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国民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发力,但在当前全球产能普遍过剩背景下,加强需求侧管理积极扩大内需,才能实现宏观经济供需均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首要的特征就是要依托国内市场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这是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使然,同时笔者认为其深层次原因是世界各国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的稀缺性越来越突显,全球各大经济体争夺世界市场必然结果。
产能过剩的理论分析
产能过剩按西方经济学基于以下两条基本规律。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简单地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低。我们简要分析这一规律对经济的影响。假设市场中只存在企业和居民两个部门,居民又是企业中的生产者。从简单再生产来看,如果居民月收入10000元相当于给市场提供了10000元的产品,如果这10000元产品全部被消费掉供需是平衡的,但如果居民只消费掉8000元的产品,就会有2000元产品剩余,这时供需失衡就会产生剩余产品。如何化解剩余产品,市场当中作为消费者,不但有居民自身还有企业,如果企业把剩余的2000元产品买过来用作投资,包括弥补自身成本损耗,这时供需也就平衡了。随着收入增加剩余产品也会越来越多,要想实现供求平衡,企业不但要弥补自身损耗,还要继续增加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这才能实现经济中的供求平衡。如果消费者的收入继续增长,西方经济学中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就会发挥作用。
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随着企业投资增加,企业资本存量便随之增加,企业收益率将会越来越低,企业投资意愿也会变弱。按上述假设,如果居民的收入大于居民的消费加企业投资,就会产生剩余产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的经济循环中,决定企业是否投资的还一个重要变量银行的利息率。为了刺激投资,银行就会降低利息率,当企业收益率大于银行利息率时,企业就会增加有利可图的项目投资,当企业收益率小于或等于利息率时,企业就不再投资,为了进一步刺激投资化解产能过剩,各国央行会进一步降低利息率直至零点,2008年美联储首次将利息率降至0-0.25%,就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佐证。
扩大需求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办法
如何化解产能过剩,一是去产能,二是扩大需求。去产能有两种方式,一是自然型去产能,当企业收益率小于银行利率时企业出现经营亏损,自然会退出生产过程。二是政策性去产能,通过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等达到去产能的目的。扩大需求也有两种方式,一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是供给创新特别是产品创新,这里着重谈一下扩大需求对化解产能过剩的影响。
“十四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两种扩大需求方式对高质量发展影响差别较大。从第一种方式看,过度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所刺激出来的市场需求质量会越来越低。以货币政策为例,央行通过降低利息率刺激经济增长,但利息率易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上下波动。当利息率调高时,作为企业长期投资项目容易出现亏损,银行也容易出现呆坏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降息刺激出来的投资质量会变得越来越差。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经济开始衰退,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6.23%一直下调到2003年1%左右,这期间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大量劣质住房投资需求被刺激出来。2004年美国经济在房地产投资的带动下走出衰退,但出现了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需求遏制通胀,从这年6月联邦基准利率开始上调至2006年5.2%,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经济长期衰退。财政政策同样如此会埋下政府债务隐患。实践证明,过度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刺激經济增长并不能保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向好。
如何提高扩大需求的质量,最根本的是依赖供给侧创新,特别是产品创新。从边际消费倾向规律来看,只有不断研发出新产品才能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同时增强企业投资该产品的意愿以获取高额回报,从而带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产品创新的根本前提是科技革命,从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历史看,每次科技革命都会出现颠覆性的产品,从而带来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如二战后,进入美苏冷战时期,在两国军备竞赛的刺激下出现了大量科技成果,其代表性的产品如:计算机、互联网、无线通信。冷战后,由于缺乏竞争对手,美国科技研发的动力开始减弱,冷战时期积累起来的科技成果潜力被挖掘殆尽,因此,21世纪以来经济中缺乏消费热点和好的投资项目,世界经济陷入低迷之中。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塑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结束了高速增长,从2007年5.7%下降至2019年3.3%,进入所谓全球经济新平庸状态,中国经济也从2007年14.2%降至2020年2.3%,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全球经济新平庸状态下,正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世界各国为抢占这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制高点纷纷进行供给侧调整。我国从自身出发,一方面金融危机后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出现严重通胀,需求侧管理既不能全面扩张不利于遏制通胀,又不能紧缩不利于遏制经济下行,所以只能从供给侧着手,因此,中央提出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五年来成效显著,如果剔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总体运行整体平稳。
中国进入新阶段,促进形成强大市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以去杠杆为例,在杠杆率结构中,中国企业杠杆率2018年为156.9%远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2019年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超过2.3万亿,落地金额超过9095亿元。解决企业杠杆率高企问题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进企业融资结构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增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通过持续减税降费不断减轻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要解决核心技术短缺问题。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通过举国体制攻克我国尚未掌握的在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解决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卡脖子的技术问题。“畅通”:如要解决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不畅,国民经济脱实向虚,金融业利润总额和所得税远高于制造业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初衷。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加强需求侧改革
从需求侧来看,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要实现经济增长必须实现需求的增长。由于出口受逆全球化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增加经济发展的动能主要依托扩大内需,须加强需求侧改革(管理)。
首先,废除计划生育,鼓励人口生育。人口数量决定了消费总量上线,也决定了国民经济再生产的边界。2015年实施两胎化生育政策以来,2016年生育率稍微回升,随后生育率不升反降,从2017年12.95‰降至2019年10.48‰。劳动力人口(16-59岁)从2011年至2019年减少了2600万,制造业出现了用招工难、用工贵的现象。中国的老龄人口2019年60岁以上人口2.54亿,占总人口的18.1%。0-15岁人口2.48亿,占总人口的17.8%,中国实际进入少子老龄时代,2021年又出台三孩政策,但笔者认为应废除计划生育,鼓励人口生育,既可增加养育孩子的消费需求又为未来改变人口结构提供可能,為未来经济发展增添新的生力军。
其次,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改革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在保障市场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在生产要素中提高劳动要素收入的占比,特别是提高劳动要素收入结构中低收入劳动者的整体收入水平。2020年我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只有41.4%,远低于发达国家60%以上,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占比不高成为制约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其次改革完善再分配的调节机制,要体现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财政转移调节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之间收入水平,缩小基尼系数,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再次,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老百姓在就医、买房、上学、养老等方面的负担,减少保障性储蓄积累,提高消费倾向。
最后通过需求侧管理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和拓展投资空间。从前者来看,最终消费已经成经济增长最重要推动力,在产能过剩的前提,要制定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提升传统消费,如放开各种汽车限购政策,为农民购买汽车下乡提供补贴等;培育新型消费,如提倡不接触消费,在线消费等;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增加公共支出拉动消费。从拓展投资空间看,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优化作用,主要着力于实体经济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以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相融合的融合型基础设施等。
(长治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 丁茂战.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路径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21,(10).
[2]王昌林.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