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史诗性题材的民族歌剧作品,弘扬了我国顽强的民族精神与自强不息的民族魂魄。《娘在那片云彩里》是该歌剧作品的重要选段,是杨母在牺牲前悲愤而深情的演唱。本文可以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整体性出发,对《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写作背景及其中的《娘在那片云彩里》唱段进行介绍,通过旋律和结构两个方面对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从引子、深情回忆、美好憧憬和英勇就义四个方面对《娘在那片云彩里》唱段进行分析,体会歌曲内容,把握主旨;第三部分从演唱角度指导歌唱者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去演唱,为成功地演唱打下基础。
一、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背景及重要选段介绍
(一)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背景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根据现代作家李英儒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改编而来的。2005年9月,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在北京首演,同时还入选为“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在小说中,作者用“野火”借指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将“春风”比作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力量,任凭侵略者的火焰烧得再凶猛,也烧不尽中华儿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1945年,这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八年的抗日战争结束了,这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战争为我国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出现了大批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及艺术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静止的”,读者只能通过文字、图画的描绘来想象这场血与泪交织的战争。歌剧作品的出现恰到好处地弥补了美术和声乐作品是“静止的”这一问题,使单调的文字更具画面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歌剧的创作很少有反映抗日战争内容的,而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和演出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引起强烈的反响,还丰富了民族歌剧的题材。这部作品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娘在那片云彩里》的介绍
《娘在那片云彩里》是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一个重要选段,是杨母被捕后的一段悲愤而又深情的演唱。在生死攸關的时刻,杨母沉着勇敢、临危不惧,没有对儿子讲豪言壮语,而是将曾经美好的回忆娓娓道来:一到春天,万物复苏,自家田园中的麦子探出新绿,柳树抽出了嫩芽,百花竞相开放,菜花一片金黄,房前屋后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荷花淀,撑着小船采莲蓬,还有那蔚蓝天空中点缀的白云,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歌词最后的“娘把家搬到那片云里边”,这种美好的画面是暗示儿子在自己牺牲以后一定要振作起来,和敌人抗争到底。选段开头的引子铿锵有力,塑造了杨母视死如归、坚毅不屈的形象。中间段落从“一到春天咱家的那片田”到“日头亮天空蓝”,将杨母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光明未来的向往衬托得很到位,塑造了杨母和蔼可亲的慈母形象。结尾部分再现了杨母刚正不阿、豪气凛然的英雄母亲形象。虽然杨母在这部歌剧中的戏份不多,但英雄母亲的形象让观众印象深刻。
(三)《娘在那片云彩里》的旋律与结构特征
《娘在那片云彩里》以河北的戏曲与当地民歌的音调为主要素材,具有典型的北方地域特色。该选段的音乐风格总体上是明朗坚定的,旋律线条舒展并富有弹性,音域宽广,跨度较大,情绪随着旋律跌宕起伏。该选段吸收了戏曲板腔体散板—慢板—快板—散板的发展方法,散发着浓郁的戏曲韵味儿,是最重要的一个结构原则。该选段的结构可以划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第1~13小节),散板,情绪自由、激情,力度适中;第二部分(第14~54小节),叙事性的,抒情优美,速度逐渐放慢,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是杨母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革命胜利的期盼;第三部分(第55~77小节),速度突然加快,进入了喜悦的快板部分,左手伴奏也变得快速而规整,很好地突出了主声线;第四部分(第78~100小节),进入结束部分,情绪回到第一部分的自由舒展,演唱中做散板处理,描绘了杨母视死如归的伟大革命精神。
二、《娘在那片云彩里》的音乐分析
(一)引子
第一部分谱例(第3~13小节),如图1所示。此部分以自由的散板开头,并借鉴了我国传统戏曲音乐素材。歌词“春打六九头,七九河开八九燕,眼看着春天就要来”主要来源于民间的谚语,这样朴素无华的一句词却有着双重含义,本意是指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实际则暗指革命一定会胜利,道出了杨母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和信心,描绘出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勇猛势头。在第一句歌词中“六九”五度跳进,“来”字又形成了八度大跳,接着马上又换成了婉转动听的旋律,歌词“眼看着春天就要来”在情绪上充满了信心,最后以戏曲拖腔结束,烘托出悲壮的情绪,音乐变得凄美抒情。这段拖腔也是全曲的核腔,在全曲中多次出现。引子部分情绪起伏不平,音调变化明显,音区跨度大,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
(二)深情回忆
第二部分谱例(14~54小节),如图2所示。该部分进入抒情的慢板,描绘了家乡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这是杨母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哀怨伤痛,更多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革命胜利的期盼。该部分多处运用小附点节奏型,“房前屋后啊望不到边”与“数不尽啊捧着心”的旋律完全相同,且都采用了大切分节奏,与前面相比,此处的音乐更加亲切自然。结尾处连续八小节的拖腔是引子结尾拖腔音型节奏的再现,这也是该曲的特色,有助于加深听众的印象。
(三)美好憧憬
第三部分谱例(第55~77小节),如图3所示。这段唱词进入喜悦的快板,音乐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带有戏曲元素,速度突然加快,催人奋进。切分音出现,伴随着锣鼓的敲打,使人摆脱了悲伤的感觉,变为振奋明亮的色彩,旋律起伏较大,旋律的律动感增强。这段唱词是杨母回忆和儿子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村里村外都是香(啊),家里家外笑语欢(哪),笑语欢”一句,杨母眼前似乎呈现出抗战胜利以后村民们聚集在一起欢快祥和的画面,表现出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一句在演唱中要用充满欢乐与幸福的感觉去唱。接下来的“冬儿(啊),你抬头看,抬头看,日头亮,天空蓝”一句,充分表现出杨母将要看到抗战胜利时的激动心情,“抬头看”强调了两次,更具革命的号召力;“日头亮,天空蓝”,语气豪壮,仿佛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振奋人心。
(四)英勇就义
第四部分谱例(第78~100小节),如图4所示,进入了全曲的高潮部分,是对杨母英勇就义和大义凛然的描绘。此部分的节奏又回到了第一部分自由散板的状态。“花香直扑云彩里,娘把家搬到那片云里边”采用戏曲散板的唱腔形式,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语气斩钉截铁,表达了杨母对侵略者的愤恨、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娘把家搬到那片云里边”一句将全曲推向高潮,其中“里”“边”两个字在演唱时要注意归韵并做到坚定有力。该段结尾“啊”(第91~95小节)的部分,音区跨度大,尤其是第92~94小节,从小字组c1~c3八度大跳,升到全曲的最高音小字组c3,掷地有声,杨母的情绪彻底释放,表现出杨母牺牲前的正气浩然和坚强不屈。杨母是一個普通的农村妇女,同时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她毅然选择牺牲自己、顾全大局,这体现了老一代革命家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革命情怀。这段唱词是全曲的结束段,也是全曲最为出彩的段落,带有一定的民族花腔,在旋律、节奏以及力度方面表现得更加强烈。
三、《娘在那片云彩里》的演唱处理
(一)咬字、吐字
对于歌唱而言,最基础的当属语言。歌唱语言思想感情表达的主要方式是咬字和吐字,歌词的内容与音乐的结合要清晰而准确。咬字、吐字不清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歌曲的情感。我国古代音乐理论中,“字正腔圆”是最基本的歌唱要求。歌唱时,每个字的发音、归韵以及收声要清晰、圆润,而且还要保证声音的连贯性,即所谓的“累累乎端如贯珠”。演唱《娘在那片云彩里》选段时,在咬字、吐字方面要抓住河北地方方言的特点,通过咬字表达其中的韵味。例如:演唱第一句“春打六九头,七九河开八九燕”时要加入一些戏曲咬字的韵味,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春”“七”“八”这三个字要吐字清楚,才能凸显杨母为革命献身的坚定信念和勇气。“八九燕”在演唱时要比“春打六九头”更强调。“一到春天……那是出泥不染的并蒂莲”要用讲故事的口吻去歌唱,咬字和吐字要非常清晰才能保证意境的完整性,其中要特别注意“咱”“烟”“淀”这三个字,字头一定不能松,而且字尾要归韵到an音上。
(二)呼吸与共鸣
意大利声乐论著中写道:“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这说明呼吸是歌唱者的“生命”。想要发出优美的声音必须要有足够气息的支撑、流畅的气息来贯通。例如,《娘在那片云彩里》开头“春打六九头”一句中的“头”字,呼吸一定要饱满;“七九河开八九燕”一句演唱时速度要从快变慢,且力度要从弱到强;曲终八度大跳的“啊”字,气息要扎得很深、很稳,这样才能将音乐表达的情绪推向高潮。
共鸣对歌声音量、统一歌唱声区和美化音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歌唱中如果缺少共鸣,声音往往会显得单薄无力。古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来形容歌声的穿透力,这是很好地运用了共鸣的结果。《娘在那片云彩里》开头“七九河开八九燕”中的“燕”字就运用了头腔共鸣,这不是全通道的共鸣,演唱者可以凭借演唱经验来灵活处理。
(三)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有声无情是“昧”,有情无声是“媚”,声情并茂是“魅”。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声情并茂。笔者认为,这里的“情”相当于音乐表演中的艺术表现,是感染听众的重要载体,“声”相当于音乐表演中的技巧,是提升音乐表现力的手段。情是灵魂,声是血肉,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没有良好的声,情就无法被调动起来;反之,缺少情,声就显得苍白无力。歌唱中的声情并茂对完美地表达一首作品至关重要。
《娘在那片云彩里》的情感表达十分丰富,有快乐、悲伤、亲切、希望和愤怒,在演唱不仅要做到绘声绘色,还要打动观众,只有这样才能让此唱段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歌唱者在演唱“花香直扑云彩里,娘把家搬到那片云里边”一句时,要注意情感和强弱的处理。歌词前半句要唱得伤感而不失开阔,想象一下画面:花香给人一种温暖、美好的感觉,云彩又给人一种开阔博大的感觉,这正是杨母内心的真实写照。“扑”这个动词将云彩拟人化,增添了美感。后半句“娘把家搬到那片云里边”,隐喻杨母为了民族大义牺牲小我,即将慷慨就义的奉献精神。这两句要一字一音地唱出来,将杨母的正义凛然和坚定不屈传达到位。“村里村外都是香(啊),家里家外笑语欢(哪)”一句描绘了一幅欢乐融融的生活场景,歌唱者要带着幸福感去唱。
不管演唱什么歌曲,歌唱者都要全身心投入,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画面,用声音传递美,最好与亲身经历结合起来,做到声中有情,以情带声。在歌唱过程中,歌唱者不仅要注重“声”与“情”的结合,还要灵活解决一些技巧上的难点,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提高音乐的整体艺术性。
四、结语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展现了一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图景。歌剧的音乐创作立足于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戏曲和民歌、曲艺音乐的表现技法。《娘在那片云彩里》是歌剧中的一个唱段,通过分析该唱段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可以更好地诠释歌剧的内涵,进而感受我国民族歌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作者简介:王溪谣(1995-),女,宁夏银川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舞台实践。