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敢夫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8年10月,是内蒙古骑兵一师政治部宣传队全体队员在内蒙古哲里木盟通辽市照相馆的合影。照片上,第二排右数第三个蒙古族女战士,名叫阿力贡,当年才19岁。她就是我的妈妈,今年已92岁。一群稚气未脱的小战士经过血与火的考验,从战场上撤下来照了这张照片,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一丝凝重。
1946年,妈妈念完蒙古文高小,回家乡当起了小学教员,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女秀才”。当时,正值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东北大地上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买卖公平,秋毫无犯,尊重少数民族。妈妈有一个叔伯哥哥当时是共产党一支地方部队的侦察科长,每当他执行任务路过家乡时,就给妈妈讲些革命道理,说共产党主张民族团结,蒙古族人民只有跟共产党干革命才能过上幸福生活。受哥哥的影响,妈妈对共产党越来越有好感。1947年,她的哥哥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被部队评为特级战斗英雄,并在家乡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后,妈妈毅然决定参军入伍,从此,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1948年4月,妈妈从军政大学毕业,和照片上的那些小姐妹们,同时被分到了内蒙古骑兵一师政治部宣传队,主要任务是随师行动,在部队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并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传我党我军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参军送粮,支援前线。我看着照片上那十几个稚气未脱,穿得鼓鼓囊囊的小女兵,问妈妈:“你们那么小的年纪,成天随部队在战场上跑,不怕死呀?”妈妈说:“你可别小看我们这十来个小女兵,不仅没有一个怕死的,而且全见过大场面,都立过功。”
辽沈战役打响前,一师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东北野战军主力进行大战之前的休整,对长春、沈阳的敌人实行监视、封锁和围困。由于骑兵部队速度快、机动性强,敌人一突围,一师的骑兵马上就能冲上去,给予迎头痛击;而敌人一逃跑,骑兵又能很快追上去,围而歼之。一师大部分是蒙古族战士,骁勇善战,冲到敌群里,就像豹子咬狼一样,挥刀砍,端枪扫,把国民党兵的胆都吓破了。后来,被抓到的俘虏都说:“我们一见共军的蒙古骑兵冲过来,就腿肚子发软。”战斗进行时,宣传队的男队员就下到部队,参加战斗。战斗一结束,他们就回到队里,把收集到的烈士事迹、英雄故事和女队员们共同编成各种舞蹈和蒙古语文艺节目,马上演给战士们看。因为指战员大部分是蒙古族,听不懂汉语,而宣传队员都是蒙古族,大家全能用蒙古语演唱,所以,很容易引起部队官兵的共鸣。演出后,总能把士气给鼓得足足的。他们还到战地医院去演出,许多轻伤员看完了演出,立即就激动地返回部队,继续参加战斗。甚至一些较重的伤员,也瞒着医生跑回了部队。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正式打响——师配属东野第十纵队(梁兴初部)指挥,一师宣传队也和十纵宣传队合并在了一起,参加了著名的黑山、大虎山阻击战。
10月23日凌晨,黑山阻击战最先从一师一团防守的胡家窝铺阵地打响。战斗异常激烈残酷,团长带伤指挥部队,将士们抗击着数倍于己的敌人潮水般的攻势,杀敌数百名,愣没让敌人前进一步,为十纵主力部队的展开争得了时间。在这场恶战中,一团牺牲了60多名干部、战士,其中有二连连长布和吉雅。23日上午,大虎山战斗也打响了,敌人拼命进攻我一师二团防守的清水泡子阵地,意图在我主阵地侧翼撕开一道缺口。师首长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命三连全体纵马杀入敌阵,打退敌人进攻。连长拉木扎布,指导员数敦满都拉身先士卒,挥刀纵马,在火力掩护下英勇地冲下山去。战士们的马被射倒了,就徒步追砍敌人,很快就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不幸的是,英勇的连长、指导员和20多名战士,在与敌人肉搏时都壮烈牺牲了。妈妈说,一团的二连长、二团的三连长和指导员平时最爱看她们的演出,总是为她们的演出带头鼓掌,激动了还跳上台跟她们一起唱歌。这些同志牺牲的时候,也就是2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他们没有看到共和国成立,没有结婚、生子、成家,一腔热血为了新中国撒在黑土地上。
阿力贡老人
我军打下锦州,又全歼了廖耀湘兵团。10月底,妈妈她们就奉命撤回通辽市,这张照片就是大家回到通辽市后的合影。
1949年,战争结束,部队整编取消了宣传队建制。几年朝夕相处的小战友们依依不舍地分了手,各自奔赴到新的工作岗位。同年,妈妈和当时在一师保卫科工作的爸爸结了婚年后生了我。妈妈转业后,完成了中学和大学学业。以后,被分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工作,后来又调到北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直至离休。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妈妈总也忘不了照片上的那些战友,忘不了为新中国建立他们献出的青春无悔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