。1949年,华嘉增完成学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建国初,政府将妇幼保健与医疗、防疫列为卫生工作三大支柱,华嘉增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产科,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抢救了无数危重产妇和婴儿。每当她看着从死亡边缘挽回的生命,她都无比欣慰。
在实践中,华嘉增的医术得到迅速提高,政治上日益成熟,看到一些市民和农村妇女由于缺医少药,得不到基本的妇幼保健而丧失了生命,妇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她增强了对国家“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医疗卫生方针的理解,开始从专注临床治疗转向关注群体保健。
1978年,华嘉增到上海市卫生局妇儿处任处长。这为她投入妇女保健的宏观管理和实践提供了新的平台。为了恢复十年动乱对妇女保健工作的破坏,她重新建起三级妇幼保健网和各项常现制度,首先提出“孕产妇系统保健”的慨念,创立孕产妇联系卡,形成规范化的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改革开放,华嘉增迎来了事业的第二个春天,受卫生部委派,她于1978年开始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活动。自1982年起,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妇幼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妇幼卫生专家组成员。
15年中,华嘉增引进国外围产保健适宜技术,包括高危管理、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评审等;组织全国性母乳喂养的课题研究,对全国的爱婴行为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转变产科服务模式,她组织引进“导乐(DOULA)”陪伴分娩,倡导产科人性化服务;在生殖健康新理念提出后,扩大妇女保健服务领域,规范了更年期妇女保健和少女保健的工作制度,并纳入妇女保健学科范畴和常规工作;为推动保健事业的发展,在卫生部的支持下,她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为基地,多次举办全国妇女保健培训活动,1988年创建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学会,积极组织学术交流和培训。
在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生涯中,华嘉增真情投身妇女保健事业,为中国妇女保健事业的发展奉献了一腔热忱和心血,谱写了人生的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