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难忘的320天

2021-03-05 11:56:42黄如耒
福利中国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会堂大礼堂人民大会堂

• 本刊记者 黄如耒

高玉瑛老人

高玉瑛旧照

可容纳100万人盛大集会的天安门广场西侧,坐落着闻名中外的人民大会堂,它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首都人民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敬献的一份厚礼,代表着那个年代我国工程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

94岁高龄的耄耋老人高玉瑛,1927年7月出生,1949年3月参加革命,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0月在国管局房管司司长岗位上离休。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对人民大会堂的一切如数家珍:“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南北长336米,东西宽174米,中央高45米,照明线总长659公里,电梯43部,各类廊柱132根,满天星照明灯500盏……”高老清晰地向记者介绍了奋战在人民大会堂筹建施工现场的320个日日夜夜。

构想和设计

1958年8月,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在北京建设一批包括万人大会堂在内的重点工程。国庆十大建筑工程项目被确定之后,工程建设的总指挥一职落在了时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赵鹏飞的身上,面临中央下达的紧迫、庞大的工程任务,他深感责任重大,一边安排抓各项工程的设计方案早日出图纸,一边狠抓施工现场的前期准备。高老时任赵鹏飞的秘书,被派驻到人民大会堂工地工作组作为联络员。他说:“那个时候要昼夜盯在工地上,随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每天夜里十二点以后向赵鹏飞主任汇报。”

高老接着介绍说,当年10月9日,大会堂的设计方案经多次修改完成了第七稿。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从外地赶回北京,国务院办公厅当即通知万里、赵鹏飞等到总理办公室开会,最后审定大会堂的设计方案。会议于当晚十点开始,当时送审的设计方案共有三套,审计单位分别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和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周恩来总理听后再次征询大家意见,当即拍板决定采用北京市规划局提出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一经审定,大会堂的总体布局、轮廓、柱网配置、各层高度、结构类型、设施配备等重要问题也就迅速确定下来。

筹备与破土动工

为了保障施工快速有序进行,当时成立了大会堂施工总指挥部,北京市建筑工程局副局长张鸿舜为总指挥。现场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片包干、分项负责的管理体制,下设四个分指挥部,按照施工部位进行分工。第一“分指”负责北段宴会厅部分;第二“分指”负责中段西部大礼堂部分;第三“分指”负责中段东部中央大厅部分;第四“分指”负责南段人大办公楼部分。

10月25日,总指挥部向施工单位发放了施工基础刨槽图。同时,各项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占地15公顷的大会堂现场,当时原有平房3993间,住有多个单位和一千多户老百姓,那个年代党的一声召唤,群众齐心协力闻声而动,争先发扬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拆迁工作很快解决。

10月28日,天还没亮,工地上已是红旗招展、人头攒动,几千名建设者开始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机械挖土和人工清槽同时进行,一时间劳动号子声、指挥哨子声、汽车鸣笛声、广播喇叭声汇成了一片沸腾的劳动交响曲,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施工正式拉开了帷幕。到12月下旬,建设工地上已聚集了30多个施工单位1.4万多人的建设大军,分“三班倒”,昼夜交错施工。

人民大会堂建设施工现场(组图)

万人大礼堂建设现场

万人大礼堂是大会堂的主体工程,大礼堂的巨大屋顶是用12榀(一个屋架叫一榀)钢骨屋架支撑的,跨度达60.9米、高7米、重55吨,而整个大礼堂的钢铁构件总重量为2625吨。这些钢铁构件的制作和吊装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为此,1959年3月5日,赵鹏飞带队长途跋涉到唐山、沈阳等地的铁道桥梁厂亲自检验督办钢梁的保质、保量生产和如期交货等事宜。高老笑着说,那时候火车没这么快,往返就得3天,他们只在车上睡了6个小时,一路十分辛苦。

高老深情地回忆说:“当时,为了保证钢梁吊装的顺利进行,总指挥部调集了北京地区最强的技术队伍和机具设备,又从包头、太原、酒泉等地调来一些有经验的吊装工人、技术人员和吊装设备参加会战。”1959年3月21日,准备开始吊装,总指挥部的领导及有关人员都赶到现场,因为当年没有大型塔吊,要把重55吨、长60多米、高7米的钢梁吊装到45米高的地方就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场的所有专家工人都没干过,也没见过,大家都怀着十分紧张的心情,期待着吊装成功。

高老当时在现场看见:总指挥长举起令旗一声哨响,固定在礼堂东西两端的两台桅杆式起重机同时徐徐而动,第一榀钢梁开始起身离开地面,这时现场鸦雀无声,大家都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钢梁。突然,钢梁刚离开地面就猛地一扭头,这么大的钢梁就像一条空中巨蟒不可控制起来,指挥长怕摔坏了钢梁立即下令停吊,钢梁落地后,经专家检验没有损伤,可以再次起吊。当天经过两次调试,起吊5次都未成功。

指挥部决定发动群众群策群力与技术专家共同攻关,从3月21日到5月17日共计57天,终于将大礼堂12榀钢屋架及两层挑台的钢结构全部吊装完成。此时,大会堂其他工区的室内结构已在4月份全部完工,开始进入装修阶段。

毛主席亲自命名

最令高老难忘的是,1959年6月,大会堂等十大工程全面进入室内装修与设备安装阶段,当时各工地急需几种型号的镙丝母,总量60吨,市场上十分短缺。“赵鹏飞主任了解情况后,立即给辽宁省主管工业的仇友文副省长写了封求援信,派我速去沈阳办理。我到沈阳恰逢周日,各处都不办公,任务紧急,只好找到仇副省长家里,向他说明来意并递交了赵鹏飞的信函,他看后立即到办公室让秘书召集省、市商业厅、工业局和沈阳螺钉厂的负责人开会,下达了‘紧急动员先清查库存现货,尽快发往北京,不足之数,立即安排生产,以最短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决不耽误北京国庆工程施工进度’的命令。”高玉瑛说。

在各方努力下,1959年7月,大会堂整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7月25日,指挥部成立验收委员会,开始逐项、逐段、分期、分批对各工区工程实施验收。8月下旬,随着室内外装修、安装工程陆续完工,不时有中央领导莅临工地现场视察。当回忆起毛主席亲自为人民大会堂命名时,高老激动不已……

验收与试用

人民大会堂的各项工程,经过各类专家严格检查验收,中央领导视察后也比较满意,但大家对整体工程和附属设施的使用效果仍不够放心,希望能通过实地组织的一场大型活动来全面地检验各方面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运行效果。这个建议得到了万里和齐燕铭同志的批准,决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竣工交付使用的那天,即1959年9月10日晚上召开隆重的工程总结大会,会后进行慰问演出。当时根据大家的要求,文化部特意邀请梅兰芳先生参加演出。尽管梅先生年事已高,平时已很少登台表演,但他得知是在新建的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一场演出并且能为上万名建设者现场进行慰问表演时,他欣然应允。

9月10日晚7点,离开会还有一个小时。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大厅和大礼堂里挤满了人群。他们都是这座宏伟殿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建设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经过32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克服了施工道路上的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按期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天他们又作为人民的代表,首先享用和检验他们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所以大家都来得特别早,心情特别兴奋。

会议开始,首先是人民大会堂建设总指挥张鸿舜做建设工程总结报告,万里和赵鹏飞先后讲话。万里说:“从去年10月28日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到今天为止,我们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宏伟工程,这不仅在中国的建筑史上,而且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堪称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它的竣工向世人证明,只有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工人阶级才能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战胜前进中的任何艰难险阻,才能够创造出一个一个人间奇迹。”在场的近万名建设者,听到万里的讲话,无不为之鼓舞、振奋,同时爆发出雷鸣般的热烈掌声,巨大的共鸣声响彻整个大礼堂。这也成为当时一个实地检测的项目,被记录在案。会后,京剧艺术大家梅兰芳先生上演了他的拿手好戏《贵妃醉酒》。广大人民群众满怀胜利的喜悦,沉醉在京剧大师精湛的表演艺术中。

接管与运行

早在人民大会堂工程启动不久,经国务院、周总理批准新建成的人民大会堂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接收管理。为此,1959年1月,国管局即时成立了“人大大会堂管理处(后改为人民大会堂管理处)”。该处由全国人大常委办公厅、公安部、国务院秘书厅、外国专家局和国管局等单位抽调的62名干部组成,当时由董俊峰任处长,李韬任副处长,下设人事科、警卫科、餐厅科、机电科和管理科等部门。机构成立后,面向全国一些大城市选调了500余名优秀职工在北京饭店、新侨饭店、民族饭店进行各种严格的岗前培训。当年8月15日,人民大会堂主体工程完工不久,管理处先遣人员进入工地开始熟悉情况。9月11日,全面接管了人民大会堂并仅用了18天就完成了清洁卫生和内部设备的布置工作,从而保证了国庆十周年,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各项庆典活动和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国十周年庆祝大会分别于9月28日、29日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隆重举行。参加庆祝大会的各界人士、代表共1.2万余人,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尽数到会,应邀参加大会的有78个国家的2000多名外国来宾。9月30日晚7点许,周恩来总理在首次使用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国庆招待会,参加招待会的各国、各界人士共5000多人,盛况空前。

高老回忆说:“人民大会堂启用三个月内,共举行万人以上的报告会、表彰会、联欢会达37次,在宴会厅举行各类宴会也有34次之多。”时隔多年之后,高老仍激动万分:“我作为北京市建设委员会派驻人民大会堂工地工作组的联络员,亲身经历了筹建人民大会堂的全过程。当时工程破土动工后,我们工作组的同志就昼夜盯在上地上。为了切实掌握工程进展的第一手资料和情况,我们经常深入重点项目、重点部位的施工现场,跟班参加施工劳动。有时候工作脱不开身,忙得连家也顾不上回,当年的大年三十就是在工地上度过的。”

人民大会堂及北京十大工程胜利竣工后,赵鹏飞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高老奉调到国管局工作,直至退休。

这么多年过去了,高老仍时时会想起激情奋战的320天。他深情地感慨:“每当我来到天安门广场,都会凝视着屹立在广场西侧的那座宏伟建筑人民大会堂。看到它至今仍在为党和国家服务、为人民的政治生活服务,我从心底感到无限的欣慰与自豪,因为当年我也是它的建设者之一。”

猜你喜欢
大会堂大礼堂人民大会堂
两会进行时
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幕后
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幕后
华声文萃(2022年4期)2022-04-22 13:23:21
一座大会堂的消失
苏州杂志(2020年5期)2020-12-07 03:24:01
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1日至15日召开
今日重庆(2020年1期)2020-09-10 07:22:44
重庆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1月10日至14日召开
今日重庆(2020年1期)2020-09-10 07:22:44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2
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讲话
人民大会堂建造之谜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音频系统的改造
演艺科技(2017年9期)2017-10-30 00: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